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议小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陈双林 ,胡乐

泗阳县水利局  江苏 宿迁  223700

摘要:本文对小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以保障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还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后续工程项目的长久运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

在小型基本建设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的实施是保障后续施工孙俪进行的前提,这使得管理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给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1 我国小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 生产安全问题

从实际的项目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松散、指令未完全传达等问题较为明显。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大多数企业对项目建设缺乏足够的自主权与控制权,仅是附属于相应的管理者,并收取一定的费用[1]。与此同时,部分业主对项目进行随意分包,导致建筑企业在一般的合同管理模式下很难开展深入管理,进而引发施工管理失控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及文明施工等理念的落实缺乏重视,且相关法律规定也没有得到充分实行。再加上大多数建筑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足,对安全生产监督的执行仅停留在喊口号上,没有充分落实文明施工的要求。这不仅给建筑施工人员带来了安全威胁,还会对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也难以落实。

1.2 人员素质不足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致使实际施工中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与此同时,从当前高校建筑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重点也多放在建筑技能的培训中,缺乏对管理技能的培训。另外,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为技术人才,实际的管理能力不足[2]。再加上管理层没有接受过统一的培训,使得现场实际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建筑工程的进度及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在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加大,企业很难对其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相应的施工经验及技术水平等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均有着较大的差异,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起伏变化较大。

1.3 成本控制问题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有的建筑企业受自身资质的影响,常会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或故意压低项目报价,致使招标很难得到公平进行,导致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例如,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常有企业因向评标委员会行贿,受到相应的惩处,无法参与后续的招标评标工作。其次,合同条款存在问题。如有的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资质不足,很难对工程成本进行准确计算,给后续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最后,实际的工程成本支出与预算成本不一致,相应的法律条款也不牢固,进而给企业带来了法律风险。

2 常用的工程管理模式

2.1 项目管理服务模式

项目管理服务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是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广泛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项目管理方、设计方及施工方三个方面,通过应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及方法,对项目投资、周期及工程质量等进行有效监督。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还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具有十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EPC管理模式

EPC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计、采购及建造三个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简单及特殊的性质。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承包商负责提供全面的建筑施工需求及服务,如资金收集、土地及材料采购等。当这些服务完成后,业主仅需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就可以了解建筑施工的进度及完成情况等。同时,承包商还需对项目成本的支出负责。此过程中,供应商需与分包商以竞标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负责人。作为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广的项目管理模式,EPC管理模式具有相对明显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设计方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有助于实现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改进。第二,这也有助于克服采购、设计及施工项目的矛盾,避免工程进度受到阻碍。与此同时,这也可以缓解工期与设计脱节的现象,有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业主无法对工程师或建筑人员进行筛选,也无法针对建筑设计进行改动,使得建筑细节问题常有不满足业主要求的情况发生。

2.3 BOT管理模式

BOT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造、运营以及移交三个环节,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BOT管理指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建设及融资的管理方式,促进基础建设项目的民营化。从实际管理情况来看,这种方式的应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使管理资金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国外资金及项目资源的引进具有重要的意。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除了负责项目建设及融资外,还负责对竣工后的贷款偿还和运营。且其还需将项目的所有权移交至东道国政府,才能代表工程完工。由此可见,BOT管理模式的应用优点在于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投入,引进外资向本国产业靠拢,进而产生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其次,在项目管理期间,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外资引进过大,导致本国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再加上这种管理方式涉及外资,相应的审批手续及流程较为复杂,给工程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现阶段,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在世界银行、FIFIC等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较为常见,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工程师、建筑师以及承包商等协商完成。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管理模式需要业主在采纳工程师建议基础上,针对施工过程进行评估,并在业主及承包商统一共识的基础上,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随后,其再进行工程物资的采买等工作。而在我国,项目管理的实施需要业主与承包商事先进行共同,再签订相应的合同。且建筑人员还需为项目建设负责。现阶段,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管理理念,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模式的支持下,业主对项目建设的可控性也得到显著提升,不会给施工人员带来过大的限制。但是,这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业主的管理费用很容易超出项目预算,导致项目周期不符合工期要求,前期的资金周转较大,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资金问题。

结束语

对当前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而言,管理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模式,以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由此,本文对小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项目管理服务、 EPC管理、BOT管理以及传统项目管理等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梓炜.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试析[J]. 建筑与预算,2021,(12):20-22.

[2]黄健.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J]. 中华建设,2021,(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