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作用

王慧驰,通讯作者:柴林

南京市胸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南京市胸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后者应用常规放射治疗,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的PIF、PEF、Plmax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前者该三项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各项肺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立体定向消融放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改善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癌和腺癌等,在肺癌中占很大比例。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1]。大多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可以延缓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提高生存率。然而,由于这种疾病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身体的各种功能都在下降,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或者一些患者根据主观意愿不愿选择手术治疗[2]。基于此,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可作为这些患者的替代治疗和微创治疗。因此,为了探究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本研究选择本医院6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低为62岁,最高不超过82岁,平均年龄为(65.78±5.0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最低为61岁,最高不超过84岁,平均年龄为(65.43±5.7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似(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一天一次,一周五次。每次辐射剂量为1.8~2Gy,辐射剂量不得超过66Gy。疗程为5-6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每次照射前,放射治疗师应根据患者身体位置要求进行定位。加速器室中的激光灯与患者的体表和其他中心标记相匹配。CBCT扫描条件设定为胸部,将图像重建厚度设置为2.5mm。CBCT扫描后,应重建截面图像和CT定位图像。首先,采用自动胸部配准。配准校正仅包括平移校正,而不包括旋转校正,并且不设置校正阈值。瞄准后,主治医生应检查肿瘤区域是否在CBCT上的PTV/PGTV轮廓线内,以及肿瘤是否在轮廓线内。肿瘤将根据自动瞄准结果水平移动,否则将调整为手动瞄准设置。在轴位置分别移动和调整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将肿瘤区域落入在PTV/PGTV中,然后根据手动校准结果移动床。CBCT已校准,调查开始。每周5次,BED的总剂量,即生物等效剂量,为95~100Gy ,治疗时间仍为5~6周。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比较,本次借助FGC-A+肺功能测试仪在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4周后进行测定,主要为吸气峰流速(PIF)、呼气峰流速(PEF);借助power breathe呼吸训练系统,测试患者最大吸气压(Plmax)。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的PIF、PEF、Plmax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前者该三项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 将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照(±s)

组别

例数

PIF(L/s)

PEF(L/min)

Plmax(cmH2O)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50±0.85

3.21±0.69

260.23±15.69

330.02±19.25

59.46±5.91

69.39±5.46

对照组

30

1.52±0.46

2.13±0.86

261.23±16.10

310.11±17.69

59.16±5.43

64.39±4.40

t

0.142

5.365

0.244

4.171

0.205

3.905

P

0.887

0.000

0.808

0.000

0.839

0.000

3.讨论

NSCLC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等,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传统的开胸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它的效果很好。它可以直接切除病灶,但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大,老年患者身体容易受损,严重影响术后恢复

[3]。因此,人们对寻找比手术更有效、更安全的替代疗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外,消融通常与CT或超声定位相结合,以发挥准确性的优势。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消融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的PIF、PEF、Plmax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前者该三项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究其原因,常规放射治疗缺乏准确性,辐射剂量大,辐射范围大,不良反应多。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是SBRT中一种相对较高级的治疗方法,具有分割时间短、生物剂量高等优点。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使用小边界来解决肿瘤位置的不确定性,可通过调整技术实现的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立体定向消融和放疗期间,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评估患者的位置和呼吸运动误差,并获得肿瘤PTV外边界的大小[5]。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这不仅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癌症疼痛,降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还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避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概率,从而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积极影响[6]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各项肺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廖辰,郑贝贝,崔鹤清,刘志远,洪梅.气管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105-108.

[2]刘海新,袁双虎.免疫治疗联合肺癌放射治疗[J].中国医刊,2022,57(10):1045-1048.

[3]邱小雯,宋轶鹏.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J].中国医刊,2022,57(10):1059-1063.

[4]郝鹏,肖洪秋,李曈,田辉.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经皮穿刺消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的网状荟萃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08):1799-1814.

[5]李永斌,曾碧丽,王燕玲,沈燕丽,林伟平,赵雅婷.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非小细胞肺癌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07):701-705.

[6]郑晓丽,叶柯,孙亚楠,范诚诚,杨洋,王晓辉,刘杨,程宸,葛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失败模式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06):51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