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5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蓝俊 ,邱佳佳

丽水华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丽水市  323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关注市政道路项目的质量,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化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如果市政道路出了问题,不仅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还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控制方法做出相应的标准化分析。各地区在发展阶段都会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达到标准化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改善市政道路路面施工项目的质量和使用年限。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方法;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是兼顾价格优势与功能优势的最佳材料,其沥青混凝土有安全性能高、质量高、适应车辆行驶摩擦性的优势。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方面注意细节问题,很多地方在施工时未满足实际需求,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做好沥青混凝土施工各细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科学选择路面施工材料,做好施工材料混合物搅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作。要不断满足工程实际施工需求,加强现场监督与管理,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保证现代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质量,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与监督,切实为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概述

1.1 项目概况

与其他项目相比,市政道路路面施工项目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如:市政道路表面油污、外界温度变化,以及车辆荷载造成的路面永久性竖向变形等。由于受交通流量大、活动范围比较小、车辆速度越来越快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导致交通堵塞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市政道路在质量和使用年限上都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沥青混凝土路面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比如路面开裂、路面塌陷等,严重时会对交通的安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形象。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是市政道路工程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项目。由于,混凝土是路面施工最常用的材料。这种贴剂有许多好处。它具有非常高的平滑性,能够给汽车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同时,它还具备耐磨、耐用等特点。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市政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控制较为繁琐。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些细节,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文章特别研究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对路面施工控制方法标准化的分析。

1.2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市政道路安全与市政道路质量一直交通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人们的出行和交通离不开市政道路,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我国被使用最多的路面,其安全施工管理技术与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质量及步骤控制,可以直接反映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承压能力,保证后续工作的进行。

1.3 路面施工的基本要求

过去一段时期,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常以关注路面结构强度和承载力的提升为主,后来发展到通过把控路面施工质量,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周期,降低长期荷载作用减少疲劳状况。路面施工设计中考虑市政道路结构层的路面抗疲劳性能是否可靠,目前已发展到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稳定性能的干扰,依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每一道工序控制温度值设计标准,来大幅降低温度不达标对材料强度造成的负面作用。

1.4 施工优势

相比于其他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可优化路面性能等多种优势,具体如下。(1)成本低。该技术所采用的施工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且施工工艺较简单,所以可以降低市政道路施工成本。(2)该技术施工难度较小,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3)应用该技术可有效提升路面防水性能与防滑性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车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强车辆轮胎的抓地力,从而保障车辆行驶安全。(4)应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积水渗入,加大对路基的保护力度。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车辙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如出现车辙,那么必将会使得混凝土受到一定的挤压,在此压力影响下,沥青混凝土强度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致使混凝土薄厚程度发生改变,大幅缩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2)车辙出现之后,通常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美观性和平整度发生改变。在最后竣工时期,一些质量检查部门将会以路面不平整、有车辙等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如此一来工程投入成本将大幅增加,施工周期也会被延长。对于有车辙不平整路面,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将会使得车辆出现颠簸,易于出现交通事故、安全问题。(3)车辙将会使得路面出现低洼低坑,若遇到下雨天气,那么在低洼处将会出现积水情况,不仅会对路面造成腐蚀,还会使得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大幅下降。若正处于冬季,积水则会形成薄冰,对车辆与行人造成影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2.2 路面塌陷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路基沉陷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市政道路内部构造所产生的不均匀荷载,进而使路面发生塌陷。路面的凹凸不仅会对路面结构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在行车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晃动,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现有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中,必须保证路面的承载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降低路面塌陷。

2.3 市政道路开裂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为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增加市政道路承载能力,需要工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多次加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碾压时往往会产生裂纹,从而对路面的施工造成很大的阻碍。实际上,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往往是施工单位所面临的难题。在进行沥青铺设时,施工单位要对铺面的厚度进行控制,若铺设层的厚度不均匀,将会对路面的整体性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2.4 泛油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中沥青的使用最开始的目的便是为了加强市政道路路面的整体质量,然而因为沥青施工频率的增加,也使得路面出现一定的泛油情况。泛油情况若是较为严重,那么会大幅降低车辆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车辆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失衡,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此外,泛油情况通常会对路面的沥青含量产生影响,大幅降低路面的抗损坏能力,不仅会破坏路面的结构,还会导致市政道路整体使用寿命下降。

3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

(1)施工计划。施工前,需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才能够有效控制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正式开展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前,需要考虑工程周边地质环境,调查周边企业、社区等分布状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大多数环节噪音相对较小,因此,施工时间不受限制,能够有效降低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2)施工现场清理。做好施工准备,需要对已施工的市政道路路基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整洁干净,避免存在杂物而影响后续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如若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发现市政道路存在磨损或破裂相对较为严重的结构位置,需要及时打磨修复,确保整体市政道路处于较为平整状态,便于后续沥青混凝土施工。同时,需准备充分的工程计划、详实的施工图纸以及相关材料,以及足够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等。(3)集料。路面施工过程中涉及三种集料原材,即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粗集料的选择,直接关系路面的耐久性,适合的石料可以提升路面的坚固性,对每种岩石碎块的纯度和大小均匀度进行严格检测,这对有效预防路面风化,延长路面寿命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细集料的选择,主要关注其洁净性,控制杂质比例,强化与改性沥青的黏附作用,关注细料粒径值,确保混合料的参数标准、成分可靠、性能稳定。填充料的选择,主要关注其干燥性,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选择干燥性能较好的料原。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把料原的稳定性控制在12%以下,塑性指数控制在2%以下,矿粉含水率控制在1%以下,细集料比重指标保持在2.5以上。骨料等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环境和设计要求,严格参照标准控制粒径参数。粒径过大,会增加预热阶段的时间,耽误工期,造成施工资源的无价值浪费,也会直接降低材料使用的稳定性。对路面施工涉及的所有材料,都应做到现场检查、施工前检查及施工过程不定期抽查。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其中各类材料的配合比,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利用级配曲线进行配比控制。

3.2 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配比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使用的是混合建筑材料,而原材料的配比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原因,一旦配比不合理,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为了提高混合材料的质量,就必须依照科学合理的混合配比,使用符合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和混合技术,控制好混合过程中的加热温度和物热温度,使得原材料之间更好融合,还要注意控制原材料的混合时间,混合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材料的直径,而材料的不同直径会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直径。所选用的材料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采样和分析具有混合材料的压实度,孔的直径与路面的压实长度也要在规定范围内。

3.3 混合料运输及检测

沥青混合料的承载运输宜使用载货量超过25T的自卸车,确保混合料到达施工场地的最低温度不少于165℃。每次运输前彻底清理厢体,确保箱体平整、干净,并及时刷好隔离剂。运输汽车接料时应及时挪动以保证箱体内混合料的均匀,可以有效预防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途中如控制措施不到位,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应采用覆盖处理的自卸汽车运输,这样既保持了温度又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入混合料。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安排自卸车的数量,数量过多会导致工程资源的浪费,数量过少可能导致运料效率较低。合理安排自卸车数量、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规划,在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先检温,后进行质量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3.4 沥青混合料摊铺

(1)在摊铺开始前,一是要对摊铺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摊铺作业顺畅进行;二是做好工作面清扫工作,对铺筑封层和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摊铺作业高质量进行。(2)在施工前,要对平衡梁装置状况进行严格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平衡梁安装时,要确保配件安装牢固,所有探头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精确度和稳固度。(3)在摊铺作业前,要做好摊铺机调试工作,使之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摊铺时,要确保摊铺机熨平板拼接紧密。在摊铺机行走时,要根据拌和机拌和能力,调整行进速度,通常行进速度为2~3m/min。(4)在摊铺作业开始前,要做好熨平板预热工作,科学把握预热时间,避免过热变形,同时确保在作业时熨平板温度大于100℃。如果出现过热变形进行摊铺,铺面就会出现少量沥青胶浆并伴有拉沟,此时应及时进行冷却处理,然后再进行摊铺。(5)摊铺机的操作要领。在作业时,一是要保证摊铺机作业匀速进行,在作业时不能调整摊铺机速度。二是在铺层厚度变化超出标准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调节。三是要确保纵向传感器距熨平板边沿的距离不变,在横坡路段摊铺时,要保证距离恒定,避免铺层厚度发生变化。四是在摊铺时,驾驶员要时刻注意摊铺机行进方向,在作业时防止出现急调方向的现象。五是在摊铺时要时刻关注工作仰角的变化范围,如果超出规定范围,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修正。六是在卸料时,要确保停车距离和起顶次数符合相关标准,同时,为了实现连续均匀供料,要确保余料处于均匀状态。(6)自卸汽车卸料。在摊铺时,一是要确保卸料车数量符合施工要求。二是在摊铺时,要实行后到车辆先卸料的原则。三是对现场运料车,要进行混合料的温度和状态检测。四是摊铺机起步时,要确保摊铺机速度符合预先制定的速度要求,并确认熨平板标高符合要求。五是要科学高效地调控卸料车的连续作业速度,确保前后卸料车协调作业,使新料和余料充分混合,保证摊铺机匀速连续地摊铺,确保摊铺高质量、高效进行。六是在卸料时,要有效调控卸料速度,确保摊铺平衡度符合要求,避免卸料过猛,使铺面形成波浪或“搓板”等面层缺陷。(7)摊铺方式。在摊铺开始时,要对松铺厚度进行连续检测,根据松铺厚度偏差决定是否调整,当偏差在5mm以内时,对松铺厚度不做调整;当偏差大于5mm时,则需要进行厚度调整,在调整时,应把握平缓适度的原则,合理调控摊铺机行走速度和调节手柄,通常行进速度控制在4~5m,调节手柄均匀转一周。在摊铺完成后,要做好松铺层混合料温度检测工作,确保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在摊铺完成后,要对送铺层混合料的状况进行确认,如果出现表面不平、混合料离析或者有机械拖痕时,就要用人工进行修正或者进行混合料更换。

3.5 沥青混合料碾压

(1)在初压时,一是要把握好初压时间,尽可能在摊铺后马上进行,但要保证混合料没有发生推移、开裂等质量问题。二是压路机操作要符合施工要求,保证轨迹与碾压宽度的一半实现重叠,确保钢轮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同步操作,共同进退,同时碾压四遍,然后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使铺面轨迹消除,平整度达到理想状态。(2)在碾压时,碾压方向由两侧向中间进行。在进行碾压时,要以一个往返为单位,确保振动压路机先行驶走后起振、先停振后停驶的原则,并且保持频率一致,而轮胎压路机在速度上应保持不变。同时,在碾压过程中,要利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喷水碾压,确保混合料出现粘轮的现象。在喷水时,通常采用间歇喷水,并根据设定调控喷水间歇时间。在碾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为防止混合料产生拥包现象,要把驱动轮朝向摊铺机;二是压路机行进路线和方向不能突然改变;三是压路机在起动和停止时要缓速完成。四是在折回时,压路机应该行驶到下一个横断面上。(3)在碾压结束后,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归放原处,在机械下方要铺设塑料布等。同时对路段进行平整度检查,对于不平的路面要及时进行处理。

3.6 接缝处理

施工过程中因摊铺时间及顺序的影响,施工作业范围内会出现冷接缝和热接缝等现象,依据接缝方向及位置变化将这些接缝定义为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路面施工中出现纵向和横向接缝都属于正常的施工现象,但是应该注意控制接缝数量、接缝衔接部位的平整度,通过有效把控来提升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整体性能确保施工质量。纵向接缝施工作业时可用2台机具同步摊铺。同步运行中注意匀速起步,注意控制两台摊铺机的相对距离,以5-10m为宜,两台机械的运行参数也应保持基本一致,将搭接重叠范围控制在5-10cm的区间范围内。横向接缝施工作业,可以通过机械加人工清除方式来处理,最后均匀涂抹粘层油。路面塌陷部分处理时,需采用专用市政道路切割设备切割整齐,施工过程应先用3米直尺和画线工具画出路面塌陷区域切割线再进行切割,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规范操作且不可造成路面标高和路拱的人为破坏,以保持接缝的压实效果。

4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提升措施

4.1 夜间施工

施工项目各环节衔接过程中应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杜绝夜间施工。因设计施工要求导致工序延续或施工作业时间顺延时,应及时抽调相关人员疏导指挥交通或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精心调度、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安全有序施工,确保工程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4.2 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养护和维修

市政道路的养护和管理也是后期维护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一定要对市政道路安全进行监督,对超重超速的车辆限制行驶,禁止超重车辆在市政道路上行驶,使驾驶员明确市政道路安全规定和相关法则,并对破损后的路面进行修补,将破损的路面进行封闭,对不平坦路面及时修补,一旦不平坦路面没有得到及时修补,就容易产生积水,进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质量干扰,形成损害。在进行例行混凝土市政道路养护时,特殊路段一定要设置围栏,防止车辆通过。对每个施工环节认真对待,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市政道路安全,延长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4.3 强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和责任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标准化工程管理,并在工程施工中明确责任。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合理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首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对工地进行严密控制,以保证每个工人对整个工程的各个部门都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其次,由外部监管人员对整个工程实施全程监控,如有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上报有关单位,督促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4.4 严格控制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对工作设备进行合理的维修与检测,延长工作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尤其是对混合器使用时,要注意增添水量和混合材料等,混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处于湿润状态,如果停止使用混合设备,就要及时对混合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混合设备出现堵塞,或者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施工现场的所有机器设备要有一个统一的记录方式,一旦有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报修,避免造成损失。

4.5 安全施工与环保

施工现场应做到挂牌施工,设置岗位标牌,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工程现场区域内产生工程垃圾应集中定点放置,并及时组织外运清除,严禁长时间堆放。作业厂区内各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每天进行消毒处理,实现外运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应与地方相关部门联系做到无公害处理,部分可以回收的垃圾应做到二次回收使用。施工现场区域配备彩色安全旗、安全施工标语、事故警示板等标志,规范安全生产。

4.6 临时场地设置

(1)方案申报与审批。根据现场实况科学规划方案设计,并向监理单位申报获批后方可实施。(2)区域规划与要求。区域划分明显同时满足作业人员使用需求,生产区域、生活区域等划分有序合理,且满足消防需求,符合环卫规范。(3)人员防控与措施。对非企业员工或外包施工队伍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做登记,并要求所有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汇总存入档案备查。施工现场各区域每天做到班前、班中、班后3次集中消毒处理,认真做好管理工作。(4)线路架设。按照获批后的厂区平面图精准施工。施工用电也应与当地电力供应与保障部门联系,由专业操作人员依法依规科学架设或铺设专用线路,且不可与其他线路混用混接,落实“科学用电、安全生产”的施工理念。

4.7 明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要求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第一,承载能力强。沥青混凝土道路经过一系列工序之后,路面承载能力一定要达到施工标准,如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施工标准,所受负荷过大,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开裂、松动、剥落,沥青的相关性能就会受到很大损害。第二,抗疲劳。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年被汽车碾压,这也就导致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疲劳性有一定要求,抗疲劳性也是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第三,耐高温性。众所周知,沥青遇到热量的时候非常容易融化,而沥青一旦融化就会对路面质量造成很大损害,温度升高,沥青的抗压和承重能力都会下降,车辆行驶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会留下明显的印记,导致沥青结构出现改变,所以在铺设沥青混凝土道路时,要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稳定。第四,抗裂程度。沥青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尤其是在寒冷和温度急剧下降的时候,沥青急剧收缩导致路面出现裂口,沥青混合料的收缩特性与抗拉强度也是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口的原因,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要将这两点因素考虑进去,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开裂情况。第五,防滑性。道路的防滑是最基本要求,只有保障道路的安全,才能保障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铺设沥青混凝土道路时,要考虑好骨料的耐磨性,沥青混凝土道路要具备一定的摩擦力,满足路面抗滑的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应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对于面层施工高效、高质量地进行,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好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前要科学配比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和摊铺阶段,要严格依照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针对具体的施工情况,不断优化面层施工技术,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历国民.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268.

[2] 孙朝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174.

[3] 关洪雨.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居舍,2019(15):56.

[4] 李文兴.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97+199.

[5] 谢婵.沥青混凝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01.

[6] 夏云清.沥青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J].居舍,2019(09):42-43.

[7] 骆桂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5):252-253.

[8] 蔡明晓.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J].四川水泥,2019(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