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病理特征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慢阻肺的病理特征及防治措施

兰长敏

蓬安县人民医院 637800

摘要:“慢阻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却广为人知。慢阻肺其实与上述两种疾病息息相关,本文就慢阻肺的基本病例和防治常识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慢阻肺;病例;防治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简称,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通常慢阻肺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这两种疾病检查中出现持续气流受限,则被认定为慢阻肺。其他肺结核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则不属于慢阻肺。

1.慢阻肺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

1.1慢阻肺的临床分期与临床表现

(1)临床分期

慢阻肺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前者仅有一些咳嗽、咳痰、气短等轻微症状;后者则会有症状加重的临床表现,且患者痰量明显增多或痰液为脓性、粘液脓性。患者多会伴有发热等症状。

(2)临床表现

慢阻肺患者咳出的痰液多为白色或浆液性泡沫痰,可能会出现脓性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气短等标志性症状;重度患者与急性加重患者会出现胸闷、喘息等症状;患者早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晚期会有肺气肿等体征。

1.2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检查

(1)发病机制

目前,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和下面几种因素先关:①吸烟。降低气道净化能力强,破坏肺弹力纤维进而诱发肺气肿;②化学物质与职业粉尘。如,室内空气污染、烟雾、并应原等;③空气污染。有害气体会伤及气道黏膜,降低纤毛的清除能力;④感染。因支原体、病毒等引发呼吸系统炎症,进而造成管腔狭窄出现不完全阻塞。

(3)临床检查

慢阻肺的检查主要有:①胸部X线。早期检查无明显症状,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肺纹理紊乱、增粗等变化。这种检测方式对于慢阻肺的检查意义不大;②血气分析。通过分析可判断呼衰类型以及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③肺功能检查。通过检查可判断出患者气流受限的大部分客观指标,对于病情诊断、疾病进展、病情程度、治疗与预后等均有指导作用。

2.慢阻肺的主要防治措施

2.1慢阻肺的主要预防措施

为避免患慢阻肺,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戒烟。吸烟人群应及时戒掉吸烟的习惯,且无论你处于什么疾病阶段及时戒烟都有助于防治病情进展;②有效控制环境。可通过必要措施减少职业或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降低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吸入量;③接种。由于一些传染性疾病对于慢阻肺有诱发作用,因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卡介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避免婴幼儿患上呼吸系统疾病;④加强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可增强我们的体质,随着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可有效改善我们的机体状况。

2.2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旦患有慢阻肺,我们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尽量早日恢复健康。目前,有关慢阻肺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1)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措施

①积极戒烟,或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远离粉尘环境,避免病情加剧;②采用支气管舒张药物,主要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通过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③糖皮质激素。为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等)。患者用药后可有效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病频率,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④祛痰药。若患者不易咳出痰液,可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等药物;⑤家庭氧疗。若慢阻肺患者并发呼衰则可通过长期家庭氧疗保证生存率,患者因血流动力、精神状态的改善而提升生活质量。

(2)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措施

①明确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通常主要因素包括细菌与病毒两种感染,根据原因及患病程度选择门诊或住院进行治疗;②舒张类药物。若患者存在严重哮喘症状则需进行大剂量的支气管舒张药物雾化治疗;③低流量的吸氧治疗;④抗生素药物。若患着存在痰量增加、呼吸困难或存在脓痰等症状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⑤糖皮质激素。一般急性加重患者可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或口服泼尼松龙进行治疗;⑥祛痰剂。为避免出现呼吸道阻塞,一般禁用中枢性强镇咳剂。通常选择盐酸氨溴索或溴已新等祛痰药物。

3.总结

总之,慢阻肺通常是因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为避免患上此类疾病,我们应从日常工作、生活入手,通过戒烟、远离污染环境或工作时采取必要隔离措施。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提升个人身体素质。若不幸患上慢阻肺也不用过于紧张,一般依照医护人员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春敏.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及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特征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8):134-136.

[2]惠永胜.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及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特征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2914-2916.

[3]林阅生.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及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特征比较[J]. 当代医学,2019,25(1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