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吴宝兄

温州市凯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401

摘要: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是一项高效的路面建设技术,其整体建设周期较短、路面通过性较好,整体使用维护成本较为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首先了解建设招标文件中的相关数据要求,同时结合路面周边岩层以及土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随后开展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工作,同时应结合建设环境、道路情况做好沥青混合料的转运、保存工作,如此一来,方可确保整体施工建设项目满足对应标准要求,避免出现后期竣工验收质量问题,降低道路的整体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公路工程;应用

引言

在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与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公路施工要求,还能有效降低后期维护保养的成本投入,保障公路工程后期使用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此,相关部门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时,要重视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公路工程的施工现状与施工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完善地施工计划,强化细节处理,保障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顺利实现预期施工目标,从本质上提升公路工程的综合效益。

1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1合理规划施工配合比

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材料影响较大,只有确实保障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例符合建设要求,方可确保后续沥青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考察规划沥青混凝土施工建设的基本参数,测试人员应采用配合比试验方式,明确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沥青最佳使用比率,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应针对碾压设备型号、摊铺工作进度、接缝方式、碾压控制力度以及松铺系数等进行多次测试。在明确矿料掺杂比例后,技术人员应将筛分材料进行分析调查,随后在热料仓中投入的材料比例符合规定后,通过控制设备将其送入搅拌机中进行整体混合。此外还需针对安装配件进行角度调整,挑选适宜的网筛进行初期过滤,并确保冷料仓比例符合要求,以此维持供料的整体平衡性。在调整生产配合比后,对搅和机进行二次调整,随后开展铺筑实验和试伴流程,然后在不同点位进行沥青混合物抽取测试,同时完成后续的检验工作,以此确保整体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项目建设的整体施工标准。施工配合比的精确控制对于后续道路建设影响重大,只有确保矿料质量,完善芯样的合理实验,方可确保建成的公路满足使用需求。

1.2沥青混合料拌和车运输

为确保拌制沥青混合料的比例均匀,应借助自动化拌和机提高拌和的整体精度。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供料稳定性,应首先明确沥青拌和料的施工建设现状问题,并借助利用内置传感器的沥青加热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以保障加热整体混合物的稳定性。在完成后续加热工序后,应针对拌合料质量的探查,确保混合后的拌合料符合实际公路建设工程使用。在拌合料运输过程中,要求运输车的整体载重量超过15t,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应借助篷布对沥青混合料的遮盖,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同时实现防雨与保温效果。在运料车中运送过程中,应根据混合料的特性选择具有搅拌功能的运输车,以此保障供料不至凝固。此外在运输车进入到公路施工现场时,应对汽车轮胎进行表面清理工作,随后方可进入到施工现场中。

2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施工准备环节

在开展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要积极落实公路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保障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与优化处理,由此增强设计图纸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以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为依据开展施工材料的选择,落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工作,保障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技术人员还要对各项机械设备进行专业的检查,如压路机,摊铺机,输送器以及阀门等等设备。积极落实施工范围的科学划分工作与路基路面清理工作,科学开展施工环境测试分析,降低施工难度;重视施工风险应急预案的科学制定与完善,由此保障各环节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2.2运输环节

当沥青混凝土材料搅拌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运输时还要积极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在搅拌环节落实覆盖与遮挡措施,降低外界温度因素对混合料的影响,避免因此而出现混合料凝结现象。在运输过程中,要科学保障运输温度。车辆在执行运输任务之前,施工人员要对车辆的车槽内涂抹清洗剂,避免混合料与车底板出现粘连现象。在实际运输环节,要保障车辆行驶的匀速性与平稳性,避免因此而导致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当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管理人员要科学开展混合料卸载工作,并及时落实混合料平均温度的测量分析。

2.3铺设环节

在开展混合料铺设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要专业有效的清除路面基层的灰尘与污垢,并将0.5kg/m2的乳化沥青喷洒到路面基层,从而提升路面结构的粘连性能。管理人员要综合运输时间,施工现状,施工频率以及碾压设备的实际碾压能力等因素,对铺设施工的速度进行合理把控,增强路面铺设的平整性与连续性,以及稳定性和美观性。开展路面铺设施工之前,要提前将设备预热15分钟左右,由此保障实际施工时烫平面板的施工温度,并且还可以采用多台摊铺机同时操作的模式,增强整体施工的连续性效果。在开展摊铺施工时,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路面基层平整度的严格把控。例如,采取雪橇式的模式开展摊铺作业,在保证摊铺平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摊铺速度。

2.4碾压环节

在碾压施工环节,不同的公路工程具有不同的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所以技术人员在确定碾压参数时要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与其他工程的碾压参数,严禁出现盲目照搬的现象。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的碾压环节,主要有三大阶段,即初压阶段,复压阶段以及终压阶段。在初压阶段,要利用两台双钢轮压力机进行重复碾压,并且保障碾压温度与碾压速度均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在碾压温度控制方面,初压阶段的温度要控制在135℃以上,复压阶段的碾压温度要控制在110℃以上,终压阶段的碾压温度要控制在90℃以上。同时,各个碾压阶段的实际碾压次数都要控制在2次以上。通过严格把控碾压温度与碾压次数的方式提升路面碾压的压实度,增强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

2.5接缝环节

接缝施工是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施工项目,如果技术人员未能科学开展接缝施工,则有可能使得沥青路面出现较多的表面斜纹现象,情况严重的可能引发沥青混合料离析现象。在开展接缝处理时,要保障路面平整度检测工作的及时开展,针对端部厚度不足的情况要进行科学处理,并将其制成直缝。此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喷灯烘烤混合料的方式进行接缝处理,由此提升接缝处混合料的粘结程度,增强整个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公路施工技术选择和应用质量对于公路交付后的使用效果有决定性影响,针对不同公路使用需求和施工条件,在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需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最高性价比。对于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来说,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尤其重要,高质量公路路面不仅意味着公路自身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席海天.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29):37-39.

[2]李敏.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3):112-113.

[3]鲍明亚.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7):90-91+94.

[4]霍伟松.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21(0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