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6
/ 2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

孙岩1 ,于文宁2

1石家庄市中医院公共卫生科  2石家庄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进行诊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93例,并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比较对两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以及各项免疫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95,P<0.05)。研究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62,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之中联合检测免疫学指标,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免疫学检验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周身关节,对关节以及肢体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患者残疾。结合以往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发现当前临床仍没有类风湿关节炎特效治疗药物,只有在疾病早期及时给出诊断,医师参考诊断结果施以正确治疗,方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类风湿疾病的致残率。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以试验室诊断为主,且近年来不少医疗工作者主张将免疫学指标纳入考虑范围内,这也是当前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试验室诊断的研究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93例,并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43例,女性50例;年龄35~62岁,平均(45.1±8.4)岁。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36~60岁,平均(45.5±8.8)岁。纳入标准:(1)研究组受检者均符合RA的临床诊断标准;(2)对照组受检者均身体健康,无异常疾病;(3)受检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的受检者;(2)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受检者;(3)无法正常交流的受检者;(4)中途脱离研究的受检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对象标本采集前保持正常饮食,待晚餐后立刻禁食,受检当日采集静脉血3mL,予离心处理,分离上层血清后待检。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自动分析仪进行研究,标本使用的试剂和分析系统均出自同一厂家,检测结果阳性:类风湿因子浓度超过20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采用罗氏化学发光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浓度>17IU/mL则为阳性。免疫球蛋白G、补体C3、C4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自动分析仪进行研究,检测免疫球蛋白G、补体C3以及C4,标本使用的试剂和分析系统均出自同一厂家,各项技术操作严格遵循说明书,数值参考范围如下:IgG7~16g/L、C30.9~1.8g/L、C40.1~0.4g/L。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完成检测后,确认患者的类风湿因子以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同时,检查两组受检者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比较[n(%)]

2.2两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比较[n(%)]

2.3两组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x±s,g/L)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朗,典型病理表现为炎性滑膜炎,属于临床常见系统性病变。患者中后期典型症状为手足关节出现对称性和侵袭的关节炎,多数患者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以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随着病情的发展,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关节畸形或是功能丧失。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尚存有争议,多数医疗工作者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包括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中年为多发人群,好发于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以上。该病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晨僵、发热、多关节受累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尚无特效药物,对于该病的治疗也主要以缓解关节炎性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关节以及肌肉功能为主。总体而言,该疾病的治疗是以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为基本治疗目标。基于这一目标,确诊患者应在第一时间接受科学的抗风湿病药物治疗,目前,该项治疗理念已被证实是临床延缓类风湿患者症状发展、改善疾病预后的首要途径。因此,当前医学界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显得至关重要,早期确诊可以尽可能减缓类风湿疾病进程,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因此国际医疗从业者多数主张将人体免疫指标检测纳入该病诊断。分析以往临床时间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最早被列入的自身抗体项目为类风湿因子,但由于其特异性相对较差,易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混淆。随受检者年龄增长类风湿因子检测水平也同比上升。上述结果同时也说明了单一类风湿因子检测可靠性有待考察,多数情况需要进行联合检测,并不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近年来,有不少文献资料报道显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准确性较强,是由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在提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以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紊乱的症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之中联合检测免疫学指标检测在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向子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20,39(31):193-195.

[2]仁青道吉.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122.

[3]周会杰,郄永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7):73-74.

[4]李怀生.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2):15-17.

[5]李继诚.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有效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136.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2019434)

通讯作者: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