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个坚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把握“五个坚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研究

刘山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挑战。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如何增强斗争本领?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即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胸怀天下。

关键词:五个坚持;斗争精神;斗争本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出了新的论断,党员干部必须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要带头担当作为。

一、斗争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渊源

1.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的一生是奋斗不屈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而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大多数人共同利益进行的社会活动。马克思是和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费尔巴哈的旧哲学、普鲁东、巴库宁、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杜林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流派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属于人民大众的历史唯物主义逐步得到广泛接受。无产阶级要获得统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斗争夺取政权。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所谓的暴力革命方式捍卫权力画出了分明的界限。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中认识“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阶级划分的标准、实质,阶级斗争的产生根源、历史作用,强调了无产阶级坚持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性,即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从科学社会主义前进中认识“斗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 斗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在中国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历经无数的劫难,但英勇的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向上。不畏强暴、自信自强是中华优秀基因,《周易·乾·象》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路难·其一》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这都体现着斗争精神的古代智慧,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建党初期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深刻塑造了革命家的责任意识和民族情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的被动变为主动。从此,中国人民展示出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面貌,不断孕育党顽强拼搏的精气神,支撑我们党历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 斗争精神是对建党精神的继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井冈山精神,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不怕暴力、战斗到底的抗日战争精神等等,都是对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当带领人民形成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独立自主的大庆精神,自立自强的红旗渠精神等,都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形成了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敢于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勇攀高峰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了勇敢探索的探月精神,牺牲生死的抗疫精神,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期党的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五个坚持”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能力

  1. 坚持自信自立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前提。唯有自信自立才可以不畏艰险不惧挑战,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走出来的,问题要靠自己来解决,自信自立是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国际上的一些谣言,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扛起理想信念这面红旗,分析形势迎难而上。要沉着应对挑战,抱着不退缩、不畏难的心态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要用新方法、新举措、新途径解决新问题,激发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新时代谱写华丽的乐章。
  2.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遵循。要始终守住立场和底线,以新的理念应对风险挑战解决问题。守正创新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要在继承原有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科学应变、推陈出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大局认清形势,带领队伍奋揖笃行。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工作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强化理论指导实践能力。进一步拧紧思想阀门,避免出现思想缺失,政治缺位的现象。要坚守“志不改,道不变”的初心,用坐禅修炼的心态,传承党的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在丰富拓展传统内涵外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自身的修炼与完善,不做群众的尾巴,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向导。

3.坚持系统观念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方法。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好整体和局部、目前和长远、微观和宏观、主次矛盾、特殊与一般联系增加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布局。要树立驾驭全局顺应规律的战略思维,提高领导决策水平

要讲大局、算总账、算大帐,少些小主意小心思,善于部门乃至地方的工作党和国家局之中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突破满足人民的现实问题要求。对情势、问题、新变化有整体性研判,对工作有全局性的把握,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使用人民认可的法治方式办理公事,减轻社会矛盾维护民的利益。决策程序依法透明公开,决策制度要严格,重大行政审批要严格程序,畅通意见渠道增强决定的法治监督和人民监督,健全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

4.坚持问题导向是进行伟大斗争的起点。根据新发展进程的新论断,要聚焦重大理论和难点问题,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洞察事物机枢本质,把握主要矛盾,确定前进方向,准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干部要发挥好“表率榜样”作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进思路方法,提高履职本领。不避讳,不推卸,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以等不起紧迫感,奋起直追、奋力拼搏。坚持在问题未出现时发现问题,在问题出现时解决好问题。发扬孺子牛精神,攻坚克难练本领,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纵容。要重视思想作风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强纪律推动领导干部作风转型。

5.坚持胸怀天下是进行伟大斗争的要求。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要准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容人之度。不搞小团体利益,不搞小单位利益,对于意见要听得进,明是非,知进退,。放宽眼光不断历练,要坦诚相待,表里如一,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每一项工作要有不干好就寝食难安、食之无味的态度,找准人生坐标,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位置摆正,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绩。善于吸收新鲜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多从实践中感悟解决办法,总结工作经验,博采众长,以人之长,补已之短,更好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