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三因制宜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三因制宜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

刘倍溢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教学期间引入三因制宜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021年在合作医院实习的学生中选择50位护理专业护生为试验对象,对照组教学行传统带教法,观察组教学行三因制宜带教法,待实习结束后,安排临床带教小组点评。结果:在护生考核结果、考核成绩、对带教满意度等比较中,观察组结果均比对照组好,且各P值均<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三因制宜带教模式,有助于改善学生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三因制宜带教模式;效果

引言: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则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将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三因制宜带教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资料分析及方法

1、资料分析

    从2020年~2021年在合作医院实习的学生中选择50位护理专业护生为试验对象,对照组为2020级护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行传统带教法;观察组为2021级护生,年龄在19~25岁之间,行三因制宜带教法,实习周期均为一年,且两组学生在年龄、文化程度、带教教师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2、方法

2.1对照组

为护生行传统带教法,主要方法:为医院实习护生提供1对1带教教学。实践中,医院各科室结合高校护理实习大纲设计带教方案,承担护生4周临床带教,且需要组织2次科内讲座,第4周时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护生教学能力。

2.2观察组

    行三因制宜带教模式,实践教学中精选护理专家6人,分别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临床护理总带教教师组成临床带教小组,由小组设计三因制宜教学方案,将实习期划分成早、中、后三期,每期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三大领域,各领域设重点及非重点专科两大板块,实践方法如下:

一是,因人制宜。中医因人制宜理论指出“应关注个体差异,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尚存在差异,因此患病后会出现差异化的病理反应,所以,护理时要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此,窥大见小,在护理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护生有差异的学历状况,可划为大专生、本科生,护理部要结合学生学校实习目标为各学历护生设计有差异的学习方案及轮转安排,如大专生带教侧重对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护理程序的应用,本科生带教则此侧重讲课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带教。另外,新进入科室的护生,应安排护士长评估其综合素质,结合护生年龄、学历、院校要求等,安排带教教师,并嘱咐带教教师结合护生状况设计存在针对性的带教方案,同时按照方案内容及进度开展带教工作,每周结束后要对该阶段带教护生实习质量实施总结,从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优化带教方案。

二是,因时制宜。中医因时制宜理论强调“应结合四时气候变化,实施调护,如结合各季节气候特征明确用药、护理等原则”,因此,窥大见小,在护理教学中开展护生早中晚实习阶段的基础知识等带教时,应合理调整各时期带教重点、内容。如实习早期(0~3个月时段),引导护生掌握医院所有规章制度与每个班的工作顺序、承担的职责,基础理论与操作;实习中期(4~8个月时段),引导护生对专科疾病有关理论、沟通技巧、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并运用;实习晚期(9~12个月时段),开展护理工作连贯性培训,涵盖护理程序实施、书写护理记录,掌握交接班内容等,并由带教教师指导管护2个左右患者,协助患者完成治疗、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并由带教教师带领护生完成护理查房等工作。

    三是,因地制宜。中医因地制宜理论指出“要结合地理环境特征,设计符合适宜的护理举措;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习俗、习惯存在差异,所以疾病表现也有差异,因此,在明确护理原则、用药等阶段需因地制宜”,窥大见小,实践带教中,应要求学生结合本地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疾病特征等,完善护理举措,在开展护理查房、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坚持辩证思想、整体观念,并基于当地情况控制个人护理行为。

3、评价标准

    一是,考核成绩方面。出科、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理论、操作水平,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三项,占分比重为7:7:6;满分100分,最后分值计算方法为:出科成绩平均分×0.5+实习结束考核分×0.5;评分标准即≥90:优秀、70~89:良好、60分~69:及格;<60分:不合格。

二是,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涵盖带教方面的态度、内容、方法、效果及讲课质量五项,依据Likert4级评分法评分,标准为4分: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实发实收各50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是,评价教学质量:由教学小组检查个月教学质量,检查时对带教方案落实、三因制宜带教法应用等评分项实施打分,100分为满分。

4、统计学研究

    本文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解析,通过(

)展示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凭借X2检验;若P<0.05,则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二)结果

1、考核结果比较

该项目比较中,观察组比对照组好,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 护生考核结果(人)

组名

n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及格率

观察组

25

11

9

5

0

100.0%

对照组

25

5

7

12

1

96.0%

t

——

-2.727

P

<0.05

2、考核总成绩与各领域得分

该项比较重,观察组结果都比对照组好,P<0.05,如表二所示。

表二 考核总成绩与各领域得分(分)

组名

n

知识领域

技能领域

态度领域

总成绩得分

观察组

25

28±1.1

28.5±1.2

23±2.0

78±2.8

对照组

25

26±1.1

17±1.2

21±2.0

76±1.8

P

——

<0.05

3、护生对临床带教总满意度

在该项比较中,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三所示。

表三 护生对临床带教总满意度

组名

n

极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25

0

1

10

14

96.0%

对照组

25

1

3

14

7

84.0%

t

——

-2.075

P

<0.05

4、教学质量评分

    该项比较中,观察组的(96.55±1.5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79.66±1.42)分高,且P<0.05。

(三)讨论

所谓三因制宜,实际上指在治疗学方面对中医学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精神的实际体现,具体是说“治病时应结合季节、区域、人体状况等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此产生的三因制宜带教法,则强调结合各层次护生特点、实习要求等有的放矢的开展临床带教教学工作,从而为规范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落实教学计划、提高带教质量提供保障。

本文研究发现,为护生实施三因制宜带教模式后,在学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临床带教质量、考核总成绩及各领域得分比较中,观察组护生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可见三因制宜带教模式具有“因人而异,量才培养”、提高教学目标规范化及教学质量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优点。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为护生提供三因制宜带教模式,有利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护生综合素质及护理能力,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三因制宜在中医学教学中的思路探微[J].樊文彬,林文霞.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8):4-6

[2]基于三因制宜理论探讨“舌尖上的中药”在线教学课程[J].林鸿鑫,刘桂余,张榆雪等.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0):11-12

[3]再谈三因制宜[J].姚成增,李颖,彭祥建.光明中医.2021,36(14):2308-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