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池沉井设计与施工技术

/ 3

旋流池沉井设计与施工技术

秦磊朋,张民松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901

摘  要】本文分析总结太钢中厚板旋流池沉井的设计思路,施工过程重点注意事项发生的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沉井;设计;施工


1  工程概况

太钢中厚板工程旋流池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旋流池沉井刃脚底标高为-33.00m,内直径16m,外直径由下至上依次为19.4m、18.8m、18.6m,井壁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1.7m、1.4m、1.3m。沉井分两节制作、两次下沉,第一次井壁制作高度24m;第二次井壁接高9m。

采用排水下沉法,沉井外围距离10m布置14口钢管井,井深40m;外围距离8m布置有14口无砂管井,井深25m。

沉井距离轧机电气室11m。


图1  总平面


2地质水文条件

1)沉井范围内岩土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如下:


表1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土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深度(m)

层厚(m)

密实度/强度

渗透系数

承载力特征值(kPa)

杂填土

-7.8

6.9

松散~稍密N=4.4

1.41E-05

85

粉土

-11.3

3.5

稍密~中密N=12.3

1.66E-04

150

粉土

-14

2.7

密实N=17.0

1.48E-04

170

④1

粉质黏土

-17.1

3.1

可塑N=9.6

2.30E-05

130

④2

粉细砂

-18.9

1.8

中密~密实N=26.6

2.80E-03

200

⑤1

粉土

-20.1

1.2

密实N=26.6

1.29E-04

180

粉质黏土

-24.7

4.6

可塑N=13.1

3.24E-05

150

粉细砂

-32.2

7.5

密实N=48.5

2.50E-03

250

⑥1

粉质黏土

-33.9

1.7

可塑N=24.4

4.30E-05

180

粉细砂

-35.7

1.8

密实N=48.5

2.50E-03

250

- 2 -


2)①层杂填土和③层粉土承载力较差。⑥层土为粉细砂,承载力较高。沉井终沉预计刃脚落位在⑥层或其夹层⑥1层(粉质黏土)。

3)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05m~3.90m,稳定水位标高792.17m~796.80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工业废水侧漏和大气降水,以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无承压

- 2 -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5604115(1).png

图2  旋流池地质剖面图

- 2 -


3沉井施工特点

设计必须与施工紧密结合,沉井的结构形式、各工况结构受力计算、壁厚、局部构造处理都是由施工方法决定的

施工过程复杂,技术方法多样沉井整个下沉过程处于运动的不稳定状态之中,自身的重量、构造,外部地质水文条件,作业方法与控制措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下沉,造成了沉井施工比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更为复杂。

4沉井施工条件

1)沉井范围内不能有无法排除的地下障碍物

2)沉井施工的影响范围内最好没有对土体扰动、水位变化较为敏感的构筑物

3)结合项目总体施工计划,分析沉井施工周边桩基、设备基础厂房钢结构的施工影响。

4)沉井对比其施工方案节省费用工期。

5沉井结构设计

5.1总体设计施工思路

根据本工程地质水位条件,适合采用排水下沉方案,外围设置管井进行降排水。

沉井分次下沉高度跟据土层承载力确定,本工程选择承载力较高的⑥2粉细砂层作为第一次下沉持力层,进而确定第一节井壁制作高度24m第二节井壁制作高度9m。随后进行最终下沉系数第一节下沉系数、砂垫层、软卧下承载力的计算井壁厚度再与设计方沟通确定井壁配筋

沉井在8m深基坑内制作,以减少下沉工作量;在下沉前将井壁外侧基坑回填,利于保证沉井下沉垂直度。

本工程采取台阶式井壁措施计算下沉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考虑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较大,增加泥浆套助沉措施,以确保沉井可以下沉到位。

- 3 -


分节

分段

井壁高

m

壁厚

m

混凝土体积

m3

重量

t

节重

t

总重

t

第一节

刃脚段

6

1.5

460.2

1196.5

4684.6

6337.1

第二段

6

1.4

458.9

1193.3

第三段

6

1.4

458.9

1193.3

第四段

6

1.3

423.7

1101.7

第二节

第五段

5

1.3

353.1

918.0

1652.5

第六段

4

1.3

282.5

734.4

表2  沉井重量计算

- 3 -


5.2设计参数取值

1)各土层对井壁的侧阻力取地勘报告中PHC预应力管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2)沉井下沉为切土破坏下沉,故下沉系数计算时刃脚下土层承载力应为地基极限承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得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5.2.4条进行深度修正计算得出。

极限承载力=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K1×K2×K3

K1转换为极限承载力的系数,一般取K1=3

K2—极限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K2=0.8-0.9

K3—施工荷载超载系数,一般K3=0.83-0.87

3)本工程沉井需穿越的各土层厚度、摩阻力、极限承载力见下表:

- 3 -


表3各土层厚度、摩阻力、极限承载力表

土层

厚度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

井壁台阶降低阻力

杂填土

6.9

20

12

粉土

3.5

53

31.8

粉土

2.7

66

39.6

④1

粉质粘土

3.1

58

34.8

④2

粉细砂

1.8

72

43.2

⑤1

粉土

1.2

78

46.8

粉质粘土

4.6

65

39

粉细砂

7.5

85

51

⑥1

粉质粘土

1.7

70

42

粉细砂

1.8

85

2255

51

粉土

4.4

75

1500

45

:井壁外侧为阶梯式时台阶以上的土体与井壁不紧密接触,摩阻力有所减少,折减系数取0.5-0.7。

- 4 -


5.3下沉计算内容

需要对垫层厚度、垫层下窝层承载力、下沉系数与接高稳定性、承压水突涌、封底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等验算。

具体计算公式参考【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 GB/T 51130

6沉井施工总流程

- 4 -


图3  沉井施工总流程图

- 5 -


7沉井制作

7.1刃脚制作

刃脚可一次制作完成,亦可在抗剪槽部位施工缝分段制作。其模板支撑可采用砖砌、亦可采用钢结构,砖砌膜拆除时需要凿除、较为费时费力,钢结构易于拆除

- 5 -


D:\Documents\WeChat Files\q286197029\FileStorage\Temp\1654673921842.pngD:\Documents\WeChat Files\q286197029\FileStorage\Temp\1654674547478.png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53.pngoutput_53

4:刃脚模板钢支架

- 5 -


7.2井壁制作

1)在刃脚拆模完成后及时安装沉降观测点,开展沉降观测以防井壁施工引起较大不均匀沉降。密切关注混凝土垫层开裂情况。

2)井壁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

3)井壁接高时,内侧脚手架为悬挑架,需要提前预埋悬挑梁埋件。

4)拆模后应将对拉螺栓割断,并用防水砂浆抹面。

5)井壁的预留孔洞,根据尺寸大小采用砌筑或砌砖+钢框架封堵。

6)每段井壁浇筑高度不超过6m。沿井壁均匀对称浇筑混凝土,避免高差悬殊压力不均造成井壁偏斜。

- 6 -


D:\Documents\WeChat Files\q286197029\FileStorage\Temp\1654677348330.pngD:\Documents\WeChat Files\q286197029\FileStorage\Temp\1654677410901.png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57.jpgoutput_57

5:井壁制作图

- 6 -


8降水井布置

- 6 -


d:\Documents\WeChat Files\q286197029\FileStorage\Temp\1655131871042.png

6:降水井布置图

- 7 -


9沉井下沉

沉井下沉分为不排水下沉与排水下沉其优缺点如下。

- 7 -


表4沉井下沉方法对比表

下沉方法

适用条件

优点

缺点

不排水

下沉

适用于富水砂层、各类粘土层和软弱土层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1.浮力大,影响下沉。

2.水下开挖出土速度慢,工期长且费用高。

3.需要分仓进行水下封底,沉井结构需要设置井字梁。

排水

下沉

适用于通过降排水措施可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地质条件,软弱地质条件不可用

1.挖机可进入井内挖土,出土快下沉快,平均下沉速度可达到0.5~2.0m/天,易于纠偏,控制下沉质量。

2.可实施干封底,提高封底质量。

3.开挖、封底方面可节约施工成本。

在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内外水土压差大,对沉井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高,长时间降水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 7 -


本项目采用排水下沉、干封底方法,外部设置14口25m深+14口40m深管井降水。采用1台挖机井内取土,70t汽车吊及吊斗配合出土,50t履带吊配机械抓斗备用。

9.1第一次下沉

主要问题:

1)25m深无砂管降水井出水效果差,且多口井出现损坏,导致降水效果不理想,井内明水较多,挖机行走扰动后④1粉质黏土变为松散泥巴土,该层土改用履带吊配抓斗取土。

- 7 -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59.pngoutput_59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61.pngoutput_61

7:  挖机井内取土 8:  抓斗取土

- 8 -


9.2第二次下沉

本阶段下沉沉井刃脚主要在⑥粉砂层中,14口40m深钢管深井发挥降水作用,配合井内水泵明排,全程降排水控制到位,且深部砂层有一定粘结强度,未出现流沙情况,顺利下沉到标高、完成封底。第二次下沉期间主要问题有:

1)下沉至-26m时,井内出现透水。经勘查水源为厂外沉淀池,该沉淀池未封底,地下与沉井间形成渗流通道,且厂外沉淀池与沉井之间的线路出现明显塌陷。现场迅速联系业主排空该沉淀池,然后排干沉井内水,消除了此风险。

2)下沉至-27.5m时,受渗流导致的塌陷影响,沉井偏斜增大,四点标高偏差由前一天的0.096m增加至0.249m,虽然现场采取了不均匀挖土措施,偏差仍然在随后几天持续增加至0.377m。现场通过井内不均匀挖土,并在标高较高的一侧进行井外取土,最终沉井纠偏至0.18m。

- 8 -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65.pngoutput_65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67.pngoutput_67

9:  沉井内渗流水 10:  沉井内挖土

- 8 -


10封底

封底混凝土厚度2m,分两层浇筑,第一层1m厚封底混凝土终凝后,处理完毕局部渗漏后,再浇筑第二层1m厚封底混凝土,随后开始旋流池内部结构施工。

- 8 -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68.pngoutput_68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69.pngoutput_69

11:沉井封底

- 9 -


11工期总结

太钢中厚板项目旋流池沉井于202161日开工,1124日完成封底,实际总工期为177天,与计划工期完全相符。其中下沉工期总计60天,累计下沉25.683m,日均下沉0.428m。总计取土量约10000m³,日均出土量约188m³

- 9 -


工期对比表

序号

工作名称

实际工期

(天)

计划工期

(天)

偏差

(天)

1

基坑开挖、垫层施工

21

30

-9

2

第一节结构制作

62

45

17

3

第一节下沉(含下沉准备)

34

35

-1

4

第二节结构制作

21

25

-4

5

第二节下沉(含下沉准备)

34

35

-1

6

封底(含清底)

5

7

-2

7

总工期

177

177

0

- 9 -


12周围环境的影响

沉井下沉井外土体出现主动和被动极限应力状态以及沉井对土体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向下拖拽土体一起下沉造成靠近井壁外一圈土体出现明显塌陷。

控制影响范围的主要措施:

1)选择合适的下沉方法不排水下沉施工严禁通过降低井内水位加速下沉,排水下沉施工严禁超挖。

2)沉井下沉过程中始终坚持“纠偏为主,下沉为辅”原则,使沉井倾斜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下沉过程中始终不断的在井壁外侧塌陷处回填土,可以阻止塌陷范围扩大。

4)采取助沉措施,使刃脚开挖面保持一定的高差,缩小影响范围。

本工程沉井外侧有约2m范围的塌陷情况,未对临近的电气室施工造成影响

- 9 -


C:/Users/chl-z/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08141911/output_71.pngoutput_71

12沉井下沉示意图

- 10 -


13结束语

本项目旋流池沉井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按照预定方案执行,个别工序依据现场条件灵活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得当,结构质量优良,渗漏控制及场地塌方控制较好,最终在相对狭窄的场地内,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了全部工程内容。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