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浅析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田茉

长春理工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众所周知,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的基础,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土地整理工作往往会受到土地勘测质量的影响。如果在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对所在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准确、快速地测量,必然会降低土地整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而如果能够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合理应用土地勘测技术,将会使土地测绘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地提升,从而为土地规划整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所以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

关键词:土地勘测技术;土地整理;应用

1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意义

1.1提高采集精度

土地勘测技术涵盖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多项内容,其中全球定位技术有着强大的应用功能,其定位能力更是传统定位方法难以比拟的。应用此技术,不仅能够对所在区域的土地进行精准、快速地定位与调查,还能在完成土地定位以后应用现代信息系统对各类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满足土地整理工作在数据方面的各项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土地勘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将会使土地数据精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

1.2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整理工作本身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涉及内容广泛,且较为繁琐,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相关单位的支持,还需要各种土地勘测技术作为保障。为了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将各项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对各种土地勘测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强化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效率和质量,使土地整理工作更加简单高效。

1.3降低工作难度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针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化建设,使得土地整理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技术手段精准性和可靠性较低,且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相对较高,获得的工作成果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甚至会增加土地纠纷问题,从而增加了土地管理难度。而采用现代土地勘测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相关数据的精确采集和便捷管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借助资料数据库提高采集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土地数据的可信度,从而将土地管理过程中的纠纷问题有效减少,达到降低工作难度的目的。

2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2.1土地勘测定界内业工作

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土地勘测定界成果内容有所差异,其中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工作所需的成果材料较丰富,是进行建设用地报批的重要材料之一,是进行历史违法用地处理、报批地类计算的依据。土地勘测定界作业流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外业、内业、成果资料检查与验收4个阶段。成果主要指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具体包括土地勘测定界表、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建设用地地类情况说明表、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勘测定界图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等资料。

传统的内业工作技术手段涉及专业软件较多,主要利用相关软件基本功能,自动化程度低,不同软件处理衔接程度低,整个内业工作阶段耗时长,工作繁琐。为了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效率,对传统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对ArcGIS、EPS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土地勘测定界部分成果自动化输出,降低人工失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2.2征收范围分析与确定

根据相关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附图和用地需求,提取拟征地的大致范围。结合收集的周边已征地、供地、发证、收储等国有土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扣除重叠的国有土地范围,对剩下的集体土地范围进行下一步处理。根据国有地范围微调拟征地范围,若拟征地范围和周边国有地范围间存在缝隙,应将拟征地范围与国有地范围进行接边处理,确保范围之间不重不漏,为后续供地提供土地来源依据,防止由于征地缝隙导致建设项目无法供应落地。同时,对范围线进行弧线和两点之间距离检验,确保拟征地范围线全部进行弧转折以及各界址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50m。

2.3现状地形测量

现状地形数据测量作为土地整理的关键工作,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其精确度和工作效率。在对所在区域土地进行测量时,多种现代勘测技术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如RTK测绘技术。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通过卫星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基站来实现勘测工作。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设控制勘测网,其次要立足二级控制网做好区域内监测点定位工作,另外基站的设置要以初始位置为参考,在此期间,对测量区域进行多次复测,这是确保移动基站顺利落实数据采集工作的基础。在移动基站进入特定监测点以后,30s内就能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结束之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处理,借助数字化技术,即可完成立体图形的绘制,并提供高质量的地形测量结果。

2.4地类分析与统计

确定拟征地范围内的地类是集体土地征收勘测定界中难度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征地补偿款测算的基础,事关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确定地类的原则是多年地类叠加,根据叠加后的地类优先级确定最高地类。地类优先级采用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地类优先级,如农用地高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高于建设用地,耕地高于园地等。后文将详细介绍利用ModelBuilder进行地类自动化叠加分析的过程。根据权属单位和地类分析统计结果,填写征地权属地类明细表。

2.5专项规划

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专项规划方面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应用土地勘测技术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要做好各项数据信息的筛选、整理和汇总工作。在数据信息处理期间,可以先借助数字化测绘技术实现信息内容的数字化处理,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导入,再结合工作需求进行制图以及基础规划方案的制作。(2)在土地测绘工作进行中,质量把关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测绘产品内容,一定要按照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严格把关,加强过程监督,全面检查土地应用情况,并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避免各种应用问题的出现,以此来实现测绘质量的有效控制,为专项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2.6土地开发整理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土地测绘技术明确闲置土地以及待开发土地的界线。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具体应用期间,首先要对现有的土地图纸进行信息采集。而对于测绘图像,则需要应用遥感技术对其中的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在专用软件中导入测绘数据,完成数据整理和汇总,最终获得具有较高精准度的数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精度应该根据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通常情况下,较为平坦的区域可以使用1∶2000的比例进行测量,而对于一些通视相对困难的区域,则可以使用1∶1000的比例;若开发整理过程中涉及泵站改造以及房屋拆迁等内容,测量工作则需要使用1∶500的比例进行。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期间要对关键点测量保持重视,除了要对坎脚、坎顶的所在位置及标高进行测量以外,还要对沟、渠面积以及坡比进行测量。与此同时,测量期间还要对高程网点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于较为平坦的区域,其高程网格的设置间距应该在60m以内,而对于地形变化较为明显或相对破碎的区域,高程网格间距要在40m以内。

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有着重要影响,是国家落实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土地勘测技术对土地整理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土地整理工作实践中,要对各项勘测技术加强研究,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陶渝,丁洪富.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C].重庆市测绘学会2002年年会.

[2]刘吾艳.土地勘测技术在土地产权整理中的应用探析构建[J].数字化用户,2020(38):61-63.

[3]华相高.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探讨[J].华东科技(综合),2019(2):349.

[4]曾灵敏.浅谈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