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

张玉

上海慧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799

摘要: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环境恶化问题,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因为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环境或资源作为保障。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对应,水土保持就是对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半干旱地区及干旱地区土地逐步退化的现象。无论是水土流失还是土地荒漠化,它们均会导致土地发生退化,对土地带来危害。如果水土流失严重,会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乃至物种灭绝。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水土保持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前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当前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仅会导致土地发生严重退化,同时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区域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物种灭绝。众所周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环境以及资源作为保障。本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出一定的贡献。

1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众所周知,区域土地的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各种综合可利用的资源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地资源占了地球大约四分之一,在人类生活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以及破坏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等自然问题的出现,这大大影响到了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甚至出现了物种灭绝、基因变异等现象。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荒漠化现象的防治,需要全体人类参与到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中来,共同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由于土地荒漠化和造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都相对十分的复杂,造成水土状态以及环境质量改变的外界因素都相对较多。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植被破坏、地表地貌环境以及土壤性质的改变都是自然环境中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都是由自然环境主导的,不易受到人为因素主导的改变。例如在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存在着许多黄土直接裸露在外的自然景观现象。由于黄土的直接裸露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影响,西北地区实际降水量相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裸露在外的岩石以及土壤会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蚀,外界的水文对于松散的黄土有着较强的冲刷作用,这些直接的冲刷作用就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资源的流失。从我国西北区域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可以看出我国区域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内在联系。结合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现象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往往会同时出现。由于近些年来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剧,西北地区人民过度放牧等不合理资源开发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现象近些年来甚至愈演愈烈,成为了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

2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2.1有利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

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水土保持思想的有效践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同步进行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对于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的愿望,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好的生存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文明。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西沟村开展调研,调研指出了“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将区域内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治理工作相结合,走经济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低碳环保、减污降碳的发展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实现节能环保的转型,从而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质量的提升。期间还针对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新时期内高质量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必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重大原则,以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提高水土保持防护、监督、治理、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水土保持工作质量的提升。

2.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大环境背景来看,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党全国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提升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动性,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宣传到个人,强化推进绿色转型工作,并与基层达成重要的共识,形成有利的外部环境。从生态文明的发展条件来看,在党组织、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进展,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立了符合我国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道路。在政策方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需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点,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转变人们传统意义上发展经济不顾环境的错误思想,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

3.1大数据思维及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同时也是开拓新业务、谋求新发展的主要参考技术。此项技术同样适用于荒漠化与水土治理工作。各地区利用大数据对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治理的规律进行记录,并针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更好的为荒漠化治理工作服务。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利用其中的经济数据、人文发展数据、环境数据等相关数据开展治理工作。在内蒙古的荒漠化治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地区特点。在西北牧区主要是由风沙侵蚀形成了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问题。而平原地区形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盐渍化。因此,利用大数据开展治理工作,可以分片进行,根据所在区域的形成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3.2建立健全预防保护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与其治理,不如防护。要强化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护理念,不过度的干预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过程,同时保障自然生态的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首先,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的预防机制。对水土流失区域的河流、水源、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开展重点的治理工作,充分将水土保持作为预防的重点。在人为干预的同时强化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自我修复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从管理措施与政策支持的角度,强化改善的力度,推动水土保持的长远发展。其次,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源头治理。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管控的要求下,在不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分区域对管控区进行管理,抓紧从源头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第三,强化林草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从2020年进行全国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占据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问题都集中在林草地,比较轻的侵蚀面积也高达81%。因此林草地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点。要重点进行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工作,强化林草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发挥此类土壤的固土保水作用。

3.3整治地方行政干预,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一些地区为了迅速发展经济,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给一些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而这些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水土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地区内的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进行处罚过程中,这些企业由于受到政策支持,不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甚至一些产生污染的企业也因此逃脱处罚。为了避免产生这类问题,政府部门要充分支持水土保持部门的工作,对产生环境污染与水土破坏工作的企业进行整治,不以发展经济为理由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为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3.4退耕还林、防风固沙

这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然而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采取这一措施,降水充足、人口密集度低的地方,可以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绿色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改善水土保持效果。对于荒漠化问题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建设防风固沙林,一般先栽种沙生植物,其在生长中无需浇水,可以降低风速,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治理中要结合地区情况,分区实施治理,构建合理的防风固沙林。对于问题严重的地区,应该可以改变以往的耕作方式,有针对性地植树种草,在荒漠地区种植无需水分的植物。此外,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沙障,其同样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比如劲土沙障、草方格沙障等等。先在沙土上盖上废塑料,避免沙子中的水分蒸发,防止因为水分蒸发太多而产生沙化问题;之后设置沙障。在防风固沙中,应该注意土沙障的方向,确保其是垂直的,这样能够遮挡大风和沙子。植物沙障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冲击力,还能减慢荒漠化发展速度,且可以拦蓄一些雨水,为农作物提供水分。

3.5扩大造林工程建设规模

建设造林工程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措施,基于植树造林,提升土壤的保土保肥性,稳固土壤结构,汇总地表径流,优化水汽循环。然而因为荒漠化土地地质环境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缺乏水资源,使得植树造林存在较大的难度,对此,可以在荒漠地区种植具有固沙功能、耐旱性较好的植物,比如胡杨、沙枣、沙柳、沙蒿等。提升植物的成活率,缓解荒漠化问题,且植物根部分泌物可以提升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优化盐渍化土壤结构。

3.6推广围栏封育

当前靠天实施畜牧养殖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要求,国内草原地区存在过度放牧的现象,导致畜牧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承包责任制承包草原,按照草原的面积制定载畜量,推荐围栏封育、轮封轮牧,运用合理的手段,对现有的草地进行改良,同时培育人工草地,有利于缓解或荒漠化问题,优化环境,促进畜牧发展。牧民依据这种方式放养,能够减轻对于草原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土地出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因此,需要增加对该问题的关注力度。各个地区政府应当在地区改造时候积极调动人员保护生态环境,在改造的时候采用先进的科技,加大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成本,颁布环保政策,如此一来就可以保持我国生态环境平衡。

参考文献:

[1]吕帅,陆玉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J].中国水运月刊,2013,(10):124-125.

[2]张翠莲.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12.

[3]柳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12):73-75.

[4]马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33-134.

[5]向万丽,罗婷,靳艳.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168-169.

[6]蒋忠伟,蒋忠瑞.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J].吉林农业,2019(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