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李丽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800

摘要: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对于儿童康复的重要性。儿科是医院救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其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探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隐患,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则可以提升儿科护理成效。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长期深入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总结之后,对患儿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这样显著减少了儿科护理中隐患的发生概率。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对此临床护士要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前言: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一般家长对患儿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遭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防范措施

2.1 明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要遵循护理部门的领导,护士长要落实好护理风险管理的责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科室成立相关风险管理小组,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要及时掌握,了解患儿有关信息。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及时分析好当前的护理状况,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实行有效监督管理。护士长要及时收集所在科室发现的潜在护理风险信息,并加以统计汇报给上级领导,以便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3]。

2.2 制定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要制定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科学识别潜在护理风险,并分析曾经发生的事故和教训。有效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十分重要,比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还要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按计划进行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儿科护理风险。

2.3不断加强儿科护理业务质量

由于患儿疾病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加上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投入,医院护理人员虽然采取多种方法尽力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但仍有突发情况发生。医院必须做好护理服务业务的质量建设,提高业务质量,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和信任。

2.4 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士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责任心,认真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病情、治疗和护理方案以及注意事项等。与患者及家属在沟通时要真诚、平等、耐心,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感,才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氛围。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情况,一定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解决,以得到家属的谅解,避免影响正常工作。护士较高的责任心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有效规避儿科护理风险。

2.5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

护士必须做好儿科护理文件记录,准确记录患儿入院、出院以及整个诊疗过程,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要根据医疗文件的同步原则,规范和健全护理文件记录,体现法律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对此,护士对于护理文件的记录和整理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要发挥科室质控组的作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各种护理文件记录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

2.6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

医院要提供给医生和护士充足的口罩,防护服以及手套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并对不同病情,配备不同的感染控制人员,避免护理人员害怕受到感染而消极工作的情况。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的安全操作守则,对相关器械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2.7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讨论

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问题,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剧,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在儿科护理中,患者的年龄尚小,有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儿科护理中提高风险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大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的认识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能够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医疗行业本身就是高危行业,社会以及公众对医护人员要多鼓励,多理解,进而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医院需要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护理知识,让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够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再次,医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护理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由于小孩子的好奇心较重,对于危险的医疗器具要加强管理。同时,还需要由专门人员对儿科急救药品进行管理,保证药品的充足、质量,并及时检查药品的使用时间。最后,要增加和家属的沟通,让家属及时了解患儿的情况,并增强家属的信任,降低医患关系的发生。

结语: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李冉.探究儿科护理的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J].健康前沿,2019,28(1):84.

[2]胡德杰,王颖.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1):287-288.

[3]何成丽.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20,7(5):140-141.

[4]王瑞霞.探讨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J].心理医生,2017,23(20):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