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0
/ 2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

徐凡 ,吴嘉欣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一、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民国时期在政治方面,推翻了传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开始出现并且逐步发展。在中国形成的新经济结构中,出现了外资、中国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相互矛盾、相互融合的局面,但它们都表现为封建传统经济的对立面,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在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发展中发生新的变化。文化方面,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在西方思想及技术影响下引起了许多变革思潮。

二、民国时期的女性服装

(一)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是民国前十年最为受欢迎行的服装款式,它的服装款式是上衣下裙式的。并在当时有很多去日本留学的人们受到日本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影响更加明显。在穿衣风格上开始向日本女性的穿着靠近。上身是在腰部略微收紧的短袄,袖子为宽大并露出手腕,这样的服装被称之"倒大袖"。同时,发型也是清爽齐耳或齐肩的短发,没有多余的饰品,这样的穿着打扮几乎就是当时的时尚标杆,并且延伸到第一代民国旗袍之上。                    

(二)旗袍

旗袍相信在每个女性心目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那么就要说说马甲旗袍了,在整体的服装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它跳出以往大胆去掉旗袍的衣袖成为一种无袖设计,并且将下摆拉长至裙摆。款式是依旧是A型廓形,保留清代旧式旗袍原来平直和松弛的特点。后来减少穿衣层数为其更方便,马甲旗袍转变为 “倒大袖”形态,由此倒大袖旗袍出现。30年代的初期,旗袍也从一开始松弛向苗条过度,开始注意女性曲线,服装贴合身体曲线。30年代中后期,人们的思想受到西方人本主义影响,“改良旗袍”问世,改良旗袍与原来的旗袍有明显区别,注重服装对于人体装饰性,开始展现女性的曲线造型,让人耳目一新,一跃成为了当时极具潮流和魅力女性的服饰,经典旗袍基础结构完善。

(三)西洋服饰

西洋服饰也是民国时期常见的服装种类,其中西式连衣裙最受民国女性欢迎。20世纪20年代,长至脚面的古典裙式显示淑女的端庄,并到30年代。连衣裙衣袖处也多有设计。其次,比较受欢迎的还有西式外套,喜爱将外套穿在旗袍外的着装风格,别有一番风味。除此之外,西洋服饰还包括婚纱、泳装、运动装等,但相对于西式的连衣裙和外套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出现。

三、民国女性服饰的艺术特征

(一)、服饰形制开放

在古代由于封建礼教儒学的思想,人们的衣行等也受其影响下,有了必须要遵循的礼仪。而在女子服饰中也是如此,多以强调衣服掩体的重要性。衣服多是衣领紧扣、长裙蔽身、大袖这样子的款式,不仅如此,在容颜上面女子也需要掩盖。服饰上含蓄、素雅的风格,给人保守的印象,与“开放”相距甚远。后在民国的社会运动、西学风潮等冲击之下,做出了颠覆性的改变,民国女性开始欣赏身体美,首先,第一个表现是,服装逐渐变得贴合身体,以展现女性婀娜的身姿,并且可以露出小腿、胳膊、脖颈等。从民国前的保守服饰到可以露出小腿的“文明新装”,再到开衩可以开到膝盖上方30cm—50cm的旗袍,民国服饰呈现出逐渐开放的服饰形制,见证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历程。

(二)、服饰图案简约

1、植物纹样

综合来看,民国时期服饰的纹样有许多,其中植物纹样占比最多,十分漂亮。抽象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都很好看,而动物纹样是最少的。植物纹样顾名思义就是以花草的形态特征为纹样的,纹样不仅紧紧抓住时代特征同样体现轻简的风格特色。纹样一边保留了自然植物原有的形态特点,一边又在其中融入了当时时代审美,同时反映了民国时期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比如,美丽的的枫叶纹样,简约的枫叶图案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服装上,形成动态美感。再比如,西方世界的草藤、玫瑰等纹样,简单、精致地表现在服装上,呈现出鲜活而明快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岁寒三友”这样的带有美好蕴意的传统图案。

2、抽象几何纹样

服饰图案受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重视原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几何化风格是其重要的元素。抽象几何纹样就是几何图形按通过方向、距离等方式构成,其中最具代表的基本纹样就是条格纹。条格纹的重点在于线条上面,线条也在粗细上面多有变化,颜色上常见的有以蓝、白色两色。纹样强调几何形式,而不拘于对称,如将色块进行不规则的叠加、环绕等方式排列,并将所获结构形态应用于服装中。

3、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在民国服饰纹样中占比较少,特别是受到社会背景影响,追求自由,灵兽珍禽类型纹样大大减少。其中,龙纹的霸道与崇尚自由与不拘风气不容,此类纹样几乎没有,不再被列入到主流纹样的行列之中。而凤凰有吉祥蕴意,因此好点,旗袍上偶尔运用凤形的纹样,也常与花草图案搭配出现,表达吉祥蕴意。             

四、民国时期服饰制作

(一)学习西方的裁剪技术

旗袍在民国时期盛行。由于受到西方的审美文化强势冲击给民国女性带来严重的审美危机,所以旗袍在保留原有传统审美文化特点的同时,制作上吸取了西方剪裁技术的优势,呈现出选材、工艺精良的特点。

旗袍的前后衣片平整,并且,没有任何附加物。然而衣身部分和袖子相连接,将衣服至于平面中,袖口处和肩点处于一条水平线上,并没有肩缝,这种造型显然不符合人体构造。30年代后期,通过吸取了西方的最新裁剪技术,让旗袍制作进一步完善,中国女性服饰制作也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民国旗袍在制版时,衣身前、后片以肩为界限分别制板,通过在前后加人胸省、背省等省道,使旗袍平面走向立体旗袍,也就为“改良旗袍”。

(二)选择优质的旗袍面料

提起旗袍人们对它的印象多是为传统、修身、丝滑的。这与旗袍所用的面料息息相关。旗袍一般所用面料主要是丝织品,丝织品表面具有光泽可以衬托女性的优雅知性。根据材料得知,20世纪20年代的面料主要是丝织提花织物,而华丝葛更是当时新型丝绸。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面料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进入完善时期,各种旗袍样式纷纷亮相,更是出现不少经典。旗袍所用面料不在局限丝织品,各种花色品种推陈出新。当时,美亚织绸厂的旗袍面料更加的新颖,因此。大受欢迎。而在于上世纪30年代就不得不说阴丹士林布了,具有素雅的色彩和耐穿的特性,十分受其青年女学生们的喜欢。

四、结语

民国时期社会环境复杂,在其背景下,当时的女性服饰主要有服饰形制开放、服饰图案简约、服饰制作精良三个艺术特征。另外,民国时期的服装较为开放,同时受其民国时期服装简洁素雅的审美冲击,女性服装上的纹样多以简约的特点,在图案上面主要是以植物纹样为主。在服饰制作方面,制作过程即不失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吸取了西方剪裁技术的优势,使服饰制作整体更加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