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媛子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室中等污染程度的300件手术器械,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配制高效多酶清洗剂清洗浸泡,B组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C组采用清水浸泡。浸泡后将器械取出,通过常规清洗方法,统计3组器械清洗后的清洗质量。结果:A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器械采取多酶浸泡清洗方法有助于提高清洗质量,进而提高器械初步消毒效果,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清洗质量;影响

  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对灭菌效果有直接影响。临床外科采用的手术器械在术后多存在血液、体液、脓液等非水溶性物质,同时也是有机物质,为细菌的繁殖和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消毒与清洗,不但对灭菌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引发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1]。因此,如果受污染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极易导致疾病的传播。本研究对不同手术器械清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器械的清洗效果,探讨最优清洗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择手术室中等污染程度的300件手术器械,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各组100件器械。3组器械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3组器械均安排专门的清洗组护理人员负责,清洗后对器械洁净度等情况进行观察。

1.2方法

  A组采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对各类手术器械进行分类处理,将关节全部打开,放入完成配置的高效多酶清洗液,浸泡5min,之后通过软毛刷进行刷洗,再通过流水、离子水冲洗,最后使用烤箱烘干。

  B组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洗,对各类手术器械进行分类处理,打开关节,放入完成配置的含氯消毒液,进行5min 的浸泡,之后采用软毛刷对器械刷洗,通过流水、离子水冲洗,最后使用烤箱烘干。

  C组采用清水进行清洗,洗手护士将器械各关节全部打开,使用软毛刷在流动自来水下刷洗,直至肉眼观察未发现血迹污迹,最后使用烤箱烘干。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清洁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清洁度评估标准:通过肉眼观察,将观察结果作为评价依据。清洁:浸泡清洗后,器械表面光亮,未发现任何污迹、血迹;一般清洁:浸泡清洗后,器械表面仍可以观察到污迹。合格率=清洁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杰力试纸检测残留血污。在完成清洗的手术器械表面采用蘸上水的干净棉签进行擦动,将棉签的水蘸在试纸上,如果几秒后试纸变色,说明残留血污量较大,为强阳性;如果15min内试纸变色,说明残留血污量较少,为弱阳性;如果试纸未变色,说明未残留污染物,为阴性,清洗效果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三组清洗方法的清洁度对比

  A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清洗方法的清洁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清洁例数

合格率(%)

A组

100

98

98.00

B组

100

90

90.00

C组

100

84

84.00

2.2三组器械残留污染物情况对比

  A组杰力试纸检测阴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三组器械残留污染物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阴性

弱阳性

强阳性

阴性率(%)

A组

100

98

2

0

98.00

B组

100

90

9

1

90.00

C组

100

85

7

8

85.00

  1. 讨论

  对受污染手术器械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是灭菌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关键一环。本次研究中,对3种不同的手术器械清洗方法进行评估,其中含氯消毒液清洗、清水清洗是过往较为常用的器械清洗方法,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方法简便易操作、经济性强,但是难以保证清洗质量。A组采用高效多酶清洗剂进行浸泡清洗,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能够保证清洗质量。多酶清洗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分解人体各类分泌物,比如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够促进受污染器械表面有机物的分解[2]。除此之外,多酶清洗剂具有加酶及酶解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蛋白质、血迹的顽固性污渍,有效分解蛋白质颗粒,悬浮颗粒能够被流水冲洗干净,同时含酶清洗液并不会导致手术器械腐蚀,简便快捷,相较于其他清洗方法更具优势,是保护器械不受损,提高灭菌效果的有效方法。

  诸多研究表明,如果未彻底清洗手术器械,会导致大量有机物残留在器械的表面,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灭菌合格率约70%-95%,残留血的阳性率约40%[3]。因此手术器械未得到彻底清洗极易导致院内感染,对器械灭菌质量有直接影响。如果对彻底清洗的手术器械进行灭菌,能够有效杀灭细菌,提高灭菌质量。本次研究中A组对手术器械采用高效多酶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残留学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所以在器械清洗过程中采用多酶清洗剂,能够有效确保器械清洗的整体质量与灭菌合格率,同时能够减少器械的损耗;同时,对器械采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浸泡清洗的过程中,联合采用软毛刷、高压水枪及超声清洗机等,能够进一步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针对结构复杂、精密的手术器械,需要采用手工清洁或拆下清洁的方法,保证整体清洗质量,减少对后续器械消毒灭菌的影响。目前,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已成为手术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手术清洗的清洁标准均具有严格与明确的规定,采取有效的清洗方法有助于后续器械的维修保养,但是需要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实际清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器械清洗剂或者采用相应设备对器械进行规范清洗,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4]。另外,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为了提高器械清洗的洁净度,受污染器械需要在加酶超声清洗器清洗前,首先通过流动水冲洗、刷洗,将器械的轴节全部打开,充分浸泡在多酶清洗剂的超声清洗设备中清洗,避免酶液受到污染,对清洗质量造成影响。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浸泡液浓度的控制,如果浓度过大或过小也会对清洗消毒质量造成影响。多酶清洗液虽然不会受到水质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遇水后酶会被激活导致生物降解而失效,所以使用多酶清洗液需要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确保其有效浓度,进而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实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标。

  综上所述,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有直接影响,合理选择清洗方法十分必要,对手术器械采取多酶浸泡清洗方法有助于提高清洗质量,进而提高器械初步消毒效果,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秀娟. 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5):125-127.

[2] 王清妍,孙建玲,逄丽华. 不同清洗方法对可重复使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观察[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3):253-256.

[3] 贺李江. 不同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53-154.

[4] 陈叶俊,石小招,耿思雅,等. 不同清洗口腔器械方法的效率与质量比较[J]. 安徽医学,2020,41(12):1468-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