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旅游的新题材——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旅游的新题材——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

张稼俊 ,王家宜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500

关键词:滇越铁路、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史、红色旅游


  1. 摘要

滇越铁路建于1910年,是中国境内现存最长、保存程度较完好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滇段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沿线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但同时,也与法殖民者对我国西南诸省的殖民企图密不可分,铁路的建设更是以牺牲国家主权与大量劳工的生命为代价的,使得滇越铁路烙下了难以抹去的"殖民烙印"。当前,对滇越铁路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得到了社会重视,但针对其红色文化的旅游题材的开发却仍待完善。以此为背景,本文着重阐释了:在法殖民者的控制下,滇越铁路沿线涌现出的各族人民团结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历程,并以近代殖民入侵和人民反抗为主题,探索其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题材。

  1. 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在全球展开殖民扩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云南的诸如铜、锡等储量可观的自然资源成了列强觊觎的目标。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法殖民者获得了西南诸省通商和铁路修筑权,迈出了掠夺西南资源的第一步。

此时的法殖民者,已在越南将铁路由海防修至老街。并以"平均势力"为由,提出"从越南修筑铁路至云南昆明",若不允则"必须派舰重办"。1903年10月29日,中法两国正式签订由法国单方草拟的《滇越铁路章程》,"经驻扎北京法国署使臣吕班与总理衙门互相同文照会,所载中国国家允准法国国家或所指法国公司,自越南边界至云南省城修造铁路一道"[2]。时有诗云,"残贼何心种祸胎,敢挥玉斧弃朱崖。而今万里滇南道,汽笛呜呜伴鬼哀"。

  1. 选线勘址与河口起义

个旧,坐落在滇东南有色金属成矿带上,锡、铜等有色金属产量丰富,至今尚有"中国锡都"的美誉,这也成为了法殖民者规划铁路掠夺资源的重点。滇越铁路的最初规划,正是自中越边境的河口,经由平坝地区连接滇东南主要的矿产地与繁荣市镇,最终抵达省府昆明。然而由于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时常爆发的抗法修路起义运动[3]。最终迫使法殖民者将线路调整为经碧色寨、开远等地,多行于深山巨谷之中。

1904年春,法殖民者从沿线各村寨以及越北地区掳掠大10万名劳工,滇越铁路滇段正式开工。在铁路修建的同时,法国驻越南总督杜梅借兴办铁路之由,在云南大肆强制发行越币,以此作为报酬付与劳工。此举严重冲击了云南的经济秩序[4]。1906年《云南》杂志报道,"谓现查法人在滇雇用华工一切使用法国纸币,殊于我国币政大有妨碍"。面对法帝国主义的金融蚕食,孱弱清王朝却已无力交涉。法殖民者用中国的人力、物力,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供其掠夺的铁路,可谓近代一大耻辱。

对此,云南各族人民群情激愤,反抗意识日渐高涨。1908年,在日本组建同盟会的孙中山先生得知此事后,派黄明堂等人率从镇南关撤退的辛亥革命军开赴云南省边界,策划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又委任黄兴为河口武装起义军总指挥。黄兴等人领导的革命军,滇东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义军占领河口炮台攻克河口,一度直逼西南海关重镇,蒙自。黄明堂又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张贴《中华国民军都督黄告示》以告民众。据记载,革命军"数日内增加至1000余人,声势大振"。

云贵总督锡良听闻后,急调云贵川桂四省清军开赴镇压。面对兵力的巨大差距,在清廷与法殖民者的相互勾结下,黄明堂部被法军缴械,河口起义最终失败。河口起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但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日后的辛亥云南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5]

  1. 筑路之艰

河口起义失败后,滇越铁路彻底沦为法帝国主义和清廷剥削人民的工具,被形象的喻为帝国主义插在云南的"抽血管",正所谓是"一颗道钉一滴血,一跟枕木一条命"。

滇越铁路严酷的施工环境也夺走了无数中国劳工的生命,滇越铁路的修建,跨越滇南连绵的山脉,沿着南溪河谷和南盘江蜿蜒前行,许多路段荒无人烟,甚至是瘴疠之地。仅据滇越铁路法国公司的报告,滇越铁路建设共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招收工人六万零七百人,死亡一万两千人[6]

沈祖燕在《查覆云南划界失地参考禀稿》中说;"洋包工责督甚严,每日需点名两次,偶有歇息,则扣资一日,稍不如意,鞭挞力至,偶有倦息,即以榛击之。种种苛虐,实不以人类相待。"夏季的滇南山谷,气温高、蚊虫多,多人同住的工棚中疟疾肆虐。清政府驻蒙自铁路局公办贺宗章《幻影谈》"每棚能行者十无一二,外人见而恶之,不问已死未死,火焚其棚,随覆之以土。或病坐路旁奄奄一息,外人过者,以足踢之深涧"。

滇越铁路滇段自1904年开工,到1910年4月1日正式通车,前后有来自云南、四川、广东、福建、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七万名劳工葬身于绵延466公里的滇越铁路上,仅来自山东、天津的工人就有1.2万人之众!

[7]当地人民亦有诗云,"痛恨满清卖国贼,南朝奸相是前身;双行轨道千家命,怎奈经营赋洋人!"

  1. 党旗升起在查尼皮

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正式通车。机车缓缓升起的白烟,拉开了云南20世纪的历史帷幕;一座座如宜良、开远、蒙自等沿线城镇的命运由此改变,碧色寨、芷村这样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落,从此登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舞台。

滇越铁路的开通,来自西南地区的物产在越南有了通往世界的出海口,铁路沿线的货物运输过境量骤增。来自宜良、开远和个旧的铜、锡等矿产通过铁路和海运,走向世界市场,因此云南的工矿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他自身的掘墓人,而这一掘墓人就是无产阶级"。在以工矿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如铁路工人、矿冶工人等的滇越铁路沿线的无产阶级力量也在发展壮大。1925年11月出版的,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革命刊物《革新》中《云南革命的前途》中写道:滇越铁路"是法帝国主义者吸收现金的机关"。这是成立伊始的中国共产党对滇越铁路的认识。

中共云南党组织的早期创建人,革命烈士李鑫于1926年10月,经滇越铁路到达红河一带,到个旧考察矿工生活,了解铁路工人情况,筹建云南地下党组织。据考察,铁路沿线的个旧是工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云南境内绵延466公里的滇越铁路,成了铁路工人和矿冶工人的广阔舞台。1927年12月,云南省特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至农村、工矿和铁路沿线,并决定建立蒙自县委,成立迤南区委。同时提出:"滇越铁路的工运,除了经济斗争之外,还应该注意自由斗争,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的革命方略。同时,李鑫还亲身体验工人的生产生活,编写反映工人艰难生活的《走厂调》[8]等众多首通俗易懂的歌谣。这些简洁朴实的歌谣,极大地启发了工人们的觉悟。

碧色寨, 作为个碧铁路与滇越铁路的中转枢纽,是近代云南最繁忙的火车站,也是铁路工人的聚集地,最多时有近两千名铁路工人在此工作。其向西约20公里是著名的个旧锡矿,有工人五万以上。在其不远处的芷村车站附近的群山里,一座叫查尼皮[9]的小村庄,十七位年轻人正在农民党员李开文家的茅屋里,秘密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大会决议案》,并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这也是中共云南组织在地下活动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此次在查尼皮村点燃的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至整个迤南大地。

  1. 小东山的斗争与蒙自大罢工

1930年前后,在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云南省政府的“清共”政策迫使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入地下,转至农村。云南省临委研究云南工人运动的形式后,便将以距黑龙潭车站两公里的蒙自为革命重点,在小东山村附近继续开展革命工作[10]。当时的法殖民者,为稳固殖民统治,在滇越铁路沿线培植所谓的"巡警",其以暴力和背后的法国殖民者仗势欺人。以"维护铁路秩序"为由,欺压乡里,鱼肉百姓[11]。"铁路巡警"的暴行,早已引起了沿线村寨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国民政府却对此置之不理。

久之,迤南一带群众对法殖民者的愤怒逐渐积攒,蒙自县党员积极团结各族群众,通过农民讲习夜校和"农协"开展群众工作。1928年1月,家住蒙自小东山黑龙潭车站附近的小红寨农协会员高自明,因在本村农协的帮助下购买木材修建草房,而遭到黑龙潭火车站铁路巡警以盗砍铁路护路树为由的讹诈。巡警不容分辩,即将其拘捕殴打,讹以高价。村中群众畏巡警淫威,敢怒不敢言。在此开展群众工作的蒙自支部书记杜涛获知情况后,决定发动沿线农民,组织一场群众斗争,设法营救高自明,同时坚决打击法帝国主义及其培植的铁路巡警的嚣张气焰。

杜涛与巡警分局交涉无果后,便带领县委委员孔发贵、当地共产党员巨柏年等率领小东山、小红寨、布衣透等村农协会员,以及省临委领导的城区部分工人共200余人,手持锄头、棍棒和土制枪支,将黑龙潭车站路警分局围住,抗议巡警随意抓人,要求立即释放高自明。路局巡警掏出手枪,妄图继续以武力胁迫群众。可谁知枪声未响,巡警的手枪就被一旁的孔发贵打落在地,并趁势控制。其余巡警见状纷纷四散而逃,农协会员冲进巡警分局,打开牢门营救高自明,并牵回高家被非法扣押的马匹,暴动成功后,杜涛率领队伍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凯旋而归。

滇越铁路的蒙自机修厂是工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厂长袁植山及监工枝培元为便于掌控工人,将工人分化为云南帮和广东帮互结仇怨。枝培元还在云南帮工人中建立假工会,以缴纳会费为名,强行克扣工人工资中饱私囊。

党员巨柏年、梁福如了解到工人的疾苦后,决定先把工人团结起来,再同压迫剥削工人的厂长作斗争。巨柏年、梁福如先在个碧铁路蒙自车站和机修厂的工人中串联,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导工人们同样受着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要想得到自由和解放,必须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把头及洋工程师作斗争。

1928年10月,久经压迫的蒙自机修厂工人在工会的领导下,发起要求缩短劳动时间、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2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个碧铁道蒙自站支部联合个碧铁道全线员工举行请求加薪的罢工战斗,罢工战斗持续1个星期。由于工人们的团结,个碧铁路公司终于同意加薪20%,加津贴20%。这次罢工斗争,是云南境内第一次成功的铁路工人大罢工,参加斗争的工人多达3000人,几乎沿线所有车站都有工人参与了这次罢工,影响深远。

  1. 结语

作为近代法强加给中国的产物,滇越铁路是殖民者对云南进行残暴侵略掠夺的有力证据。无论是修筑铁路时丧生的四万多名劳工,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铁路沿线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的奋勇斗争,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在面对殖民侵略时的苦难与奋勇反抗。同时,滇越铁路对云南的工业化以及近代化进程的加速,也壮大了铁路沿线工人
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诸如滇越铁路这样的历史遗存的兴趣正在逐渐提高,以滇越铁路为取景拍摄的电影《芳华》的上映,更是增强了人们对于滇越铁路“米轨文化”的兴趣。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蒙自等地,对滇越铁路市内路段复原的特色"米轨小火车"的旅游产业,在疫情前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然而,在此类"米轨慢火车"和"异域风情"文化走红的同时,也不由得引起我们反思这段殖民侵略历史的时代价值。在本人看来,滇越铁路带给后人的,不应仅停留于物质表面,更体现的是滇越铁路修建到运营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团结的斗争史。传播发扬这段光辉的奋斗历程,既是当下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更是“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着高同质化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特色,不断满足游客对高质量红色旅游的需求,成为了当今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滇越铁路,坐拥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云南作为旅游大省的客流基础。宣传滇越铁路百年历史的红色记忆,结合"文化廊道"理念,将铁路沿线的河口、查尼皮、小东山村与蒙自机修厂等历史遗存,连点成线,化线为面,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其进行适度的保护性红色旅游开发与线路设计,既能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完整的展现这段峥嵘的斗争史记、革命史,同时又有利于打破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散程度较高的问题[12]

同时,在滇越铁路沿线的革命斗争中,也涌现了众多突出有着生动事迹、人格鲜明的革命烈士,入杜涛、巨柏年和李鑫等,以其中具体人物故事为主线,将红色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也是不失为是一种可取的传播方式。充分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将滇越铁路这一“廊道遗产”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好丰富的红色故事为题材,争取探索出一条更有成效的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稼俊,汉族,2002年10月,男,山东济南

第二作者:王家宜,汉族,2002年2月,女,重庆巫山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68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02-209页。

[3] “蒙厂匪因法员勘路,聚众滋事……法员勘路滋扰,全省绅民惊惶”,引自《清实录·云南部分》第四卷。

[4]张宗学.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5]范德伟,王丽云.关仁甫与云南河口起义[J].八桂侨刊,2011(04):46-51+63.

[6]引自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铁道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7]孙纯福.466公里滇越铁路上的7万条性命[J].文史天地,2011(01):14-18.

[8]杨燕. 红色交响回荡迤南[N]. 云南日报,2011-09-23(009).DOI:10.38259/n.cnki.nynrb.2011.002343.

[9] 彝语译为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10]史小霞. 云南早期共产党人从事革命的思想动因及历史贡献研究[D].云南大学,2015.

[11]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9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93页。

[12]刘霞. 云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