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党的军事人才培养优良传统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3

红军时期党的军事人才培养优良传统回顾

1.王桐君,2.张 ,娜,3.金 ,川,

1.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教研保障中心教员,湖北武汉  430035

2.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科研学术处参谋 ,湖北,武汉430035

3.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干事四川成都610031

中国共产党历来善于历史思维,一贯主张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前进的经验和力量。在建党百年之际,回望人民军队建立之初,红军时期那个党尚年幼、军队始创、斗争异常艰苦的十年(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实践探索,开局启新,奠基立业,经验弥足珍贵,形成的优良传统富矿在新时代仍需深挖和赓续。

一、遵循建军必建校基本规律,灵活形式,广开育才之路

南昌起义后,红军始终面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斗非常频繁,部队伤亡很大,加之红军中农民居多,打仗经验不足,军事人才特别是一线带兵打仗人才紧缺问题十分棘手。徐向前、曾中生曾向中央报告红四军情况称:我们的军事人才太缺乏了”“这的确是目前扩大革命战争时期一大严重问题。残酷的斗争使红军深刻认识到:军事实力核心是人才实力,打仗一定要有数量可观的人才作支撑;必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不办学校就会吃败仗;必须立足现有条件,有什么条件办什么学校。1931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部对有关同志讲: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需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这个时期,红军因地制宜灵活办学,为革命火种延续壮大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一是随营灵活办学这是红军最早的人才培训方法,早期以教导队形式出现、短期培训为主,随军行动,随战随教,快学速成。随营学校适应游击战争边打边走特点,较好解决了红军减员太快需要随补随战,以及根据地不固定、办学条件差等现实困难,虽多数存在时间较短,却为红军及时培养了大批指挥人才和战斗骨干。二是创办正规军校随着根据地扩大和部队壮大,红军积极筹划创办各类军校。1929年初起,各根据地相继创办了一批办学地点相对固定的军官学校。1931年底,中央苏区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标志着院校教育开始迈向正规化。1933年10月,红军时期最高学府——红军大学成立,与此同时,红军彭杨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红军通信学校、地方武装干部学校等一批正规军校遍地开花,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规范统一的军事教育体系。三是敌后秘密办班源于革命形势和斗争需要,生早期秘密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工人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这为红军培养人才提供了经验。南昌起义后,军政人才、技术人才紧缺,党在白区建立秘密工作网点,任务之一就是展开敌后人才培养。周恩来、聂荣臻等在上海举办了多期党务干部、军事干部和无线电报务员秘密训练班,特别是1929年5月秘密开办的高级军政干部训练班,为开展兵运工作较好人才准备。四是外派军事留学红军不仅注重自力更生培养人才,也特别注意借助外力育才。中共六大最早正式提出向国外派遣军事留学生。六大《军事工作决议案》明确:关于红军官长的造就,现在即应开始派人至国外由兄弟党办理。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苏联部分军事院校专门为中国红军预留了军事留学生名额,刘伯承、聂荣臻、左权等一批红军指挥员最早被派往深造,有效提高了红军指挥员的军事指挥能力。

二、依据军事服从政治内在要求,军政并重,突出政治性

早在1928年7月党的六大形成的《政治决议案》即提出党员军事化问题,指出党的任务之一是训练党的军事人才,造成最可靠的工人和党员军官。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作政治报告时,把红四军的政治训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红军学校首先是党的学校,必须坚持军政并重,注重政治在人才培养中的领率作用;红军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党的人才,是为党实现政治目标服务的,必须强化党的政治引领。这些都是红军时期军事教育的宝贵经验。一是在军事教育思想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人民军队教育训练性质宗旨的体现,是党领导军事教育的基本经验。建军之初,针对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毛泽东提出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军事院校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通过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政治思想教育纯正教育生态、改造学员思想,保证了人才培养正确方向。二是在人才素质标准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1930年3月,中央军委下发《征调军事人才事》通知,要求各地统计有无军事人才、军医人才、交通人才、修理枪械人才以及政治工作人才等等,特别指出军事人才首先要在政治上及组织上没有问题1937年5月,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报告《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指出:

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这个时期虽未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实际上已就军事人才的德与才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坚持军政并重,政治为魂在对抗大的指示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军事与政治并重要求,将其作为军事教育和院校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还从军队的性质宗旨、院校的使命任务高度,指出在教学上,既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又要防止轻视军事的空头政治家,发挥政治教育在整个军事教育中的灵魂作用,引导官兵明白为谁而战、为谁而练、为谁而学。这些,为处理军事教育同其它内容、特别是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采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培养方法,战教合一,以战教战

红军诞生后一个时期,常态处于敌强我弱、被动应战状态,迫于敌情、自身条件和战场环境限制,有意避开一些战斗让部队休整喘息已属不易,成系统地抓教学培训很难实施。此时的红军学校、教导队缺教员、缺教材、缺经费等问题突出,教学容量非常有限,客观上决定了红军必须借助战争实践培养军事人才。对此,毛泽东鲜明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刘伯承指示部队:必须实行以战教战的办法”“一面战斗,一面教育,求得战教合一,学用一致一方面,官兵全程融入实战学研由于战斗情势瞬息万变,谁能更快更好应变,谁往往能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因此红军更多进行带作战背景的应急式、融入式学训研练,在提高部队反应能力和实战水平的同时培养打仗人才。战前,各级广泛召开诸葛亮会”“想办法会等,集思广益研究作战区域、作战对手等,进行实案研练;战中,利用战斗间隙见缝插针式地召集各级负责同志开军事会议,分析战场情况,查摆困难障碍,研讨对敌战术,调整训练方法;战后,及时评指挥、评战术、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这种融入实地实景的教学方式,目的明确,方法实用,见效极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员学员直接参战体验红军的教育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有鲜明的亦战亦教特征,它既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以教学为主;又是战斗预备队,随时准备参战。每当需要打硬仗、恶仗的时候,红军学校又是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这种办学模式,既是作战需要,也是育才捷径。例如,红军大学成立后,经常指派学校领导、教员和学员到前线交流、轮换或代职,直接参与指挥战斗,直至战斗结束或接任者到任。通过参战,熟悉了战场和对手,了解了作战需求,锤炼了战斗精神,达到了战教相长、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

四、秉持质效为本办学理念,荟萃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为保证教学活动向战为战、富有成效,红军不少指挥员、战斗员走上讲台给学员传经送宝,有的将斗争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写入教材供教学使用,一些部队还总结推广实在管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质量。一是优秀指战员上讲台红军时期,党和军队很多高级领导都到院校担任过专职教员、兼职教员或特约教员,亲自给干部、教员、学员授课、演讲、作报告。毛泽东兼任过随营学校、军官分校、抗大的党代表、政治委员或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周恩来作过《把敌人消灭在我们面前,瓦解在他们心间》报告,朱德将游击战术讲授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深受学员喜欢,刘伯承、陈毅、叶剑英等也都担任过随营学校、教导队或红军学校领导。学员们在这种师承式的直接经验传授中逐渐成长成熟了起来。二是斗争经验进教材一些将领撰写了《游击战争的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与川军作战要点》《步兵基本动作》等文章,既丰富了红军作战理论,又培训了官兵。特别是毛泽东的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及时教育全党全军认清了革命的形势和红军的任务,拨开了官兵思想迷雾,统一了思想认识。三是注重启发式抓教育红军教育最忌灌输式,倡导启发式。古田会议,毛泽东总结红军教育经验教训,提出著名的十大教学法,即1、启发式(废止注入式);2、由近及远;3、由浅入深;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8、后复习前次的概念;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这种启发式、讨论式、渐入式教育方法,遵循了教育规律,提高了教学质效。

五、树立环境创造人科学育才观,归正教育导向,营造育人环境

由于红军大多为农民,文化层次低,抓教意识弱,一些指战员聊打仗眉飞色舞,谈学习抓耳挠腮;一些教员情愿上战场打仗,不愿去院校教书。针对这些问题,红军注重从树导向、正秩序、促比拼抓起,改善育人环境。一是营造尊师重教风尚

毛泽东认为教员是教育干部的干部,必须素质过硬,加强培养,在各方面给予优待。在龙江书院,他亲自为教导队选定教员,经常过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战事吃紧时,一些教员静不下心搞教学,要求去前线打仗,红军领导人悉心教导,端正他们对教育的态度和对教员的认识,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二是规范教育训练秩序从严治校成为军事院校办学的一条铁律,源于红军学校的办学经验。以红军大学为例,该校采取军事化的日常管理模式,严格作息制度,要求学员一律过战士一样的生活。更名为抗大后,进一步要求教职员工不论职务、资历和历史贡献,都必须从我做起,遵规守纪,从严从难学习训练。三是浓厚比学赶超氛围注意克服以往练兵中存在的强制和单纯惩办方法,通过组织竞赛、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调动学员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正向激励目的。例如,大力倡导能者为师,广泛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活动,从士兵中发现能手(练兵英雄),教育士兵群众,形成了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氛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