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的策略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2
/ 5

企业投资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的策略及建议

操勇

身份证号码:4221011978****0416

摘要:建筑用石料矿是砂石骨料生产所依赖的基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是现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资源,对砂石市场“稳供应”、建筑行业“稳增长”支撑意义重大。在国家政策鼓励、市场需求强劲的宏观环境下,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

本文结合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开发业务实践,梳理了行业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归纳了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行业投资特点,分析了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机会与风险及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投资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项目的投资策略,并给出了相关投资建议。

关键词: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企业投资;经营开发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construction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projects

CAO yong

Abstract: Construction stone ore is the basis of sand and stone aggregate produc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basic resource, is an indispensable resource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e sand and stone market "steady supply", "steady growth"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ppo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national policy encouragement and strong market demand, the project investment of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hot area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projects for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bed the industry polic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y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building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and investment cost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investment strateg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elevant investment advice is given.

Key words: Stone mineral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by enterprises; Business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砂石业环保整治风暴席卷全国,河砂的开采受到严格的限制,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部分压占生态红线、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生产规模小、环境污染大的矿山被整改或关停;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砂石骨料需求,导致近年来砂石骨料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价格巨幅波动、原料供应不稳定等,对重点项目的进度、质量及成本管控带来巨大影响。为推动砂石骨料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25日,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建筑石料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央企、国企纷纷展开新一轮砂石产业布局,建筑用石料行业已形成万亿级市场,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

1  建筑砂石料的资源类型概述

建筑砂石是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砂、卵(砾)石、碎石、块石、料石等材料的广泛称谓,砂一般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其质量标准参照《GB/T14684-建筑用砂》;石一般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常用的有碎石及卵石两种,其质量标准参照《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以粒径划分,建筑砂石料主要为混凝土集料、砌石料和路基石料三类用途。建筑用石料产品分类及用途如下:

建筑用石料产品分类

类别

产品名称

规格

用途要求

混凝土

集料

粗骨料

碎石

粒径大于 4.75mm。

卵石

粒径大于 4.75mm。

一般不得使用于公路混凝土路面。

细骨料

机制砂

粒径小于4.75mm。

天然砂

粒径小于4.75mm。

砌石料

砌石

边缘及中心厚度不小于15~20cm,长度及宽度不小于厚度。

路基石料

铁路道砟

粒径不小于16mm ,不大于63mm。

必须是机制碎石。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建筑用石料类》(DZ/T0341-2020)

2  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不同于“甲、乙”类矿产资源仅能通过矿山矿业权的方式获取资源,建筑砂石矿产资源还可以通过河(江、湖、海)砂采矿权、综合利用、工程施工的方式获取。建筑砂石丰富的资源获取路径使得在资源、资产的变现过程容易触碰管理红线,现阶段,在进入砂石行业获取砂石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注意砂石行业法律法规的研究。

总体来讲:采矿权属于“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的用益物权;综合利用、工程施工是具体物质产品形态“有形资产”,但均属于国有资产,要符合国有资产的处置和收益规定。

3  产业趋势

(1)绿色化

从勘查、开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工艺、矿山运营、矿产品运输、复垦闭坑等环节都要体现绿色理念。砂石骨料属于大宗运输矿产品,需要注意运输方式的选择。合理规划仓储基地、中转基地及码头布局,鼓励矿山企业建设将生产基地的仓储库与铁路、水路衔接的大型绿色集散中心,绿色、快捷地将砂石骨料输送到最终用户。

(2)智能化

智能化是矿山建设的趋势。虽然矿山智能化也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例如高扬尘环境下的传感器难以正常工作、矿区障碍物多且复杂的环境下导航信号弱问题、通信安全和延迟问题等问题。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丧失造成劳动力短缺,开采条件越来越差导致危险系数上升,人文理念的提升导致矿业安全标准、环境标准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矿山企业有建设智能矿山的动力。

(3)开采逐渐实现产业链条化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年-2020年)》规定,推进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矿产高效开发,鼓励规模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315号)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条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拉长产业链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砂石骨料开采加工的固废进行再利用,制作水泥制品、细粉、超细粉等产品。

4  建筑用石料矿产项目投资特性分析

建筑用石料矿项目属经营性产业投资项目,市场需求大,具有稳定现金流,属于优质运营资产,其投资具有以下属性:

4.1  区域属性强,存在结构性套利机会

一方面,砂石由于单位货值低,运费成本占比较高,难以长距离运输,因此区域短腿属性较强。此特性使得不同区域的砂石终端市场价格和拿矿成本都存在较大差异,各省份甚至各地级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各地区之间的人力成本、建造成本、设备成本和运输费用也存在不同差异,拿矿的收益性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另一方面,砂石矿山的分布不均以及其货值较低、难以长距离运输的特性使得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供需错配问题,市场存在结构性套利机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矿山资源丰富,但砂石需求量较小,且地处内陆,砂石难以实现长距离运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常年维持低位;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砂石需求量大,但砂石资源贫乏无法满足当地需求,需要从长江中上游水运砂石来缓解当地供不应求的情形。因此具备优势水运条件的项目,可利用运输优势,跨区域套利,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4.2  政府调控力度大,行业监管日益严格

近年来,国家对砂石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严控矿山审批、严控“小、散、乱”的矿山开采方式、提高大型矿山占比,强化绿色矿山建设成为主要思路。首先,审批发证级别趋于提高,2017年以来,部分地方将颁证权限上移到省级地矿主管部门;其次是禁止采矿权分立,砂石类矿产的采矿权不得以协议出让方式申请扩大矿区范围,采矿权不得分立,不允许变更开采矿种;另外,各地开始推行砂石矿“净矿出让”,出让流程类似于政府土地收储,推行资源储量查明、矿区土地权属清晰、土地处置到位、符合相关准入条件的净采矿权出让,不得擅自设定非法定准入条件。随着环保督查常态化、矿山整治常态化,安全监管将更加严格。

4.3  具有商品与金融双重属性

砂石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走势主要受随市场供求关系的的影响,但砂石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稀缺性、无保质期限且存储成本几乎为零的特性,使砂石资源具备一定的保值增值属性。砂石产业的固定折旧摊销成本较低,制造成本和运输费用占比很高,且不像普通产品有保质期限,因此在市场价格较低时,企业可选择停产歇业,以待未来价格回升,在环保高压管控下,市场对于砂石价格继续提升仍有期待,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砂石的市场价格。

5  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5.1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机制砂已成必然选择,市场占比逐年提升

天然砂石资源日益枯竭,多地出台禁采河砂政策,机制砂占比逐年提升。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天然砂石开采的监管力度,多地出台禁采河砂政策,鼓励和支持机制的开发和应用,天然砂占比逐年下降,机制砂占比在逐年提升,机制砂已替代河砂成为砂石骨料的首选品,未来天然砂石骨料占比还将继续下降。目前机制砂占比约80%。

(2)砂石市场需求稳定

“十四五”期间砂石市场需求稳定。“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世纪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给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增添复杂性、严峻性,国家提出“内循环”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庞大的人口基数造就的投资与需求翘尾因素仍然存在,预计“十四五”期间基建投资将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强劲的基建投资需求将托底砂石市场需求,“十四五”期间砂石市场需求仍将维持高位。

(3)矿权供给稳定

砂石成为战略性资源,地方政府矿权出让意愿强烈,矿权供给端稳定。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长江大保护和两山战略的落实,天然砂的开采越来越严格,小规模、高污染的矿山被陆续关停,砂石的市场供给受到政策限制,而市场需求不减,砂石骨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资源出让价款一路飙升,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财政承压,矿权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地方政府矿权出让意愿强烈。

(4)政策鼓励规模化开采

国家鼓励规模化、绿色化开采,政策鼓励央企参与矿山开发。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各地陆续关闭传统、小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对砂石矿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科学布局;国家持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大对建筑材料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地方国有平台公司参与资源开发倡导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建设绿色矿山、数字矿山,为企业参与建筑材料矿开发提供了市场机遇。

5.2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砂石骨料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头部企业规模优势加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矿山资源的管理,从规划调控到综合整治,严格控制矿山质量,提高集约化程度,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从多维度多阶段入手我国砂石类资源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准入条件,同时矿山大型化和规模化持续推进,小矿山继续出清,矿山数量持续下降,矿山大型化、规模化的行业趋势不断加强,头部企业规模优势不断加强,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2)获矿成本高涨,矿山投资利润空间不断缩窄

企业获取矿权的资源价款已达高点,在获矿成本日益高涨的同时,矿山基建成本、生产线设备投资、绿色矿山建设、数字化建设、劳动力成本等也大幅度提高。除资源价款外,地方政府往往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总投资额等附件条件,进一步推高企业矿山投资成本。此外,很多矿山实际仍是非净矿出让,极大延长了矿山的建设周期,进一步拉长了企业投资回收的周期。

(3)矿权及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随着砂石资源地位不断上升,央企、国企加速部署砂石骨料业务,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以中国电建为例,中国电建已完成在长三角、中部市场、珠三角地区的落子布局,全面进入砂石骨料市场。根据公开渠道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底,中国电建已获取砂石资源项目8个,储量保守估计约30.43亿吨,年产能1.6亿吨,基本覆盖全主要砂石市场。中国电建董事长表述,将继续抢占优质资源,做强做大绿色砂石建材业务。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央企和其他国资的入局,加速了行业规模化、集中化进程,也会加剧行业竞争和产能过剩。

(4)市场供需可能失衡

前期产能不断释放,规划产能不断加码,未能市场供需可能失衡。地方政府加快大型矿权的出让频率,广东、广西、安徽、湖北灯管资源大省不断推出储量大、年限长的矿权。此前推出的大型砂石骨料生产线也陆续投产。2022年,长江沿线千万吨级大矿,如华新亿吨机制砂项目、民本年产3000万吨机制砂项目、中电建浠水年产2000万吨项目、中建材九江年产3000万吨生产线等将陆续投产,砂石产能进一步释放。

6  投资成本分析

6.1  投资构成

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五大部分。

(1)工程费用包括:矿山费用、厂区工程厂外工程备品备件购置费、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2)工程建设其他费包括:矿权费用、“两证”开办费用、征地拆迁费用、恢复治理基金、土地复垦基金、工程前期咨询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勘察设计费、数字矿山建设费。

(3)基本预备费:基针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而事先预留的费用。

(4)建设期利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内发生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主要是建设期发生的支付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债券等的借款利息和融资费用。

(5)流动资金:铺底流动资金是项目投产初期所需,为保证项目建成后进行试运转所必需的流动资金,一般按项目建成后所需全部流动资金的30%计算。

6.2  总成本费用分析

矿产资源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经营成本、财务费用及折旧摊销三部分。

(1)经营成本包括:原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燃料动力费、其他费用(安全费用、其他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维简费用,对采矿系统所需的更新资金(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不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考虑,而以更新费用方式直接列入经营成本。

(2)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融资手续费等。

(3)折旧摊销:在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摊销额进行系统分摊,是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采矿系统(剥离工程)的固定资产应按矿石产量和国家规定的计提标准提取维简费,不再计提折旧;而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屋构筑物、机器设备,应计提折旧。

7  企业投资策略

7.1  发挥企业投融资优势,差异化竞争

以整体模式策划创新为切入点,通过投融资引领进入。找准地方政府需求痛点,围绕矿产资源策划矿产资源+基础设施、矿产资源+产业园区、矿产资源+全域治理等多种模式策划项目,锁定采矿权,通过差异化竞争,打破行业壁垒,实现采矿权获取突破。

7.2  优选区域,集中力量,资源整合,重点突破

前期充分调研论证,优选长江中下游、西江流域两岸带码头的优质矿点,集中全企业优势资源跟踪、策划、经营开发重点区域的重点矿山;资源整合,与地方平台或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通过股权合作、联合经营、协同开发等多种方式获取采矿权。

7.3  先期以参股形式进入

先期以参股形式进入,以追求迅速补齐企业在行业管理、经验、业绩上的短板为主,通过操盘项目边干边学,积累业绩与行业经验,培育人才与能力;后期谋求控股操盘项目,最大化获取项目投资收益,上下延伸产业链(发展水泥、骨料、混凝土、环保、新材料等业务),以砂石资源为中心,探索横向一体化发展。

7.4  优化业务布局,延伸产业价值链

首先在重点区域完成布局,形成在矿产资源开发行业内的立足点;围绕重点区域辐射经营,进一步扩大企业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打造1-2个影响力大的矿产资源开发样板工程,形成企业矿产资源开发核心区域,提高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在矿产资源开发形成规模后,一方面应均衡布局各大矿产资源重点区域,优化业务布局,另一方面建立以砂石为中心的配套产业链(水泥、骨料、混凝土、环保、新材料等业务),延伸砂石价值链,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8  企业投资建议

8.1  项目筛选建议

(1)行业产能过剩苗头出现,需充分评估市场风险

砂石骨料从以前的供不应求到各地方政府大量放出矿权,产能已出现过剩苗头,砂石市场面临拐点,以前的高利润时代逐渐远去,项目利润将逐渐回归至合理区间,企业在决策阶段须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对项目投资收益保持合理预期。

(2)优选项目区位

矿区所在地理位置具备区位优势,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运量充足,综合运输成本低,销售辐射半径广。重点关注公路经济运输半径在50公里以内,铁路经济运输半径在300公里以内,内河水运经济运输半径在1000公里以内的项目。结合消费市场重点关注长江、西江干线两岸纵深30公里范围内,长三角、大湾区等水运、铁路运输条件良好的建筑用石料矿点。

(3)高度重视项目的合法合规性

项目应符合产业、生态、环保、政策法规要求;采矿权出让前置要件合法合规性齐备,“净矿”工作合法合规,土地使用权、资产及相关权益清晰且无权属纠纷,采矿权获取具备可行性与合规性项目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合作条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参与投资砂石矿产的过程中,应当明晰属地生态环保政策规定,确保使用矿产资源合法合规。

(4)关注高端产品

高端产品需求逐渐凸显,砂石行业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在无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码头物流资源可能是砂石企业能否生存的核心点,企业应重点关注精品砂石,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在项目操盘时,注意对产品外运通道的控制权。

(6)关注砂石矿资源开发中的储量与质量风险问题

充分评估砂石矿开采项目的资源禀赋及可生产性,对原材料进行系统检测、评价和选择,组织行业技术、生产、设备专家对生产工艺流程方案和生产线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产能和高质产品。

(7)关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风险

石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采掘运输、边坡作业、爆破作业等生产程序,建议把控开采过程中的安全要素,在绿色开采的大环境下,按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落实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

8.2  业务发展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业务发展规划

建议开展对砂石资源的布局研究和业务发展规划的编制,根据砂石需求和有效的供给辐射范围,以重点建设区域为核心,结合具体项目建设需求,有意识布局和投资一批砂石资源集中开采区,建立砂石供应基地和开发基地。

(2)资源整合,补齐能力短板,打造一体化产业链

未来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领域内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上的竞争,只有通过产业领域内互利合作,形成合作各方的优势互补,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势。加大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业务开展的专业能力;尽快布局、培育砂石行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服务能力,形成产业链协同优势,从而获取行业的高价值,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加强行业研究,注重行业资源整合,与优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业务发展的合力。

(3)技术创新,精益运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企业的发展的科技优势,从生产工艺、开采流程、产品加工方案等全流程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骨料制品研发,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价值“高精尖”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智能化运营、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这将是今后若干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4)注重统筹协调,形成业务联动

促进砂石资源富集地区和需求较大地区的衔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供应保障,形成协调联动机制;统筹优化项目实施方案,提前与本地企业锁定砂石供应价格、数量;并积极对接铁路、水利运输部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利用砂石开发,促进企业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布局,同时与区域内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同频共振,提升市场经营质效,提升企业区域竞争能力。

9  结语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目前传统的天然砂石采掘已经基本关闭,取而代之的将全部是现代化的机制砂石企业,砂石资源地位不断提升。为建立完善的建筑石料矿管理长效机制,国家支持“国有控股、政府主导”的企业进入建筑用石料市场。建筑用石料矿产开发行业是一个热度高,有着相对高价格、高利润的行业,近年来,央企、国资、城投等企业加速部署砂石骨料业务,我国砂石骨料行业的集聚化开始初现,但砂石的集聚程度还是较低,这样的市场格局,意味着系统性机会。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处于加快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阔步推进,人居环境、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城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展,对建筑石料、水泥等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仍将会日益增加。

综上,建筑用石料矿产开发行业的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建筑用石料矿产开发行业仍处于抢滩布局的关键期。企业应抢抓机遇,抢占优质资源,做强做优做大相关业务,在行业万亿级市场中为企业转型发展寻求新的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X射线荧光光谱在海洋地质及矿产资源调查分析中的应用评介[J]. 王毅民,张学华,邓赛文,李松,王祎亚.冶金分析.2020(10)

[2]物化探技术在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分析[J]. 张家文.世界有色金属.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