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丽达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后,评价两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较对照组(74.29%)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给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建议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老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指的是睡眠质量异常或者睡眠中出现异常情况的一种疾病,大多由躯体疾病引发[1]。尤其心内科老年患者是发生睡眠障碍的高发群体,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异态睡眠、睡眠失调等,比如会表现出昼夜颠倒、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等,如果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多种脑血管疾病。有学者发现,对于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给其配合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睡眠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60~85(69.27±7.89)岁,男性和女性分别15例和20例;对照组年龄61~84(69.46±7.62)岁,男性和女性分别16例和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

观察组    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交流,掌握影响患者心理情绪的因素,针对性的开导患者,叮嘱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对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邀请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经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睡眠障碍的引发因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如果患者对于智能手机的操作能力比较强,可指导其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微信群等,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果患者对智能手机操作能力比较弱,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面对面、给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多种方式指导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和湿度分别设置在18~22℃和50%~60%之间,要保证病房内的安静、清洁。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引发噪声,对探视的时间、人数以及频率进行严格的控制,设置科学的就寝时间,如果使用监控设备,尽量在不影响使用的基础上降低警报的声音,加强对患者的巡逻及护理;(4)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求适当的增加病房内绿植的数量,每日要定时开窗透气,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叮嘱患者睡前采用温水泡脚。定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查,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给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在加强蛋白质摄入的同时还要保证饮食的规律性。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式

护理前后,评价两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x2检验(n%),t检验x ± s

2结果

2.1 PSQI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PSQI评分比较    x ± 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n=35)

16.02±1.43

5.14±0.78

5.031

0.018

对照组(n=35)

16.05±1.56

11.23±1.31

3.048

0.040

t

1.073

3.225

P

0.143

0.038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94.29%)较对照组(74.29%)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35)

27

6

2

33(94.29)

对照组(n=35)

13

13

9

26(74.29)

χ2

/

/

/

9.682

P

/

/

/

0.000

3讨论

    引发老年睡眠障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当然不排除周边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给其配合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对改善其疾病症状尤其重要[3]

本院近年来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评估结果以及患者心理情绪的表现情况对其实施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促进了患者心理状态的缓解。其次对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对其实施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采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保证了患者充分的理解了自身疾病,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要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环境护理,从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等多个方面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空间。最后对患者实施了生活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运动护理,促进了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更好。本次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较对照组(74.29%)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总之,对于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给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见南.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4):651-653.

[2]吴雪华,李赛玉,冯秋红,等. 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4):638-639.

[3]林明芳. 老年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给予护理干预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2):2089-2090.

作者简介:杨丽达,出生于1989-8,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睡眠医学中心,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睡眠,心理,厦门市仙岳医院,地址寄:厦门市翔安区金海街道浦园社区林厝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