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标变化,更新教育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探索课标变化,更新教育理念

徐悦

  合肥市嘉陵江路中学 230000

内容摘要:一、谈谈我对新版《新课标》内容变化的认识 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关键词:新课标  变化    目标   任务群   教学落实   思考

引言

暑假期间,我仔细研读了2022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下面浅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倡导少做题多读书

2022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课标中提到,一定要重视阅读,提倡自由,自主的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要提高学生的读书品味,情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获得知识的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思考和善于应变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对于这一理念我是感触颇深的: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在语文素养上有着极大的区别,这些学生的阅读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博览群书型,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外知识或者课本里提到的课外知识,总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不需要通过做题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类为阅读范围窄和阅读兴趣不够强烈型,他们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主要靠刷题和老师的传授取得成绩;第三类为不阅读型,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进行阅读,导致语文素养偏低。所以我要求每位同学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可以自选,但需要有所标记,以便每天的阅读检查。

二、课程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割裂开来

在之前的教学中流行三维目标,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我经常是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开的,总感觉有些教条,割裂,但又找不到突破口。2022版语文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包含文化、语言、思维、审美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所侧重, 但不能割裂开来。一切语文学习活动都与语言运用为基础,通过品读语言、体味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树立文化自信。下面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紧跟时代潮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

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可以说又爱又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网络作用之大,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能帮助我们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可以发挥它的大数据优势,帮助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改进依据。.但是经常会有家长反映孩子利用学习要用电脑或手机为借口偷玩游....所以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时总有点底气不足。如今2022版语文新课标有了明确规定: "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阅读习惯、写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网络沉溺。”告诉我们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地使用。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毁掉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可以了。确实,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是肉眼可见的,可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堵不如疏”,我们不应该把电子产品看作是洪水猛兽,而应该利用好这个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当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督促,促使学生真正地在互联网时代知道怎么学、避免网络沉溺。

四、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

个人认为2022版语文课标最大的亮点是: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分3个层面设计了6个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建构是新课标的一大创举,以任务群来架构课程内容提出三类六种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一大进步。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任务群来架构打破以往的以知识点为主的学习,凸显主题综合性,更加符合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六大学习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以充分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融入主题、情境、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习内容,认真研读教学提示;其次确定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明确单元学习大情境;接着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架构单元任务结构,细化学习活动。大任务之下,分为若干小任务,小任务由若干活动组成。最后进行过程性评价。
   结语

 新课标的学习、领悟与实践也一直在路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引领语文教学新变革,同时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重大挑战。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课程素养,增强课改意识,重构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之路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总之,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预示着语文教学进入了新课标的新时代。一线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自己“应为”的方向上转变,在自己"可为”的具体事件中,勇于实践,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课程改革简明读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研究组 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