单桩竖向抗压静载锚桩法试验数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锚桩法试验数据分析

陈国飞

(南京紫金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摘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基桩的抗压承载力,在工程质量验收中判断其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常用试验方法包括堆载试验法、锚桩法,但是对于单桩承载力比较大,场地条件受限,场地换填处理费用较大,堆载法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经济条件。本工程采用锚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过程中采用仪器自动采集数据,得到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判断单桩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采用锚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具有检测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在工程检测中广泛推行。

关键词:锚桩法;竖向抗压承载力;基桩

1、引言

桩基静载试验是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最简单直观、可靠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可以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判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2]。刘小宁[3]通过对桥梁工程单桩进行静载试验并分析其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过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出了指导意见,分析了静载试验方法的优劣以及今后发展方向。彭曦[4]基于实际工程抗压静载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基桩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潘学忠[5]依托京沪高铁大胜关大桥项目,采用锚桩反力静载设备进行抗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卢铖昀[6]基于尼日尼亚拉伊铁路项目,采用锚桩反力法对桥梁桩基进行静载试验,总结了中国与欧(英)标准中锚桩反力法的静载试验的差异性。本文依托南京江北新区工地,受限于场地条件无法满足堆载要求,设计提出采用锚桩法进行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通过分析研究静载试验数据,得到单桩的抗压承载力,并判断其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地块紧邻长江,地面土层多为杂填土和素填土,土层密实度、均匀性较差,考虑到场地条件不满足堆载条件以及换填成本较大,故设计单位提出采用锚桩法进行检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次需要检测试桩共三根,桩径均为1000mm,桩长为63米,桩端持力层为③-4中粗砂层,设计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0000kN。每根试桩采用四根锚桩提供反力,锚桩桩长为59米,桩径1000mm,主筋采用26根HRB400Φ32mm螺纹钢,根据规范要求,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由此计算单根锚桩需要提供的反向拉力N=1.2P/4=1.2×10000/4=3000kN。单根锚桩钢筋所能提供的抗拔力为N=nfyA=26×360×3.14×162/1000=7524kN,满足加载反力的要求。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

3.1 试验设备

试验加载设备采用两台QF630T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型号和规格应相同,两台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同时还需要满足千斤顶合力中心与检测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试验仪器采用徐州建科静力载荷测试仪JCQ-503B,在桩身对称安装4个位移传感器,量程0mm~50mm,试验过程中检测仪器按照规范要求自动加卸载和采集位移数据;主梁2根,次梁2根,次梁和锚桩连接设备4套。以上检测仪器均有合格的检定报告,且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3.2 试验方法

根据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要求,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采用逐级等量加载,每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的10%,第一级荷载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过程应逐级等量卸载,每级卸载量取分级荷载的2倍,在加载和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在每级荷载维持过程中,其荷载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具体分级见表1

表1 加载、卸载分级表

加载分级

1

2

3

4

5

6

7

8

9

荷载(k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卸载分级

10

11

12

13

14

荷载(kN)

8000

6000

4000

2000

0

3.3静载试验过程

根据规范要求,每级荷载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位移,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按照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数据采集过程中,连续出现两次每一小时的沉降量不超过0.1mm时,本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条件,可以继续加载下级荷载。在卸载过程中,每级荷载应维持1h,按照间隔15、15、30 min测读桩顶卸载位移数据,随后进行下一级卸载过程。在荷载值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

4、试验数据分析

SZ1#桩,桩长63米,当试验进行至10000kN时,经120分钟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为3.26mm,累计沉降量为14.16mm,本级荷载可以稳定,卸载至零后,残余沉降为5.51mm,最大回弹量为8.65mm,回弹率为61.09%。试验Q-S曲线和s-lgt曲线(附图1)呈缓变型,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4.4.2条文规定,判定此根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0000kN。

SZ2#桩,桩长63米,当试验进行至10000kN时,经120分钟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为4.06mm,累计沉降量为13.12mm,本级荷载可以稳定,卸载至零后,残余沉降为3.41mm,最大回弹量为9.71mm,回弹率为74.01%。试验Q-S曲线和s-lgt曲线(附图2)呈缓变型,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4.4.2条文规定,判定此根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0000kN。

SZ3#桩,桩长63.2米,当试验进行至10000kN时,经120分钟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为1.00mm,累计沉降量为7.73mm,本级荷载可以稳定,卸载至零后,残余沉降为0.55mm,最大回弹量为7.18mm,回弹率为92.88%。试验Q-S曲线和s-lgt曲线(附图3)呈缓变型,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4.4.2条文规定,判定此根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0000kN。

根据三根试桩检测结果,三根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均为10000kN,试桩的最大沉降值比较小,试验结果的极差没有超过平均值30%,可以取其平均值(10000kN)作为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极限承载力的50%,由此可以确定该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000kN。

图1 SZ1#桩Q-S曲线和s-lgt曲线

图2 SZ2#桩Q-S曲线和s-lgt曲线

图3 SZ3#桩Q-S曲线和s-lgt曲线

5、结论

本次检测受限于场地条件,采用锚桩法对基桩进行静载抗压试验,该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场地条件差、地基不均匀等不利条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桩检测时间比较短,减少了地基条件的影响对每一级荷载下位移稳定时间,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设备安全可靠,避免了堆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三根试桩的检测结果来看,三根试桩的Q-s曲线均呈缓变性,试验得到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并可以得到三根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5000kN。

参考文献:

[1]崔雍,楚小刚,董 嘉,等.基于神经网络的桩基竖向承载力预测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6,33(4) :65-69.

[2]刘 争,唐 志.某大桥泥岩地质条件桩基静载试验分析[J].中外公路,2016,36(5): 176-179.

[3]刘小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案例分析[J].青岛交通科技,2019(02).

[4]彭曦.基础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2022,41(11):84-87.

[5]潘学忠.基于锚桩反力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2,48(11):62-64.

[6]卢铖昀.锚桩反力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21,38(3):13-17,40.

作者简介:陈国飞(1990-),男,硕士,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