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李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新疆 831300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的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和协调。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不仅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成为了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稳定社会建设的制约性因素。所以要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促使我国各项产业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引言

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但同时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加重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人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当中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不容忽视,同时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那么二者究竟应该如何兼顾,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彼此协调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论文着重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协调,实现国家各项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可以用辩证统一法对二者关系进行说明。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彼此制约的。经济建设的推进实施会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环境也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假如在经济发展当中选用了掠夺资源式的方法,即使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经济发展成果,但是也必然会遭自然报复,而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彼此依托与相互推动的。假如在经济建设当中做到了对各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不仅能够利用经济成果给环保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与物质方面的支持,还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以及环境友好。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环境和经济社会和谐统一之中寻求持续性发展的能量与动力。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原因

目前我们在积极运用多种方法助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进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认知方面存在缺陷。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共进,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知作为基础条件。但是我国在发展经济事业过程当中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短暂发展,给环境以及社会效益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第二,选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选用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但是是以高资源投入和高污染为主要特点的,不仅仅让原本资源短缺情况加剧,还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不良影响,甚至是走向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还会为今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1]。

第三,在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强化环境保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国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兼顾环境保护,而在这一过程存在着法规不完善、责任不明晰、部门职权混乱、法律原则操作性差等问题。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措施

4.1革新发展观念做好环保宣传

人们在环保认识方面随着经济建设中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而逐渐深化,也开始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全面转变发展理念,才能够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这一转变的最佳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进步指明方向。科学发展观让发展拥有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内涵,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避免片面与不计代价的发展。考虑到目前经济发展当中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根源是人的思维决策与行为的失误,因此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以此为基础促进实际行动的转变。在改革发展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让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在整个社会领域提倡文明生态行为,让人们认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二者相互协调。

4.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与目标转变

过去我国总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选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经济,也就是在经济建设当中注重资金和资源的投入,用高资源投入来换取经济发展速度,但实际上经济发展质量是不容乐观的,而且还出现了高污染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必须把突破口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经济发展目标的角度上看,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提高国民总产值,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这样必然会忽略环境,加快环境恶化程度,最终不仅会让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会导致经济建设无法为继。所以也要转变经济发展目标,从单一经济目标转为综合目标。

4.3促进自然资源利用战略的创新

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供给,但是如果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话,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但是从长久上看却会影响经济发展,也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过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是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而且在资源利用过程当中出现非常明显的浪费问题,只是关注资源利用而不会对其进行保护,影响到这些资源的增值,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会加剧人和资源之间的矛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必须积极转变资源发展与资源利用战略,实现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当中多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以及完善化保护,做好保护过程当中的科学利用,并在科学利用过程当中促进更新与增值,促使自然资源的自然与经济再生产均能够顺利开展,处理好经济、环境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2]。

4.4适当增加环保投资提升协调性

大量实践表明,国家在环保事业当中的投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水平,把控投资比例是协调二者关系的重要策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环境欠账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升环保投资比例的话,不单单无法清理旧账,又会增添大量的环境新账,最终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此,为了提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水平,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保持一定比重的环保投资,在适当提升投资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环保投资效益,使得投入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以外,由于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除了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之外,还需要在法治供给上加大力度,积极完善配套性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适当提升经济方面的处罚标准,通过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来提升企业治污主动性和自觉性。

4.5优化改进政府管理与监督工作

政府在保护环境以及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政府也对二者的协调进步负有重要责任[3]。政府需要彻底转变过去的政绩观以及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将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当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促进政绩考核标准体系的完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问责制度,增强政府落实环保国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府政绩考核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根本保障,否则无法真正体现政府禁止或读职的程度。因此,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要求各级人大对各级政府进行全面监督,还需要打造群众对政绩考核的监督制度,发挥好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提升政绩考核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也强化了环境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能力的持续性提升。运用多元化手段进行社会生产生活行为的调控,能够有效限制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改善环境质量,达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蔡宁.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源分析[J].环境导报,2016(10):58-59.

【2】李文胜.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22):7-8.【3】王吉顺.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探讨[J].经济前沿,2015(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