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蔡强 ,韩英 ,魏巍,彭建华,吴娟通讯作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01401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32例,使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B组(32例,使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属于后遗症的一种。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影响了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对患者使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22.7-2023.12月1年多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A组(32例,男18例,女14例,61.32±3.25岁)、对照B组(32例,男17例,女15例,61.46±3.34岁)、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61.46±3.22岁)。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A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仰卧、双手抱头,胸部稍垫高,以腋中线与各肋骨下缘交点为穿刺点,左手示指端压住肋间隙,垂直进针至肋骨下缘的骨面,左手示指将皮肤下移的同时右手轻轻提针使针尖能滑过肋骨下缘,再进针0.3-0.5c m,回抽无血,即可注药物为: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 注射液0.5mg+曲安奈德40mg+0.75%罗哌卡因2 ml+生理盐水共15ml, 每节段5 ml。

对照B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于疼痛区域所对应的受累脊神经节段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点的确定,并进行标记,患者侧卧体位,进行皮肤消毒,铺设无菌单,在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至相应节段,注入试验剂量,观察10-15min后确定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注入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 +维生素B12 注射液0.5mg+曲安奈德40mg+0.75%罗哌卡因2 ml+生理盐水共15ml。

观察组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疼痛部位、皮肤疱疹或色素沉着确定相应受累节段棘突,超声引导下向受累节段及相邻上、下节段分别注射混合药液。药物为: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 注射液0.5mg+曲安奈德40mg+0.75%罗哌卡因2 ml+生理盐水共15ml, 每节段5 ml。

1.3观察指标

对三组NRS(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进行对比,总分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低;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嗜睡、头晕、外周水肿、共济失调。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NRS评分对比

对照A组NRS评分5.61±0.65分,对照B组NRS评分4.76±0.59分,观察组NRS评分3.38±0.3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08,P=0.001)。

2.2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A组嗜睡4例、头晕4例、外周水肿1例、共济失调1例,发生率为10(31.25%);对照B组嗜睡4例、头晕3例、外周水肿1例,发生率为8(25.00%);观察组嗜睡1例、头晕1例,发生率为2(6.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10;x2=4.267,P=0.039)。

3、结论

我国已有数据显示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人群年发病率为3.9-42.3/10万;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3-5%,约9-34%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本病。因此,需对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神经阻滞是慢性疼痛治疗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了解原发病灶所在的部位、了解引起疼痛的途径和原因,准确的对引起疼痛的支配神经、肌肉的起始点、触发点以及牵扯痛等使用少量的治疗药物,精准的注射到病变的神经旁或肌肉、肌腱旁。在超声可视化动态监测下,按照神经走行和支配的规律、骨骼肌功能解剖对原发病灶更准确地进行药物注射,让原来的困难治疗变得简单

[1]。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在王松清[2]的研究中也表示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有较高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可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褚立梅,袁静静.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8):591-592.

[2]王松清.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7):926-928.

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X多学科联合科研基金BYJJ-DXK  2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