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蒋璐璐

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325400

摘要:目的:究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选取6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的模式,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经过不同模式下的护理后,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23.81±6.41)min、急诊等待时间(0.52±0.43)min以及现场急救时间(15.58±5.12)min均短于参照组(43.68±5.77)min、(2.86±1.13)min、(16.48±6.11)min,实验组病患的转运成功率(96.77%)、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急救成功率(93.55%)较参照组(77.42%)、(32.26%)、(80.65%)都更高。结论:做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急诊抢救效率。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

我科室开展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研究,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抽选62例,男、女各35、27例,年龄在43-85岁之间,平均为(61.57±5.32)岁。将所有病患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两组入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2.2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的工作模式

①建立新的院前急救细节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对小组内成员的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实际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摸排,明确目前工作现状,观察并记录目前院前急救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析成因。对所有组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制定考核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划分责任制度,对小组成员培训完成后进行实操考核,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打分评审并作出指导意见,考核通过后准予上岗[1]。②优化现场急救流程。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快速施行专业手段检查患者情况,并以此来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针对地安排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适当供氧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供氧方式,在清理呼吸道异物后,进行鼻孔插管供氧,如遇患者心搏骤停等情况,应当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根据现场具体条件,通过人工或者器械对患者进行施救,若操作后患者情况好转,可适当等待一段时间再对其进行下一步的转运工作,避免搬运动作对患者造成过分刺激[2]③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急救护理,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减少突发情况。确保救护车按医院要求运送,提前了解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病史等状况,然后根据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3]。④根据急救操作规范,对患者开展一系列急诊抢救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及时监测患者脉搏和病情。应及时完成与患者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症状治疗有关的任务,急救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病人的评估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内,心电图、CT等检查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内。⑤打开绿色急救通道: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如果病人在途中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准备好相关的药品和急救设备,以确保病人得到顺利治疗[4]。⑥与相关接受科室及时联系,介绍急救过程中病人的各种情况,令相关科室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在转移到治疗区期间,应使用仪器监测患者。转移完成后,确认签名,并确保整个过程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5]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数据处理并分析采用t/x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率对比

根据对前后两组的实验观察记录并计算,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等待时间以及现场急救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各方面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体详情见表2-1:

表2-1两组急救效率(n,%,x±s)

观察指标

实验组

参照组

t/x2

P

标本数

31

31

0.000

>0.05

急救反应时间(min)

8.81±2.41

9.68±6.77

6.389

<0.05

急诊等待时间(min)

37.52±12.43

62.86±23.13

7.437

<0.05

现场急救时间(min)

15.58±5.12

16.48±6.11

2.431

<0.05

转运成功率

30

96.77%

24

77.42%

9.638

<0.05

并发症发生率

4

12.90%

10

32.26%

7.384

<0.05

急救成功率

29

93.55%

25

80.65%

6.228

<0.05

3.结论

由本实验结果报告可见,经过一年不同模式下的管理,可观察到采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23.81±6.41)min、急诊等待时间(0.52±0.43)min以及现场急救时间(15.58±5.12)min均短于参照组(43.68±5.77)min、(2.86±1.13)min、(16.48±6.11)min,实验组病患的转运成功率(96.77%)、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急救成功率(93.55%)较参照组(77.42%)、(32.26%)、(80.65%)都更高。由此可得:做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急诊抢救效率。

此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祝坦.急诊急救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3):192-194.DOI:10.19738/j.cnki.psy.2022.13.062.

[2]魏红霞,张美容,刘湘湘.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3):282-284.

[3]靳淑君.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7):192-193.DOI:10.15912/j.cnki.gocm.2021.27.079.

[4]杨会.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123-124+130.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23.123.

[5]王富华,孜比尼沙·麦麦提艾力.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人人健康,2020(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