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医学流派概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长白山医学流派概论

李济同 ,张景洲 ,高一人 ,许晓琳 ,王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长白山山脉地域辽阔,气候特征显著,物产丰富,饮食习惯独特。此地医家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中记载,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不断吸收中原地区医学的优势,结合长白山地域寒冷的气候,在治疗时多使用长白山道地药材,疗效显著。论究长白山流派的核心是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未病先防”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医宗金鉴》核心思想,重视脏腑辨证,应用独特道地药材施治,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独树一帜的医学流派。长白山医学流派发展历程中,焦和、陈佐宾等为首的医家们形成了本流派的雏形;后有王仙舟、高广德、盖受益、陈玉峰、王喜天等医家为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任继学、刘柏龄、王烈、阎洪臣、胡永盛、杨宗孟等一大批名医名家,发扬并完善了流派。

关键词:长白山医学流派;中医学;概述

在中医学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的丰富和发展不断推进中医学的进步[1]。长白山医学流派是发源于长白山地区的中医药学术流派,其对于吉林地区中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北的标志,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海经》中不咸山即是长白山,南北朝时期称其为徒太山,唐朝称其为太白山,至辽金以来称之为长白山。长白山山脉地域辽阔,绵延至黑龙江,辽宁以及俄罗斯、朝鲜等地。此区域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显著,物产丰富,饮食习惯独特,故发病因素明显,生活在这里的医家们,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中记载,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不断吸收中原地区医学的优势,结合长白山地域寒冷的气候,在治疗时多使用长白山道地药材,疗效显著。论究长白山流派的核心是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未病先防”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医宗金鉴》核心思想,重视脏腑辨证,应用独特道地药材施治,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独树一帜的医学流派。

长白山医学流派发展历程中,焦和、陈佐宾等为首的医家们形成了本流派的雏形;后有王仙舟、高广德、盖受益、陈玉峰、王喜天等医家为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任继学、刘柏龄、王烈、阎洪臣、胡永盛、杨宗孟等一大批名医名家,发扬并完善了流派。长白山医学流派发展历程如下:

1 长白山医学流派的萌芽期(新中国成立之前)

长白山据学者考[2]证,在《山海经》成书之前就有满族人先民生活于此。汉朝时,汉武帝设玄菟郡管辖长白山地区,此时中原医学随之进入此区域,与满族医药相互影响。此后历朝历代对此地均有政治、文化、医学交流。到了清朝康熙十二年,建吉林城(现吉林市)由宁古塔将军驻守,乾隆二十二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至长白山区。随着中央政权对长白山地区掌控的加强,中医药疗法在此地也愈发完善。18世纪中叶,大批关内居民迁移至东北,大量中医也进入到长白山地区,当时多为游医,在各处药铺、诊堂行医。多数医者收取关门弟子,将宝贵临床经验以师承的方式进行传承。此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中医培训学校—吉林官医院,吉林省名医焦和为院长,王仙舟、陈玉峰等医家均受益于此。

2 长白山医学流派的奠基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长白山地域以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成为了东北重要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医家来到此地,同时也增加了长白山医学流派在业内的影响力。此阶段,长白山各地区医家活动较为活跃,吉林、黑龙江、沈阳的中医名家交流密切,更有名医如史鸿涛前往上海求学,学成后返回吉林行医,且大多名医开办私家中医学馆,如王仙舟、盖受益[3]等名医为此中的佼佼者,传授《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中医著作。特别是1958年成立长春中医进修学校后,以陈玉峰为首的一大批名医名家齐聚于此,探讨中医发展之路以及中医药传承之法,主要是在继承方式上从最初的家族承袭和跟师继承,又增添了院校培养这样基础的传道授业模式,使得行医者从游医、散医走向教室及课堂,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教学,避免了宝贵临床经验流失,有利于祖国医学开枝散叶,又敲开了文化自信的大门。

3 长白山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长白山医学流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众名医的引领之下,长白山医学流派学术成果颇丰,学术影响力及辐射力在吉林省中医事业中由弱到强。面向当代,中西结合,吐故纳新,传承发扬。乘着新时代国家政策的东风,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前进动力,走向国际平台,成为以医弘文、深化发展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时涌现出以任继学、刘柏龄、王烈、阎洪臣、杨宗孟、胡永盛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名家,他们用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救治疾患。

白山医学流派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各医家特点明确,分科精细。历代名医名家秉承着大医精诚的医风医德,严谨认真的治学品格不断传承,众多的代表医家及其验方、专著,还需要学者们继续深入挖掘整理,并将其发扬光大,不断发展和完善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并且对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齐勋.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学术特色的整理与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2]贺宇宁.“不咸山”的由来与解读探析[J].报刊荟萃,2018(04):271.

[3]崔仲平,李想.吉林名医谱[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注:作者简介:李济同,男,主治医师。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