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

李兴聪 ,朱秀霞

37088319870640259X  371325198509275045

摘要:美学在建筑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融合美学价值和建筑结构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美学理念不足的情况,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满足居民精神需求、使企业在新时代站稳脚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观念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世界的满足,追求更多的精神世界,赋予了对美的新内涵。城市建筑是人们追求物质世界的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在建设过程中赋予美学概念,不仅能突出城市特色,还能代表城市形象,满足居民的精神追求。但是,我国的城市建筑美学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将美学概念反映在建筑设计中当代建筑设计的关键。

一、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美学对抽象地理论化现实之美,对建筑设计来说,体现美学很重要。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建筑的保留时间最长。在当地建筑物中可以发现风土人情、当时的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和文明程度。以北京故宫为例,属于典型的宫殿建筑,占地面积大,大厅内宽敞明亮,建筑以龙为主体,表现出对统治者的高贵地位和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能够充分代表当时的审美水平,分析建筑的特点,探讨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丰富追求内容,对后期的美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当时能够满足需求的建筑物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美学分析是衡量建筑物使用情况的一大指标,其中建筑结构和装饰都是人们面临的一种寄托。

二、现实

(a)特征不能拉伸

很难突出现代建筑的主题特征,很多城市的建筑差异不大,无法将当地的特色风貌融入到建筑设计中,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城市缺乏地标建筑,无法在跟踪过程中提供有效信息[1]。杭州这个城市争议性比较大。很多现代建筑是仿照上海建造的。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较为领先,但对美学的定义不明确,缺乏固定的定位,盲目模仿,丧失了对自身美学的追求,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劣势。

(二)审美追求缺乏创新。

现代很多建筑物都是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2]。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美学的追求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1970年左右,受当时西方的影响,全国掀起了模仿欧式建筑的风潮,完全复制了外国传统,没有产生新的想法,导致建筑设计无法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模仿仿古建筑,缺乏相应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过于粗糙,脱离现实,施工效果不好。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盲目传承和回归是错误的做法,只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才能将建筑设计引领到世界。先进技术不能融入美学设计概念。

(三)审美特征不能融合。

建筑美学具有独特的特征,需要将美学特征融入结构设计中,但实际建筑更注重结构安全性,忽略艺术性[3]。建筑设计师大多是工科类出身,对美的欣赏不足,设计的结构更多体现在专业性和安全性上,对建筑体、平衡稳定、秩序缺乏关注,尤其是对建筑结构的外观和色彩搭配缺乏关注。设计图缺乏专业艺术家的润色,色彩选择和自然展示效果也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组织不主动引进新成员,没有正确把握当代的审美追求,设计的建筑物很难表现出时代特征。

三、对策和建议

(a)确定区域特征

将当地特征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突出城市风貌,还可以赋予美学新的意义。一、考虑环境,了解当地地形地貌、降水程度、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不同地区建筑设计存在差异,降水量大的地区建筑多采用砖混结构,比较热降水少的地区建筑以木制建筑为主,建筑设计过程中外观和色彩搭配的细节更加突出。以威尼斯水城为例,整个城市的商业活动都在水上进行。第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各地区的居民对外部事务的观点不同,有的地区容易接受新事物,有的地区排斥新事物,这些都可以反映在建筑设计中。有些地区以该建筑的色彩明亮为主,展示了对外部世界的包容度和欢迎度。

(b)利用新技术进行美学讨论

对新时代的发展、审美价值的讨论要通过新技术形成新的思维方式[4]。引入建筑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设备分析建筑设计的各要素关系,建立模型,总结国内美学观念的演变。参数化建筑作品和传统建筑作品有很大差异,集中双向交流,将欣赏者与建筑物联系起来,集中体验过程中的情感投射,是审美价值的互动。美学重点反映秩序性,通过参数化设计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美学秩序,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在复杂的信息中很容易找到规则和关系,根据相关规则分析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整个分析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公式是参数化的一种形式,在多次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本质规律,高度精炼,这种程序性算法可以进一步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鉴赏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情感的冲突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丰富美学理论知识。

(三)审美价值特征的整合

美学价值指导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在实践中丰富美学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将美学价值移植到建筑设计中?职员配置是关键。设计师中应该包括美工技术好的人员。在招聘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申请人能力,仔细观察申请人的化工、色彩搭配,选拔更合适的员工。专家设计组织框架后,应委托美工修改,制作完整的设计图纸,交给上级部门打分,决定图纸的去向。掌握设计图后,艺术家和采购人要组成团队,在采购过程中提供指导,进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过程,通过项目的整个过程确保艺术家的积极参与。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更注重美学研究,如何将当代美学融入结构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在与创新意识和美学特征的结合指明了现阶段工作的前进方向,未来可以对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创造更有价值的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1]张宇航,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J].规划与设计,2020(06):145.

[2]王冰源,王晨露,李安祺.探究建筑设计中蕴含的结构美感[J].住宅与房地产,2015(10):96.

[3]蔡良娃,曾鹏.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美学观念的演变[J].新建筑,2013( 02):68-71

[4]张鹏.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建材与装饰,2018(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