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的商业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的商业措施研究

黄颖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商务部,安徽省铜陵市,244000

摘要: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原料,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科研制造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以铜为中心而形成的矿产开发,冶炼成材,加工消费,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很好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对于人口大国而言,我国对于铜原料的消耗是惊人的。因此,除了国内的开发与生产加工之外,还需要通过进口的方式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铜原料往往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积极研究并运用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措施就显得十分关键。

关键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商业措施

前言:

盈利是商业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虽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金属消耗大国对于铜原料需求与依赖程度非常大。但并不意味着,在投资过程中就能够保证获得足够收益。与之相应的是,任何投资,都需要把握好市场形势,根据市场变化来实施相应的商业措施来实现保值增效,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在进口铜原料的投资上也是如此。本文就影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进口铜原料的效保值增效措施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1影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同时也是铜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对金属零部件的整体性能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运用优质的铜原料来实现更好的需求作用,全面满足市场的需求,除了加强国内的开发生产,以及加工之外,往往还需要通过从境外进口的形式来更好的满足市场对铜原料的使用需求。虽然当前在铜原料的进口上,有了更多的渠道,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需要建立在多方面的基础之上,从当前一些铜冶炼加工企业在进口铜原料投资上的获益以及风险情况分析来看,影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对市场的需求形势,以及价格波动的原因把握不够明确,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过度,导致进口铜原料囤积过多,而造成了大量的积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由于市场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的饱和,以及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而导致进口铜原料的生产、冶炼、加工需求大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就会导致进口铜原料,无法通过有效的变现渠道来将原料变做收益,不仅无法实现保值增效,同时还有可能造成亏损,带来新的经济风险。

其次,是期货市场本身自带的风险,作为一种有色金属原料,虽然铜原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也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市场形势风云变幻,对于整个市场大蛋糕而言,有太多的因素会带来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在重要时期做出正确的决断的话,就会由于这些风险而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以及对期货市场的盲目乐观,在进口的时机上,杠杆的运用上出现失识,以及过于激进的操作手法,都是影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多倍杠杆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带来倾覆性的风险。

最后,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能力,以及风险识别与排除能力而影响了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目标实现。进口铜原料的投资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谨且科学的工程,并且,高收益往往应对的是高风险。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在进口铜原料的投资与管理上,往往会存在着经验不足,定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良好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以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期过于乐观,在铜原料的进口渠道选择上,进口数量确定上,过于激进,当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时,就会由于操作上的不当而造成重大的损失。包括在不恰当的时间买入,以及在低位时卖出,以及由于对于国际市场形势的判断有误,在供需协议条款上的审核不明等等,都是导致利润目标实现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在于,风险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风险预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导致的。

2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有效措施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铜资源十分匮乏,铜产量也非常低。目前,我国铜原料的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进口来进行弥补,随着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进口铜原料价格不断上升,进口铜原料的保值与增效成为我国铜企业必需重视的课题。基于此,下文主要分析了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有效措施。

2.1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铜企业在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中,要充分预见到相关的风险,做好市场分析工作,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需要建立在多种基础之上,而结合影响进口铜原料保值增效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由于对于市场的发展形势,需求形势与变化把握得不够准确,措施应对不够科学,而导致进口铜原料投资造成损失的个案比比皆是。为此,就需要深入市场,积极的了解市场的变化,再结合行业间的相关数据来对市场的长期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审慎的投资,进一步的避免风险,并有所获益。了解市场需求与变化的因素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国际形势,铜生产出口国的政治形势,以及铜材市场的发展走向,下游的需求走向等等。通过结合这些综合元素来进行有效的判断,并做好相关的进口与销售操作,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收益。

2.2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保值增效

从冶炼厂实际经营效益来看,铜价的涨跌会影响到企业赚取铜金属回收率这部分收益。但因国内外铜涨跌幅度不同步导致的铜价差长期存在,受目前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影响,造成冶炼厂铜产品高买低卖或低买高卖的现象客观存在,这是冶炼厂当前无法有效规避的。因此在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路径研究上,除了从市场来进行分析与判断之外,还可以从进口的路径,以及与产地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来实现应对风险,保值增效的目标。对于一些大型的铜企而言,在进口铜原料进口价格上实现有效控制,就相当于从源头上增加了获益的机会。所以,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方法是有效的保值增效的途径,当然,前提是铜企自身要对自身的生产能力,业务范围,以及业务拓展能力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过往进口铜原料的进口价格,分析价格的变化规律,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最优于企业效益实现的价格来落实长期供货合同的建立。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对投资企业的不利影响,从侧面实现保值增效。

2.3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实现保值增效

如前文所述,铜原料的应用作用,以及应用范围都是十分广泛的。但是,铜企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为了更好的实现保值增效的目标,就需要不断的突破市场需求的局限性。结合当前整个铜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形势,通过不断地提升生产加工能力,以及不断地扩大业务范围,来实现进口铜原料的保值增效。通常情况下,原料本身如果仅仅只是原料的话,在销售范围上,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能在生产能力上,能在合作范围上不断拓展的话,这样就提升了原料供应的范围,这样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铜原料的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保值增效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料,进口铜原料是现代工业、建筑、农业、船舶制造、国防及科学技术等部门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来源丰富、性能优良能满足各行各业不同的要求,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要实现铜原料的保值增效,仍然要立足市场需求,做好风险研究与应对策略,通过扩大业务范围等最大化发挥出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美云.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11911):139-140.

[2]周菊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3]陈旭.我国铜原料消费与加工费的影响性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4年01期.

  [4]陈松明.公司铜原料采购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1期.

[5]李颖.质量管理体系在铜原料采购管理中的规范作用及实践[J].价值工程,201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