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

贾娜

陕西地建酒店集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在中国土地整治规划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传统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安徽涡阳县的高标准农田耕地为例,借助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ArcGIS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先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的等级和面积变化,指出了影响高标准农田建成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的评价指标分析,进而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土地整治。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引言

高标准农田具有多种特性,如: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设施完善、集中连片、抗灾能力强、生态良好等,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发展,有利于高产量、稳产量、旱涝保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农田预期目标的达成直接关系当地的效益,本文选取的研究区为安徽涡阳县属于黄淮海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开展高标准农田是符合国家产业布局的。在2019年,涡阳县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总面积为5.3275万hm2,当中包含4.1970万hm2的耕地面积,并且是旱地,其他面积是道路、林地、水域、沟渠等,对于土地的利用率为100%。在项目建设中包含多个行政村,土地权属是集体所有。数据来源于2019年涡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料、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据库、耕地质量监测点和采样点养分数据、2018年行政区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根据耕地质量评价因素整理收集的资料,在数据字典的标准下,规范整理各项化验、收集资料、调查数据,并将数据录入系统,构建数据库。

一、项目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的等级和面积变化分析

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指数曲线中利用等距离的方法将曲线最高点和最低点进行划分,使得耕地质量包含10个等级,并且1等级表示耕地质量水平最高,依次上升,10等级则表示水平最低,1-3等级属于高产田,4-6属于中产田,7-10属于低产田。从涡阳县的耕地质量评价中可以得知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前的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是4.24等,其耕地质量等级主要集中在3-5等级,等级面积分别为277.85hm2、1179.07hm2、952.87hm2,其面积占比分别为10.20%、43.29%、34.99%,另外,2等级面积为155.35hm2,占比为5.7%,6等级的面积为151.71hm2,占比为5.57%,而1等级面积只有6.72hm2,占比为0.25%。

而在涡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耕地质量被划分为2等级、3等级、4等级,整个项目区的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是3.17等,当中耕地质量等级为2等级的面积为671.12hm2,面积占比为23.99%,耕地质量等级为3等级的面积为982.01hm2,面积占比为35.10%,耕地质量等级为4等级的面积为1144.87hm2,面积占比为40.9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建成之后的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要高于建成之前,大约提高了1.07等,并且建设后高农田面积扩大,由原先的439.94hm2扩大到1653.14hm2,而中农田面积缩小,由原来的2283.65hm2缩小到1144.87hm2,整体上看,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进而增加农田产量,提高地区农田经济效益。

二、影响高标准农田建成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的评价指标分析

通过搜集的资料得知,在涡阳县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排水、农田林网化、耕层厚度等方面的提高指数高于0.1,说明这几方面受到高标准农田建成的影响比较大。另外质地构型、有效土层厚、速效钾、有效磷等方面的提高指数趋于0.00,说明这几方面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比较小。通过农田林网化、土地深松和平整、灌排工程等可以将评价指标进行合理优化。

(一)农田林网化建设

农田林网化建设是将农田防护林布设在农田四周和沟渠两旁,有效减弱风速,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进而保护农田,增加农田产量。农田林网化率是林带保护面积和农田总面积的比,主要是对农田林网化程度的判断,被分为三种等级:高中低。项目农田建设主要设置单侧单行,并将每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m,一共种植15448株树木,使得防护林网控制面积超过建林网农田总面积的85%。利用高农田林网化率提高土壤植被覆盖率,使得高标准农田形成生态屏障,进而达到抗洪抗涝、调整农田小气候、提高农田产量等效果。

(二)土地深松和平整

在农田改良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开展土地深松工作,在项目中土地深松总面积是2798.00hm2,深度为25cm以上,这种方法使得以往的犁底层被改变,进一步加深了耕地层,并利用掺沙或者掺黏的方式优化耕地层的性能,如:保水性能、通气性能、透气性能。耕层质地和厚度受到土地深松和平整的影响出现变化,其耕层厚度的提升指数最大,之前的厚度大约为15-20cm,而在土地深松之后大部分耕层厚度超出20cm,其超出面积高达98.93%。建成之前的耕地障碍因素主要是100%的砂姜层,而在土地深松之后障碍因素的面积缩小,占比为23.99%。在耕层质地中有中壤、重壤、粘土三种,建成之前粘土面积最高2004.51hm

2,占比为73.60%,而在建成之后则是中壤面积最高为1322.40hm2,占比是47.26%,并且重壤面积也从原来的679.88hm2增加到861.44hm2,其占比高出了5.83%。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耕层厚度、耕层质地、障碍因素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

(三)灌排工程

灌排工程主要是构建的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区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需要整治骨干排水沟,并设置大中小沟的三级固定排水体系,使得灌溉面积增加1520.67 hm2,高效节水示范区的面积为455 hm2,保障场地灌溉面积超过75%,且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能小于0.80。建成之后灌溉能力在充分满足程度和满足程度的面积相比之前增加了317.02 hm2、 264.54 hm2,基本满足程度的面积则是降低了507.15hm2,而排水能力的则是由之前的满足和基本满足变为了充分满足和基本满足,达到充分满足程度的面积为982.01 hm2。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灌排工程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提升了灌排工程的效益,很大程度的优化了排水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出现变化,其建成之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更高,不仅能够实现预期的效益,还可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并且通过农田林网化建设、土地深松和平整、灌排工程等方面能够有效优化多项评价指标,所以,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有效解决土地问题。针对土壤养分含量可以通过养畜积肥、绿肥翻压等方法进行提升,积极运用秸秆还田技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有效缓解耕地退化、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并且还可以借助土壤剖面重构法、有机物料回填法、客土改良法等多种方法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的质地。

参考文献

[1]任先鹏,李彦,程春国,孙丽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以肇东市明久乡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2(24):203-207.

[2]丁琪洵,汤萌萌,李子杰,江文娟,张学伟,马友华.涡阳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04):46-52.

[3]高沪宁.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1.DOI:10.26919/d.cnki.gannu.2021.000379.

作者简介:贾娜,(1977-),女,,汉族 ,河南孟州人,硕士,土地工程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工程、经济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