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方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方法探索

李元

曲靖灌区管理局,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随着农业事业不断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也愈发的注重,特别是在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好该项工作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并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防涝防旱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联系灌区建设发展历程和灌区现代化建设需遵循原则,对灌区现代化建设要点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并围绕具体案例,从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开展灌区智慧管理、加强防洪安全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详尽探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方法,期望能够为其它地区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方法路径指导。   

关键词:灌区;现代化;建设;方法

灌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途径。然而从实际来看,灌区现代化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灌区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不高、灌区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复杂灌溉需求、灌区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等,极大降低了灌区整体运行效能,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遵循灌区现代化建设要求,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完善,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促进灌区高效稳定运行中,真正实现灌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1]。鉴于此,本文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灌区建设发展历程和现代化建设需遵循原则

(一)发展历程

    灌区建设总共经历了初步建设、灌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个阶段。在初步建设阶段,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且建立的大中型灌区达到7500余处,有效灌溉面积约为7400/万hm2,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的75%左右;在灌区改造阶段,就是在灌区建设初步完成的基础上,对全国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灌溉节水改造,在妥善解决灌区灌溉面积衰减、灌排设施老化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的基础上,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在灌区现代化建设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也愈发的关注,并对灌区建设提出崭新的要求,即灌区建设要践行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的要求,并在这过程中实现灌区水利、资源、生态、服务等综合性功能[2]

(二)遵循原则

    灌区现代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在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时,要结合实际尽快的补齐灌区建设和老化失修的短板,使灌区建设更加贴合地区农业产业整体布局和发展实际情况,并在不断提升灌区服务水平中,实现农业生产稳产和增产,最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2)节水优先,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灌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操作除了要对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进行利用以外,还要制定较为科学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在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量水而行等中,严格控制灌区用水总量和发展规模,最终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双提升的目标。(3)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在对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还要对地区水土资源条件、人口聚集规模、产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然后从促进地区获得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入手,连接水利枢纽和完善灌区配套,使之更加适应地区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4)深化改革,良性运行。严格遵循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对灌区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尤其是在农业水价制定和改革上面,除了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其中以外,还要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灌区良性运行[3]。(5)系统治理,绿色发展。在灌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好可以将灌区骨干工程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标准化建设等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确保建设一片受益一片,同时落实好农业节水、水生态保护、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以通过灌区现代化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二、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要点内容分析

    在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时,要想取得理想的建设效果,就要对以下要点内容进行细致把握:(1)调整灌区续建改造思路。以往开展灌区建设工作,更多是依靠单一水源进行灌溉,虽然采用这种建设方式进行管理较为方便,但是灌区整体服务能力也较为有限,这就要求在对灌区进行续建改造时,要对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水土资源条件等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分部工程和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甚至还可以将井渠双灌融入其中,通过对渠系和机井进行科学的设置,有效实现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并在促进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4]。(2)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灌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农业灌溉适时适量精准供水方面,实际操作就可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灌区水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并结合渠系监测所得数据资料,通过构建的灌区综合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真正实现灌区用水调度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另外还可以融入灌溉传感自控技术、灌区需求侧优技术等,对作物水肥亏缺进行诊断、预测,为农业生产、灌溉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对灌区原本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要将注意力放在转变管理模式、搭建融资平台、践行用水补偿机制等上面,对于转变灌区管理模式,可以遵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和谁负责的原则,将专业化集中管理和社会化管理两种模式运用到其中,操作中也要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以实现对田间工程的有效管护。而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就可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其中,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将灌溉水补偿费用有效纳入到生活、工业供水等成本测算当中,既能够防止水资源浪费问题,又能够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成本。(4)构建专业化工作队伍。灌区现代化建设与运营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才从旁提供支持,而对更为专业的工作队伍进行建设,就可以通过建立适合的基层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入职人员教育培训、建立产学研究相结合的灌区科技创新机制等,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

三、实际案例

(一)地区基本情况

曲靖是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区,与贵州省和兴义市毗邻,由于西接昆明市和北邻昭通市,素有云南咽喉和滇黔锁钥之称。该地区面积约为2.89万km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曲靖常住人口为576.57万人,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光照条件比较好,夏无酷暑降水较为集中,多年平均气温处于14.5oC,年降水量为1218.5mm,折合降水总量为352.2亿万m3。当前曲靖灌区内已经兴建了花山、白浪、西河、潇湘、水城、莲花田、永清、麦子河、板桥、响水坝、古宁、大坝冲等12座中型水库,主要表现为27件小(一)型水库,94件小(二)型水库和427件塘堰,水利工程的总供水量可以达到52101.9万m3。但是受到云南省地处多山边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水利投入较为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灌区水利工程无法满足地区高产稳产和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再加上近几年曲靖开始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路林田配套灌溉网络建设等工作,对灌区综合服务效能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结合实际对灌区进行续建改造,使之更加贴近现代化建设要求,进而为曲靖发展农业经济和加强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灌区建设现状

   曲靖灌区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水利基础设施。曲靖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自1997年被国家立项以来,截止2018年底,续建配套建设共完成干、支渠改造483.05km,有效灌溉面积由原来1997年的52.45万亩提高到67.2万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发展。(2)灌区运行管理。灌区水网还不配套,用水方便程度不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较低,与现代灌区的要求差距较大;群工协调经费投入不足,县级财政困难,无力承担;项目建后维修养护经费紧缺,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维修养护经费主要依靠灌区水费和县级财政解决,而目前合理的成本水价与落后的渠系计量管护措施不匹配,因而水权分配、水价的核定和执行无法有效运行;灌区末级渠系管理薄弱,用水户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原因是灌区末级渠系已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但目前建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尚未实现全覆盖,仍需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管理。(3)灌区信息化建设。截止2018年底,曲靖灌区已建设信息中心1处(包括通信机房、调度中心)、信息分中心通信机房3处、水库管理处通信机房11处;已建水情监测站73处、雨情监测站21处、闸位监测站33处、闸门远程控制系统1处、水库及管理处视频50处、水库气象监测站10处、水质监测实验室1处、信息中心软件应用平台配置了灌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灌区多库联合调度管理系统、灌区水库防汛管理系统、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灌区网站管理系统、灌区OA办公系统、灌区水费计收系统、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信息分中心及水库管理处单独建设有水情监测系统、雨情监测系统、视频监视系统。

(三)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曲靖近年来持续开展灌区续建改造工作,使灌区水利工程服务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灌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水价管理、工程维护等方面,还存在农业水价长期偏低的情况,对于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工作也不够重视,实际操作还会受到资金缺乏制约,而对灌区获得良性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2)灌区工程存在短板。灌区的渠系配套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从渠道开始运行以来,便不断发生漏水、沉陷、垮塌等事故,加之渠道在运行过程中又多次修建,渠道断面形式多样,而且工程运行三四十年,老化、损坏严重,输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还要综合考虑地区用水实际,对灌区水利工程和相应配套设施进行优化完善。(3)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特别是在灌区运行管理方面,虽然对信息、灌区网站管理系统、水情监测站等进行了有效建设,但是整体运行管理精细化程度还比较低,极大降低了水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和利用高效性,急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其中,以为灌区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四)有效应对措施

在准确把握曲靖灌区建设存在不足以后,紧密联系实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相关举措包括:(1)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在灌区优化改进上面,所秉持的工作思路主要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指示精神,并遵循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根据当前地区农业现代化和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安排与部署,总体来说就是以智慧水利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构建的互联网+灌区管理模式,对用水精准计量、高效节水灌溉、漏损监测智能化等技术进行运用,以推动灌区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在这过程中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7]。(2)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操作中要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视为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并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对开设的农业种植基地项目进行充分的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推行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建设,对于灌溉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建设也要紧密联系起来,执行时要将重点放在水利枢纽有效连接和节水技术科学利用上面,并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真正打通地区开展农田灌溉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并在促进灌区获得良性运行中,推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3)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对农业水价进行改革时,也要坚持节水增效、供需平衡和综合施策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对各户用水情况进行科学监管,对于水价的确定也要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末级渠系水等进行分别制定,进而通过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机制,促进用水户科学节约用水,对于水价水费也能定期进行公布,为灌区良性运转提供有力的支持

[8]。(4)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建设是灌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实际操作也要从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灌区智慧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比如在智慧化水资源利用方面,除了可以引进崭新技术和工艺,推行互联网+灌区管理模式以外,还可以将水库联合调度、防洪预报仿真、斗水水量采集计量等信息化系统有效联系起来,以直接通过这些系统实现对灌区水情、汛情、雨情等的全方位监测、分析和处理,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外,针对灌区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可以通过建立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智能监测等系统,及时发现节水技术应用和管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在支持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实际用水精准计量等服务工作中,防止不合理用水的情况发生,并为灌区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进行赋能。(5)构建专业化工作队伍。无论是灌区现代化建设,还是灌区获得良性运行,都需要更为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参与到其中,加强专业化工作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操作中就可以根据灌区现代化建设目标及要求,采用对外招聘、加强培养的方式,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较强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灌区现代化建设、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加强灌区水情险情监测等工作当中,同时紧密围绕具体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训练活动,让参与人员在这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在实际开展工作中科学灵活的运用。此外,坚持与时俱进对人才队伍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比如责任制度、竞争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以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准确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并对本职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保障灌区获得稳定、高效和持续的运行与发展[9]。                        

四、结语

本文是对灌区现代化建设方法的探讨,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并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操作中,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和系统治理的工作思路,并在综合考虑地区实际情况以后,深化加强灌区续建改造、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进而在补齐当前灌区建设存在短板中,提高灌区现代化建设水平,并为地区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天桥,齐贵涛.临沂市灌区现代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21,(11):51+53.

[2]党九社.关于桃曲坡水库灌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陕西水利,2021,(11):193-194.

[3]侯振财.灌区节水改造与灌区现代化建设思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124-126.

[4]夏亚平.以水利现代化建设推动盐环定扬黄灌区集约化管理[J].陕西水利,2023,(02):83-84+87.

[5]贾国威.浑蒲灌区现代化建设分析探索[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2,5(05):130-132.

[6]冯润文.浅谈大中型现代化农业灌区建设路径[J].南方农机,2022,53(12):177-179.

[7]左其亭,邱曦,符运友,曹宏斌,纪义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及实践探索[J].人民黄河,2022,44(09):30-35+45.

[8]赵文琦,孙栋元,周敏,惠磊,张发荣,徐宝山,崔艳强,马亚丽,盛彩红.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3,(02):117-119.

[9]贾国威.浑蒲灌区现代化建设分析探索[A].辽宁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22学术年会论文集[C].辽宁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2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