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应用比较

何凌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手术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患者中的88例为对象,盲选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44例,以显微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4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治疗时以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镜手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属于垂体腺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在该症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视力下降等方面情况,部分患者更可能出现尿崩症,出现激素分泌紊乱的情况,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因该肿瘤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上存在有一定的难度。按照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均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就主要对该两种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为后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对比手术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患者中的88例为对象,盲选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44例,以显微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4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在24—66岁间,均值为(42.12±1.38)。而观察组中则存在有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23—67岁间,均值为(43.77±1.57)。对比以上数据,P>0.05。本次研究在开展前均告知两组患者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手术方案间区别,在患者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开展后续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在我院治疗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开展前需对患者凝血功能、视力视野、颅底鞍区CT三维重建以及血常规等进行检查,术中体位选择为仰卧位,并对患者双侧鼻腔面部进行常规消毒等,术中体位选择为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消毒完成后需在患者双侧鼻腔面部区域进行铺巾,并选择冷光源作为术中照明,将患者鼻中隔黏膜进行切开,对准确定位蝶窦腹侧骨窗,将蝶窦腔以鼻腔牵开器进行撑开,随后对蝶窦腔内瘢痕组照以磨钻进行处理,并得到鞍底术野,并对鞍底硬脑膜进行切开,促使肿瘤部位可以得到准确的暴露。手术医师需要在显微镜的作用下对蝶窦纵横膈进行切除,并以吸引器等对鞍内肿瘤进行切除等,在显微镜的作用下评估切除的完整性。选择明胶海绵对瘤腔进行压迫止血。在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存在有脑脊液鼻漏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展开鞍底重建处理。完成明胶海绵填塞后,将显微镜取出。

观察组则按照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前准备以及麻醉方式均和对照组保持一致。需对患者两侧鼻腔分泌物进行有效的清理,并使用碘伏对患者鼻腔进行消毒等,并使用肾上腺素以及利多卡因,促使鼻腔黏膜得到有效的收缩,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部分鼻中隔黏膜进行切除。将鞍底骨质以及蝶窦腹侧壁以磨钻进行磨平,并将瘢痕组织进行有效的移出,促使鞍底可以充分得到暴露。在内镜的作用下对蝶窦纵横膈进行切除,并以刮匙等对鞍内肿瘤进行切除。以常规止血纱布对瘤腔进行止血处理,并完成对筋膜瓣以及人工脑膜的重建操作,避免出现脑脊液漏出的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需要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与对比,并分析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对比手术治疗中的各数据都按照SPSS20.0进行处理,按照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展开表示,t检测,以卡方检测计数数据,百分数表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期各指标对比

结合对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术期各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4

82.12±1.73

62.78±1.91

6.89±1.53

对照组

44

162.33±1.88

107.63±1.71

8.69±1.03

t

-

13.882

12.728

11.785

P

-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结合统计可知,观察组在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比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

垂体功能下降

鼻出血

脑脊液鼻漏

发生率

观察组

44

1(2.27)

1(2.27)

1(2.27)

3(6.82)

对照组

44

2(4.55)

3(6.82)

2(4.55)

7(15.91)

χ2

-

4.825

7.052

4.825

12.052

P

-

0.031

0.008

0.031

0.001

3 讨论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对于该症的手术治疗一直被临床以及社会所关注。按照显微镜手术以及神经内镜手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为当前临床处理该症的主要方式,按照该类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进行恢复[1]。但结合临床运用可以发现,两种手术方案哪一种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更高,临床尚未有明确定论。

在进行显微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从鼻中隔以及黏膜牵开后将蝶窦腔进行打开,手术入路相对较为简单, 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蝶窦开口部位黏膜进行切开,同时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鞍底重建等操作,促使手术操作难度存在有明显的提升[2]。此外,在显微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手术视野的局限性等因素,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综合效果[3]。以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且术中具备有良好的照明条件,手术过程中可以得到成角视野,手术过程中医师基本不存在视野盲区,可以促使肿瘤的切除率得到有效的保障,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此外,更可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因手术视野不佳导致患者出现周围组织受损的情况[4-5]。此外,手术过程中对于操作空间的需求较小,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对骨性鼻中隔进行切除,能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进行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6]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遵照对比手术的原则将显微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分别运用到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比手术效果可以发现,按照神经内镜手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术中用时较短且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较少,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鼻腔等造成的干扰较小,可以实现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综合本次研究,在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按照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促使患者可以迅速进行恢复。

参考文献:

[1]赵锦程, 王星, 吴磊,等.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11):4.

[2]牛国栋, 袁明智, 孙青青,等. 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49(9):4.

[3]董伟, 岳成, 张于,等.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级别垂体瘤的效果及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措施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20, 36(02):166-170.

[4]宋世宾, 仇文进, 魏入廷,等.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021(013):2252-2255.

[5]刘永贵.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11):2.

[6]谢瑞禄, 刘德华. 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嗅觉,视觉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