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超声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超声特点

王雪梅

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超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女性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超声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完全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确诊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超声检查;超声特点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盆底结构异常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盆底器官脱落、尿失禁、生殖器缺损等。盆底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性生活、保证正常的排尿和排便,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疾病的原因为妊娠、咳嗽、分娩等,患者表现为阴道松弛、小腹有坠痛,对患者的性生活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若是无法针对疾病采取及时的治疗,病情发展会造成尿失禁、膀胱脱落、子宫脱垂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患者家庭的和睦。尽早的确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且采取合理的治疗,对保证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女性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53.25±3.52)岁,平均病程为(12.14±2.26)年;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1.25±3.26)岁。实验组纳入标准:患者通过专科检查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自愿加入本文实验。排除标准:患者伴随恶性肿瘤疾病、伴随其他生殖器官疾病、伴随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为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采用西门子S-2000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要将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设置为5MHz,检查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与直肠,取膀胱截石体位实施检查。在超声探头上套上避孕套,然后涂抹耦合剂进行多方位检查,在静息状态下对组织容积实施检查,确定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等指标[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膀胱和尿肌参数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和尿肌参数对比

组别

例数

膀胱颈角度(静息)(°)

膀胱颈角度(°)

膀胱旋转角度(°)

实验组

88

114.56±15.82

126.51±12.26

23.62±3.52

对照组

88

95.82±11.14

101.15±9.36

16.22±2.58

t

8.625

9.332

8.672

P

〈0.05

〈0.05

〈0.05

2.2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相关参数对比  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相关参数对比

组别

例数

肛提肌裂孔容积(cm2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cm)

耻骨内肌厚度(cm)

实验组

88

16.52±2.26

5.82±0.32

0.72±0.15

对照组

88

12.13±1.28

4.52±0.45

0.88±0.53

t

12.232

13.525

5.825

P

〈0.05

〈0.05

〈0.05

2.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情况、白带清洁度等都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对照组

实验组

X2

P

年龄

41.25±3.26

53.25±3.52

8.525

〈0.05

BMI

21.14±2.25

25.63±2.62

8.462

〈0.05

孕次

2.73±0.85

3.68±1.33

7.262

〈0.05

产次

1.42±0.35

2.58±0.52

7.152

〈0.05

更年期

16(29.55%)

58(65.91%)

15.252

〈0.05

72(81.82%)

30(34.09%)

子宫肌瘤病史

20(22.73%)

18(20.45%)

1.526

〉0.05

68(77.27%)

70(78.55%)

白带清洁度

25(28.41%)

38(43.18%)

13.628

〈0.05

63(71.59%)

50(56.8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生殖道瘘、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骨盆底包括多层筋膜和肌肉,骨盆出口封闭来承托盆腔,能够保持脏器在正常的位置上,若是骨盆底的支撑力下降,那么就会出现脏器膨出、脱垂、尿失禁等问题。根据研究,全球每年都有百万名女性采取SUI等手术治疗疾病,因此该病对女性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临床研究可知:女性妊娠后、孕周增大会导致女性腹内压提高,特别是在孕晚期,胎儿会对盆腔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那么盆腔结缔组织就会出现延伸的问题,组织会慢慢失去弹性,从而加重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盆底超声检查是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盆底超声能够评估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为患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可知,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相比对照组有很大的差异,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失禁患者中诊断具有硅胶的应用价值,通过评估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进行疾病的确诊。因为在静息状态下,盆底超声能够了解患者膀胱结构和尿道形态,以此来分析膀胱及尿道周围是否会出现问题。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情况、白带清洁度等都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针对存在以上因素的患者重点开展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膀胱移动和尿道倾斜情况[3]

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发病率的提高,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以脏器脱垂为常见病,其次尿失禁也是常见类型,患者一般会在情绪波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发生漏尿的情况,部分尿失禁患者可以感受到尿意但无法控制排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技术,能够检测患者盆底各项参数,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临床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检出率有积极的影响[4]。综上所述,超声盆底检查在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快速的评估患者盆底相关参数,根据病症进行疾病的诊断,对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患者预后都有积极的价值。因此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超声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完全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确诊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井晓莲,杨彩凤,黄博,杨慧.盆底超声检查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07):127-132.

[2]尹薇薇,汪珺莉,谢文,马千清.盆底超声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04):581-583.

[3]史畅,夏志军.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09):716-718.

[4]雷凯荣,李艳平,张小培,杨颖颖.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0):1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