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探讨

赵梦

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区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 分析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采用分级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分级式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跌到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采用分级式护理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分级式护理;耳源性眩晕症患者;有效性

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包括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但是由于病情的长期反复发作,患者极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1]。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在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分级式护理具有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耳源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通过选取84例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分级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2:20,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21岁、71岁,中位数年龄(52.36±1.23)岁;观察组男性人数23岁,女性人数19岁,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3.21±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先采用相关量表对阿混着的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铁道风险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多了解,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观察组:采取分级式护理,具体内容为:(1)1级患者护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包括头动平衡训练、行走独木桥训练、视物平衡训练等,每项内容训练15min,每天1次。当患者由于眩晕而产生不良情绪时,如烦躁、抑郁等,可通过诱导式询问法对患者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通过鼓励、肯定、安抚等方法,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2]。为了促进患者睡眠,可以采取音乐疗法,使其紧张情绪得以消除,使其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另外,还需要叮嘱家属多关心患者,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缓解,以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2)2级患者护理措施:在1级护理基础上按摩患者头部,每天按摩2次。加固床单位,在病房、走廊处适当进行扶栏的安装。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跌倒,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防跌倒宣教,告知患者眩晕发作时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患者下床活动时,应需要有人在旁边照看,患者不可单独的活动[3]

(3)3级患者护理措施:在2级护理基础上,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方式,同时,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将灯光调到暖色调,并将亮度适当降低,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治疗。在患者出现呕吐等不良症状时,应对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止吐剂,并对其心率、血压、瞳孔等变化密切监测,如果发生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还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使其注意力得到转移,使其保持轻松的心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

组别

n

跌倒例数

发生率

对照组

42

6

14.28

观察组

42

2

4.76

x2

-

-

5.214

P

-

-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2

19(45.23)

18(42.8/5)

5(11.90)

37(88.09)

观察组

42

23(54.76)

17(40.47)

2(4.76)

40(95.23)

x2

-

-

-

-

5.156

P

-

-

-

-

<0.05

3.讨论

耳源性眩晕症是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导致的眩晕,由于患者前庭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的,会使患者的感知运动平衡有所降低,诱发跌倒,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4]。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分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首先需评估患者的病情,然后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护理服务,包括功能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头部按摩等,其能使患者跌倒发生率有所降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采取分级式护理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分级式护理具有的优势,值得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岱君,李辉琴,杨汶茵.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耳源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1):204-206.

[2]高玲玲,刘爱红.分级护理方案对改善耳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2,30(04):302-304+320.

[3]刘艺红,邱晓燕,庄丽丽.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5):723-726.

[4]林小琦.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0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