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评价

邹道涌   ,殷琴

龙岩市中医院   364000

[摘要]目的:明确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当中的作用优势性。方法:将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划分至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小针刀疗法,后者则联以针灸,并对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等方面均优于前者,呈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疗法的基础上,辅以小针刀疗法,能使两者的作用优势性充分发挥,以在松懈膝关节粘连组织的同时又能达到调节气血、舒筋通络的目的。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针刀疗法;针灸;V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类慢性关节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为8.1%,在老年人当中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即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导致膝关节软骨呈现退行性病变或骨质增生现象,除高龄与家族遗传以外,像肥胖、损伤、感染或患有代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1]。相对其他关节疾病而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起病隐匿且进展更为缓慢,在发病早期多被患者忽视,直至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便逐渐出现,倘若在此阶段没有及时就医,患者发展到晚期后可伴随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等现象,这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阻碍[2]。由此可见,尽管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的前提下,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也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时治疗是关键。小针刀疗法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当中有较为确切的成效,但为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本研究尝试将其与针灸疗法联合应用,并围绕治疗原理与优势性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与临床诊断相符,时间维度2020年1月份至2022年4月份,资料无明显差异性,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方面对比(

组别

例数

男女比例分布

年龄中位数(岁)

病程中位数(年)

对照组

25

15:10

70.83±4.09

6.12±1.86

观察组

25

13:12

70.93±4.13

6.08±1.94

t

-

1.001

0.122

0.108

P

-

0.322

0.903

0.91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小针刀疗法,即准备工作完毕后,对其病灶部位常规消毒并确定压痛点具体位置,而后选择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进针,确保小针刀以平行腿部纤维走向进针,使其与剥离组织可以紧密贴合。在此基础上,参照患者情况来确定最佳切割弧度,对粘连组织行横向剥离后纵向切割,期间要注意避免神经与大血管组织受损,最后将小针刀退出并按压止血,覆盖无菌敷料。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疗法,即保持仰卧位后适当抬高膝关节下端,取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太冲、太溪、三阴交及局部阿是穴等穴位行针灸,针灸时间控制在30min为宜,而后将艾条置于针炳后点燃,1次/d,治疗1周后方可实施小针刀疗法。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相对疗效更佳,体现在疼痛状态改善(以VAS视觉模拟评分表判定标准为主)、关节活动度增加、临床总有效率提升(参照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感改善程度,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划分至显效、有效、无效范围)方面,呈P<0.05,详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方面对比(

组别

VAS评分

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25)

5.92±1.28

3.15±1.08

108.92±5.37

114.28±5.91

观察组(n=25)

5.79±1.41

1.83±0.56

109.04±5.29

122.79±6.31

t

0.508

6.111

0.111

7.199

P

0.614

0.001

0.912

0.001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提升方面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10(40%)

9(36%)

6(24%)

19(76%)

观察组

25

14(56%)

10(40%)

1(4%)

24(96%)

χ2

-

5.128

0.339

16.611

16.611

P

-

0.024

0.561

0.001

0.001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反复存在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且有患者会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合理等情况因膝关节软骨进一步受损而导致关节畸形、关节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这对其而言十分不利。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中,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及病因机制,多将其归类于“痹症”、“骨痹”、“膝痹”等范畴,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闭塞、外邪入侵有关,所以应围绕上述因素展开干预,以此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小针刀疗法常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其融合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外科技术存在的优势性,即参照患者不同情况,对其病变部位实施切割、剥离等操作,以促使病变组织存在的变性、粘连等情况得以松懈,达到疼痛感缓解的目的,促进病灶部位的生物力学关系恢复平衡,相对而言,小针刀疗法操作简单,期间也不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亦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较为严重的创伤性,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4]。但此类疗法不适用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较差的人群,以免诱发意外情况,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

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领域的经典外治手段之一,其将针法、灸法相融合,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引下选择针具或灸柱、灸草等对患者体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利用经络来对其所联系的脏腑功能加以调整,以通经脉、调气血、缓解症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与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理论相呼应[5]。另一方面,针灸疗法的优势性还体现在对人体进行双向调整方面,即不对患者自身机能特点造成影响的同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的同时,为其实施针灸疗法,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更是与前者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针灸疗法联合小针刀疗法,疗程结束后,其整体疗效相对更佳,呈P<0.05,尤其体现在疼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方面。可见小针刀疗法虽然具备一定优势性,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建议选择针灸疗法与其起到协同作用。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当中有确切的作用,这也体现了祖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优势性,对此类患者十分有利,建议在此类患者当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杰, 陈容容, 杨怡. 温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5):2.

[2]阮晶, 肖光, 肖珊.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24):3.

[3]张勇, 李蓉, 王侃. 小针刀与温针灸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8例实践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17):2.

[4]詹小井, 黄民君, 曹艳,等. 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14):4.

[5]寇洋洋. 针灸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探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