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探究

辛,翠

肥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目的:探究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效果。方法:挑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此阶段我院诊治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心电图诊断,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检出率和ST段下移动次数、维持时间及幅度。结果:研究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是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移发生次数是(65.74±14.23、下移幅度是(0.16±0.01、维持时间是(19.16±2.9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性心电图检测诊断,对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其疾病检出率,综合性的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状况,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冠心病

无症状性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然而无心绞痛和其他症状表现在疾病体现中存在隐匿性,其潜在风险较高[[1]]。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无症状性冠心病通常借助心电图实施诊断,但常规的心电图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其漏诊率比较高,进而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为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探究有效的诊断方式特别重要。动态心电图诊断具有信息采集全面、检出精准的优势,近几年,可以在心内科疾病诊断过程中广泛地应用和推广[[2]]。本文挑选80例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对其研究,观察给予不同方式进行监测诊断的有效性,以便能够为类似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的80病例均源自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受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实施分组,每组均是4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4.29±64.23)岁;病程是(1-6)年,平均病程(0.69±3.13)年;研究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4.69±62.1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0.58±3.64)年。经过比较可以了解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础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80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内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狭窄高于50%;全部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严重感染者;存在精神或者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心脏起搏器治疗史者;

1.3方法

80例患者检查前的三个小时将相关药物停止使用,对照组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告知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保持平卧姿势,身心放松,而后借助常规性心电图机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将电极合理安放,充分保障电极和皮肤有效接触,持续监测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电指标;增益10mm/mV,走纸速度25mm/s,实时做好数据记录。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借助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实施全面监测,根据电极片获取患者24小时阶段性的心电图走向,其中涉及患者休息、运动、工作及学习等活动或者不同体位下的心电图变化数据,实时做好数据信息记录。80例患者数据分析之后将诊断条图打印出来,而后让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开展综合性诊断。

1.4观察指标和判定指标

比较两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常规性心电图诊断标准:ST骤然上升且呈现出向上的弓形背形状,其对应导联ST段下移低压表现;ST段波形呈现出下斜或者水平下移,低压在0.05mV以上;ST段波形呈J点型下移,在J点后的80ms进行测量,下移或者水平倾斜低压需在0.2mv以上.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ST段波下移或者水平型下移动,低压需在0.1mv以上;ST段波形异常,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两次ST段下移时间间隔高于1分钟;ST段波形呈J点型下移,在J点80ms部位测量,下斜或者水平低压要在0.1mv以上。而后观察两组ST段下移次数、维持时间及幅度。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用()、%表示,用t、x2进行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是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比较(n,%)

分组

n

检出率

未检出率

研究组

40

90.0%(36/40)

10.0%(4/40)

对照组

40

60.0%(24/40)

40.0%(16/40)

x2

8.462

P

0.0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ST段下移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ST段下移发生次数是(65.74±14.23、下移幅度是(0.16±0.01、维持时间是(19.16±2.9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ST段下移各项指标比较(

分组

n

发生次数(次)

下移幅度(mV)

维持时间(mv/min)

研究组

40

65.74± 14.23

0.16± 0.01

19.16± 2.98

对照组

40

59.12± 12.64

0.09± 0.02

18.32± 1.75

t

7.596

5.649

7.384

P

0.000

0.000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 讨论

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无症状性冠心病发病率也持续增加,疾病的发生和血压异常、感染、遗传以及肥胖等因素相关。冠心病可谓是心血管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经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无症状性冠心病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节点;50%以上的患者存在症状动脉狭窄,左心室功能、心电活动等图像异常[[3]]。而临床诊断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是心电图,借助电活动变化图形技术能够记录心脏每一个形成周期。常规性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获取即刻静态心电信号,还能将心脏异常情况展现出来,然而此方法采集时间有限,获取的信息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很难全面判断疾病状态,无法有效展现心脏异常的间歇性特征,一定程度上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影响[[4]]。而动态心电图作为全新的监测诊断技术,利用动态心电图仪,能够连续24小时记录人体心电活动的整个过程,利用计算机精准分析处理,多维度捕捉患者在休息、生活、学习等层面的异常活动,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的缺陷[[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T段下移发生次数是(65.74±14.23、下移幅度是(0.16±0.01、维持时间是(19.16±2.9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依从性。

综上,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无症状性冠心病效果较为明显,疾病检出率较高,能够为无症状性冠心病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彩琴,程诚,羊什吉措.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1):76-78.

[2]张华琴,陈荷玲.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4):14-16.

[3]毛晓娟.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