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情境 提高学习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创设学习情境 提高学习效率

潘学民

哈尔滨市府林学校

化学作为一门充满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它与现实中的生产制造紧密相连,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化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创建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但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和材料与学习信息,加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设计中巧妙运用生活和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教材演示实验、化学实际问题、新闻网络报道、生说实物、网络图片图形、分子化学模型、化学典故、化学科学发展史、和当前时事政治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娱乐性、活泼性、新奇性、图像性和高效性,进而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学习环境的步伐,促进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及知识与技能和情感体验的考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

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归纳总结,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通过教师改进和创新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将于社会生活和实际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念,要落到到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要求设置改进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和场所,实验模拟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生活社会中出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用来解释、解决人们在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与实践行动能力。     

如何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化学学科》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并且这门学科充满乐趣,教师的关键所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策划几个有趣的实验,如"不燃烧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红色"、"空瓶生烟"、"魔棒点灯"等实验,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给他们带来快乐。

在学习"课题2  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号召学生主动参与三个演示实验:一是"树叶加入酸雨"间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加入酸雨"间的反应;三是"大理石加入酸雨"间的反应。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对"酸雨"危害的严重程度有了正确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快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的必要性,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激发学生学好化学这门课,从而改善人类生态环境的决心。

在学习《水的通电分解》这一课题时,让学生参与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过程中,并亲自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为氢气与氧气后,学生被化学的奥秘深深的吸引,与此同时,感受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且初步了解通过水能够获取氢气这一清洁能源,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都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设置化学问题和活动,创设学习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要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建立和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将学生学生知识放到一个一个实际的情境教学之中,能够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从此类问题中,体会到"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活动"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技巧,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像诸如此类的"化学相关问题"情境的建立可以说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为什么在冬天早晨有时有大雾的时候,一男子骑着自行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信号灯,而他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和公交车,突然该男子失去知觉,昏倒在地,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因素?"此类问题会让学生加深对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清洁能源的兴趣和决心。又例如"为什么在生石灰和烧碱中加入水能使鸡蛋变熟"等来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生石灰和烧碱溶于水放热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采用精心策划和设计的具有思考价值与具有启发价值的化学问题,例如,在进行实验室学习二氧化碳制法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按部就班的一一讲解,而是先提问学生实验室学习制取氧气的装置与收集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然后提出几个与之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对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怎样选择和怎样连接仪器呢?","是否可以通过排水法采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或验满二氧化碳气体呢?"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已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提问的,连贯性较强,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得到最后结论,然后同学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动手进行整个实验,通过教师的引导,适当的评价,并鼓励创新设计。整个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最终学生运用旧知自主获得新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决心,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锻炼他们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通过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图片、化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因其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图片、化学模型、多媒体课件建立情境,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对实验室中较难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有关金属材料与合成材料的授课过程中,呈现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制样品以及用各种新材料制成实物的图片(例如:钛合金制成的人造骨骼),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冰川融化"的资料,环保气象监测部门对大气环境检测数据的资料片和空气质量指数,发射火箭时燃料使用的过程,以及汽车尾气排放视频、工厂排放废气、废水的图片等,都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化学这门课,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问题。

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中,师:水的电解和水的三态的变化相同吗?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生成物是什么?:讨论作答。师:电解水的过程和我们组合玩具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作答。〖课件模拟〗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课件模拟〗水三态的变化。师:水分子在通电的情况条件下,是怎样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查思考归纳。教师为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注意力和想法由宏观事实现象引导和联想到对物质微观粒子构成的抽象思维和想象中去,采用动画模拟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和水三态变化的过程,以课件中原子的不变和组合玩具中的零件不变的相似之处。使学生明确在此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是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够再分的这一想象。同时照应前文,化学变化就象组合玩具,原子就象零件,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教学中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使枯燥的,一维的概念和抽象理论教学变得三维立体化,让学生自主发展的他们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四、通过调查与实践,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同学们联系身边松花江已被污染,我们平常喝的自来水是怎样净化的?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学习"水的净化"的全过程,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水资源是如此的重要。又在如,某电台报道有位农民到自家地窖拿西瓜的途中中不幸遇难。经过分析确认:这位农民是由于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导致其缺氧窒息不幸遇难。说完这篇报道后,老师就能够提问学生;如何检测地窖和山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同学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等其他方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又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知与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生活中或学习中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也正是学生的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不仅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去认识在发现重复认知的过程。"学习情境"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学习情境"为中心,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情境"展开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授课中努力建立合适的"实验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观察、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充满欢乐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