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噻虫嗪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1

杀虫剂噻虫嗪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技术

吴佐斌   ,陈帆

610122196910295819       612525199104080182

摘要:噻虫嗪的成分、杀虫原理、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杀虫剂   噻虫嗪   园林植物   应用

正文

  城市环境的不断美化,居民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提升,街道、公园、屋顶绿化的不断增多。园林植物的栽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繁杂,植物虫害也就随着增加。为了做好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今天就噻虫嗪这一杀虫剂在园林植物上应用五年以来的技术情况做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化学成分:噻虫嗪是一种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化学成分C8H10CIN5O3S,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等有很好的消杀作用。

二、杀虫机理:噻虫嗪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刺激受体蛋白,而这种模仿的乙酰胆碱又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所讲解,使昆虫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直到死亡。

三、主要优点:

1、内吸传导性好:噻虫嗪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施药后能迅速被植株的茎、叶吸收,并传导到植株的各部位,达到杀虫目的。

2、杀虫广谱:噻虫嗪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防治蛴螬、金针虫、大小蠹蛾、潜叶虫、斑潜蝇和线虫等,防治效果均突出。

3、施药方法多样:噻虫嗪可以叶面喷施,也可以用于拌种和灌根。

4、持效期长:噻虫嗪由于在植物和土壤中代谢缓慢,所以具有较长时间的生物活性。叶面喷施持效期可达20-30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达60天以上。可大大减少施药次数。

5、调节植物生长:噻虫嗪可以激活植物抗逆性蛋白,使作物茎秆和根系更加健壮,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四、缺点:

1、速效性差

2、代谢缓慢

五、根据噻虫嗪的以上特点和这几年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要提高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在施用时应做好以下技术要点:

1、噻虫嗪一定要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施用。

2、噻虫嗪有很强的内吸传导特性和持效期长,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以防止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3、定植灌根:对新栽的园林植物栽植后灌根,用70%噻虫嗪1000倍液灌根,有效期可达60天以上。对草皮的地下害虫也可防治。

4、混配喷雾:

 噻虫嗪速效性差,为克服不足,提高防虫效果:噻虫嗪加氟啶虫酰胺,氟啶虫酰胺防治蚜虫、粉虱速效,但效期短,二者混用后,相互补充,提高了防效,特别对有抗性的蚜虫有很好的效果(如:栾树上的蚜虫、松柏上的松大蚜、国槐上的蚜虫等)。

噻虫嗪加呋虫胺或烯啶虫胺混合使用,特别对白粉

虱类害虫消杀迅速(如:石楠上的白粉虱)。

 噻虫嗪加乙基多杀菌素的混用,对抗性蓟马防治效果十分突出(如:西花蓟马)。

 噻虫嗪加菊酯类农药对防治一般性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效。

六、噻虫嗪应用是注意事项:

1、一般不单用,单用时应在害虫发生初期施用。

2、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时:一是拌种;二是冲施。

3、没必要和烟碱类农药混用。

4、防治地下害虫时一定要加量(如:用25%的噻虫嗪

最少一亩地500克)。

作者:吴佐斌 (1969.10)高级农艺师  蓝田县园艺站

参考文献:1、吕佩珂、庞震等9人《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 2、张亚玲 《西安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3、齐康学 《苗木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基金资助:咸阳市科技局社会发展攻关资助项目(2016K-105);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       

资助项目(2016KY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