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模式下的高职思政教学工作开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六位一体”模式下的高职思政教学工作开展分析

阳程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新形势下,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和身心的重要意义,把握其发展规律,不断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本篇文章将从高职思政课程所具有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改革措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六位一体”;思政教育;改革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青年人的品德素养直接关系着能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性,培养青年人的品德素养是成才的第一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样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高校开设的思政课,教师难讲授,学生难理解的局面,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就显得格外明显。

一、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局限性

1.1改革层次的局限性

经过研究调查,很多“211”和“985”大学已经进行了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但是对于职业院校,还依旧存在旧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开设思政课程。需要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并且还要适应高职生在高职院校中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对于培养高职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在党的指引下,增强走中国舍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2改革内容的局限性。

第一,教材针对性不强。目前来看,思政课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逻辑严密,系统全面,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定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思路,教材只是适合于普通本科院校,就课时而言,很明显远远多于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课时,如果教材不适合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很难达到学习预期的效果。第二,教学时数偏少。高职院校相比于高校,学生在校时间短,而且学习方面更加侧重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专业课的学习,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课时较短第三,过分强调实践课。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思政课都是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但是大多数学校将改革的重点侧重于实践课,从而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这就不符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1.3改革成果适用局限性。

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有发现教学法、行动导向、参与式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侧重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但是就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自主学习性比较薄弱,而且学生人数过多,课堂互动性不足,很难做到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中去。

二、“六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2.1“六位一体”教学法中的“柱”的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要掌握支撑着大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柱”,就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作为教师,需要将上述五门思政课程进行系统的提炼和归纳,每一个“柱”又分别构成了一个教学板块,“柱”的首选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2]第一,唯物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能动性、物质性等哲学观点。第二,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使学生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三,辩证法。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矛盾分析方法”、“变化发展”、“普遍联系”等哲学观点。第四,社会历史观。学生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讲解思政课内容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入到课程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规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2.2“六位一体”教学法中的“梁”的构建。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拆分化解,通过时间轴把围绕“柱”的内容进而梳理成“梁”,然后架在“梁”上,还要充分体现出“梁”和“梁”之间的重叠,以此来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犹如一座大楼一般,坚不可摧。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开设思政课,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时间轴,在院校中,教师高度重视专题设置以及课程引导,都离不开这一章节。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做一个唯物主义者,就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表明了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方法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某一个知识点,因此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方法论意义,让学生能够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的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3“六位一体”教学法

“六位一体”教学法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从而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3]第一,是根据高职生各方面的特点进行选择,比如学习情况、身心特点、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知识。第二,丰富了思政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具有说服力。第三,在一定的课时里,更加注重方法论而不是理论体系。第四,课堂教学中将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主要围绕专业发展情况。

通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时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相比于理论体系而言,更加注重方法论,并且根据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程的学习中去,发挥出思政课最大的自身价值。

总结

从高职学生目前的发现阶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需要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实现书本知识和价值理念的融会贯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充分挖掘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元素

文献综述

[1]黄玲青,曾良骥.“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123-125.

[2]杨庆.六位一体模式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257-258.

[3]毕国芳.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14(15):187-188.

作者简介:阳程 出生年月(1984年11月 性别: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什邡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