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刻板印象,理解促进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去除刻板印象,理解促进表达

王海玲

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317600

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体会最深的就是“法无定法”。时代在发展,环境变化巨大,学生是活的、思想变化迥然,事情是新的、处理办法总是不同的。

事件:

新学期接手班级,向任课老师了解课堂情况时,几个老师都说李平(化名)同学最活跃,课堂上不只是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还主动接话,接老师和同学的任何话,还常常说的内容看似正确但又不合时宜,又让老师无言以对,造成多次打扰老师课堂进度的情况。我注意到他平时总是有笑容在脸上,说不说话都在笑。

下午还没上课, 接到宿舍管理老师的电话,说李平同学中午大声喧哗,不服从管理,还跟她吵了起来,已经让他写了检讨,让班主任处理一下。

又是这个李平,这次我一定要给他个警醒!

处理过程:

晚自习前半小时,我进教室,问他:“中午在寝室的事儿,检讨写好了吗?”他笑了笑说:“差不多了。”我说:“那就到台上去读给大家听听吧。”他顿住了、脸一红:“老师,不会吧?”我说:“有什么不会,你肯定能读的很精彩,别浪费时间了,快去!”我以为他会拒绝,但他慢慢地站起来走上了讲台。

他说:“午休时寝室有同学还在聊天打闹,我小声提醒他们听不到,我就加大了音量,正巧被巡视的宿管老师听到了,就要扣班级三项竞赛分,我跟她求情她不听,还使劲训斥我,我气急了就跟她吵了两句……”,他又说:“宿管员就知道扣分扣分,拿扣分压我们,根本不知道尊重是什么,不值得我去尊重她……”,说这话时,班里很多同学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意识到了新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不对。我既不能说他对,又不能说他不对。说他对,就会助长这个风气,说他不对,就会损伤大家的积极性。而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原因,直接让他上台去做检讨,会不会对他造成心理伤害?我陷入了两难。

等他讲完走回座位的过程中,我急速整理了思路,说:“同学们,首先,我要向李平同学道歉,李平同学是为了寝室纪律提醒同学受到批评的,他的出发点是对的,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全部就单方面表示批评,这是我做错了,恳请李平同学原谅。”教室里突然安静了,李平的表情由瞪大双眼到尴尬又有点害羞,同学们都看着他,我又说:“李平,你能原谅我一次吗?”李平站起来大声地说:“能!”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这个时候我觉得气氛到位了,又继续说:“我认为这个事情分为两个部分:寝室纪律和对待他人的方式。李平的出发点是对的,为了维护寝室纪律、对每个同学都有好处,对班集体也有益;而他与宿管老师的交流方式是不对的,不应该直接冲突。寝室纪律方面,大家以后能做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能做好!”我说:“我相信你们。但关于沟通方式,我还想说说我的想法。首先,非暴力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以暴制暴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还因为情绪暴躁时大脑思考就难以清晰而客观;其次,尊重他人表现的是自己的素质,而不取决于他人是否值得被尊重。我说这些,你们能明白吗?”他们整齐地点头表示:“明白了!”

反思:

这件事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应该事先对李平有了刻板印象而忽视对事情的调查,错误的预判差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失去学生的信任,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以后凡遇到事情不能依赖于自我认知,而要先对事情的参与者都要询问清楚,再做判断。

师生的相互理解是以教师的理解为前提的,因为教师是教育和引领者,教师人生经验多、所处位置高,必须是教师先理解学生,然后是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改变行为,通过具体的行为产生的效果才能理解教师,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先让李平理解宿管老师,说宿管老师有多忙,她就刚好看到了那一幕,只能依据那一幕做判断,所以宿管老师没有错,那学生们会抱着本来的成见,即使口服心也不会服,行为上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遇事不急躁是根本大法。我之所以有刻板印象就是因为没有冷静、缺少分析。而教师适时承担责任,对学生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不但抚慰了学生的心灵,同时还做出了有担当的示范。我班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受到批评指责居多的,他们已经不期待理解甚至道歉了。所以当我承认错误时,他们心里是震撼的,情绪好了之后我后面再讲事情,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了。

每一个突发事件都是教育的契机,但高中生不喜欢老师长篇大论,重复性的讲道理只会消弱语言的力量,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分析问题和讲道理要适可而止,只要他们意识到了问题,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教师的任务就是后续的监督和指导。

后续:

因为对宿舍事件的处理,获得了李平的好感,第二天课后,他竟然主动找我聊天。我就随着他的思路聊起来。聊天的次数多了,他也放松下来,我也旁敲侧击地带着问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竟然获得了让我吃惊的事情。

原来他妈妈在他入学前一个月因为难产去世了,这事情让我非常震惊,我一下子理解了他的很多行为。我联系了校心理老师,给他做了心理测评,结论是突发性应激障碍,要半年到一年会有改变。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跟他的所有室友都进行了谈话,让同学们对他进行观察和及时的帮助,有情况随时报告。这时我更庆幸在宿舍事件上我没有强制性地处理问题,否则一定会给他带来更压抑的情绪,也就没有后续的沟通和交流,后果难以想象。

后面半年,他是情绪起伏慢慢变缓,也没有任何对同学造成伤害的行为。从一直笑逐渐变为情绪正常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一年,就怕哪件事处理不好对他造成伤害,同时也让我更多的反思了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也是成长最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