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方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方式的探讨

沈季云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 476400

伴随着先进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科不断引进新型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提高医学检验质量以及检验自动化程度。医学检验科作为医院内的重要科室,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依据临床科室所开具的化验单进行逐一检验,并且要将检验结果上报给诊疗科室,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但是当前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彼此之间会出现不信任的情况,导致患者的疾病治疗措施的落实被延误。本文首先阐述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医学检验与临床科室沟通方式,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参考。

一、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意义

临床科室、检验科在医院所负责的工作职责不同,但是本身都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服务。检验科主要是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进行检验,并配合应用质量管控策略来规避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从而起到诊断、鉴别诊断的目的,为医师诊疗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有力支持。临床科室中的医师应该依据检验科提供的结果、数据,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资料,为患者开展病情分析,最终制定合理的诊治策略。临床检验项目以及标本采集具有多样性,患者、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需要进行相互协调配合,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以及诊疗的准确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可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遵守相同的技术操作规范,保障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测等都得到质量保证。医学检验并不是仅依照规章制度开展检验工作即可,同时在临床诊疗中也要提高参与度,保证诊断医学、护理学、治疗医学中都有检验医学的影子。面对新形势下科室之间沟通增强的社会背景下,检验人员应该增强学习力度,不断进行知识革新,掌握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技巧。

二、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方式探究

(一)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合作

检验科在医院内部一直处于辅助诊疗的位置,在与临床科室产生联系的情况下,仅是向临床医师提供检验数据资料,做好相关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解释工作。检验人员参与积极性较低。截止现今为止,临床检验科多是机械依照相关流程得到检验数据,而临床科室则是草率的借鉴检验,一旦发现最终检验数据与患者的症状表现不相符,就认为检验结果不精准,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需求,并且临床医生在接待急诊患者时,也会埋怨检验科出报告不及时,科室之间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无疑会耽误患者的诊治,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科室之间的彼此交流合作,具体可以要求一些检验科人员参与到临床科室中的查房工作中,在临床科室工作期间对最终的检测结果做出解释,使得医生明确检测报告与客观标准出现差距的原因,如患者的饮食、用药都会在无形中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通过这一合作交流的方式,增加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彼此理解与支持,保障与临床科室之间形成信息反馈机制。除了检验科人员参与到临床科室工作中,年资低、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也可加入到检验科的标本采集、标本处理、检测操作等工作过程中。现阶段许多大型的三甲医院采取上述合作交流方法,并取得显著的成果,科室合作交流中,检验科与临床医师可以定期交换意见与想法,从而确保检验科人员更好的理解临床医师的要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检验数据。临床医师在交流合作中则可以明确检验科中采取的检验方法,以及哪些因素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除了科室轮换之外也可同时加入到专家会议、医院会诊等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加临床人员与检验人员的对话交流。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检验科室作为辅助地位,知识掌握度相对较低,所以当前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知识学习,掌握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新型的实验技术,从而有效降低检测结果的偏差风险,将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矛盾降到最低。

(二)临床医师增加与检验人员沟通的主动性

检验科室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数据来对患者的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检验人员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开展结果的传递,这种交流合作模式,难以实现双向交流,所以当前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沟通的主动性,针对科室内部新分配的内科医师、儿科医师,会要求前往检验科进行一段时间的轮转,从而更好的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特点以及检验项目。明确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验具体要求、标准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针对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相关因素也要予以探讨,最终提出独到的见解。临床科室在开展科研探讨课题时,也可以邀请检验医师共同参与其中(如图1),在活跃学术氛围的同时,使得科室的了解加深,确保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提高诊疗水平。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最新病情以及困难告知给检验人员,共同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究,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全新思路。

(三)强化行政管理,提高检验质量

在医学技术的推动下,应该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在制度的要求、约束下使得检验科的相关人员与临床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信息沟通,使得最终的检验数据可以成为更加高效的诊断信息,从而更加直接、全面参与到疾病临床诊治中。检验科室中的部分检验结果可以明确诊断,若提供的骨髓形态的检查结果,则可以利用该结果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检验科室所提供的大多数是基本参数病变,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中,这些参数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才能确诊。一些急危重症患者每次的检验结果都存在差异,这时为了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检验医师与临床科室应该开展科学有效的沟通,避免频繁多次的检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若遇到一些不合格的标本,临床检验医师应该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双方产生矛盾,从而更快、更好的提供一些精准数据。影响检验结果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是无法进行完全的规避,所以最终检验结果仍然可能出现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检验科应该做如下沟通工作,在发现检验结果存在异常偏差时,要向医生、患者做好解释,重新进行标本的采集与检验。尽管检验标本验收合格,但是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在复查标本的过程中才能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开展血型鉴定,并且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证实最终的结果。因此检验科拥有专业的知识,依据实际条件与临床开展沟通交流至关重要。标本采集工作多是在采集室中进行的,而送检工作则是由卫生员负责,验收为检验人员,多个流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疏忽,就会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而追溯原因较为复杂,这种情况就会为科室以及人员之间的彼此合作带来阻碍,极易引发纠纷。检验质量问题一般是由检验科人员或者临床医师发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立即进行标本重新采集,及时做好补救工作,而不是互生埋怨。近年来,国内普及应用全新的检验方法与仪器,这就导致检验结果精准性提高,同时还为临床工作提供全新思路,所以当前应该借助科室之间的相互交流,将一些新型的检验方法、检验原理、临床意义告知给医护人员,以此来科学的选择检验项目,对检验结果予以正确的分析,并将最终的结果用于疾病诊疗。现代检验学中也要知晓如何从临床获取患者的资料数据、病情变化以及治疗诊断方案,从而为临床诊断工作的实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强化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当前应该采取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合作、临床医师增加与检验人员沟通的主动性、强化行政管理,提高检验质量等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有效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