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于信息化的备件质量与供应及时性机制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深化基于信息化的备件质量与供应及时性机制建设

宋凯 ,叶庆国 ,李高坡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在工业生产中,保障备件的供应质量和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从而保证生产的效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备件供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其供应的质量和及时性,对生产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备件质量和供应及时性机制,能够保障备件供应的及时性。本文以某工厂的备件供应实际情况为例,对保障备件质量和供应及时性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备件质量;供应及时行;机制

备件供应的质量和及时性对于工厂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备件种类多、涉及到的使用部分、人员多、供应商多、物流和信息流繁杂以及备件使用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备件的质量和供应及时性难以保障,对设备的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备件质量和供应及时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某工厂的生产实际为例,分析该厂备件供应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备件供应现状

某厂备件业务设计到场内13个部门,供应商100余家,备件主数据超过五万余条。近3年统计数据显示,该厂每年出入库备件约8000种,且有1000余种为新增备件,月均备件库存金额2500余万元,年度入库与领用金额都在5000万元左右。备件管理的数量费非常庞大,在需求者提出要求以后,如何快速高效相应,保障备件供应,是一个难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概念问题。在当前的备件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备件的质量和供应及时性。

(1)标外物料需求计划较多,这严重制约了供货的及时性。通过对2019-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标物料采购种类只占到总采购量的48%。根据采购流程,标内物料可以直接下达采购订单,而标外物料则需要经过8步采购流程,因此需要较长的采购周期,直接影响了备件供应的及时性。

(2)部分物料描述不规范,不能够对物料进行准确、规范的描述,因此在采购过程中,采购员需要和供应商、使用部门进行反复的沟通确认,消耗大量的时间,对采购和供货效率造成影响、

(3)常用耗品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通过对常用耗品的采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常用耗品存在急件通道采购、紧急催货现象,对车间、仓库与供应商都有不利影响。

(4)备件使用质量反馈链条较长,需增加沟通反馈渠道。

2  提高备件质量与供应及时性的政策

为了解决当前备件质量和供应及时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件质量保障与供应及时性机制,从而提高备件保障水平,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2.1  扩大集中招标范围

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共同协作,结合近几年来备件领用数据,精准提报招标清单,将5633条物料纳入清单。同时,为了给使用部门提报需求清单和供应商报价提供充裕的时间,提前启动招标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实施。此外,通过加强对价格调查,提高拦标价的合理性,减少流标,提高招标效率。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扩大集中招标范围,使更多的备件可以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简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

2.2  完善信息化系统

通过对该工厂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该信息化系统还存在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将备件库系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提交给信息管理处,由信息管理处进行完善。当前,该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实现图片推送功能、两系统库存核对功能,因此需要要求信息管理处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两方面的功能,提高备件的采购效率。

2.3  建立常用耗品安全库存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常用耗品安全库存管理机制来保障常用耗品数量,从而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常用耗品的种类根据TsPM系统自动补库计划清单、车间日常催件情况、近3年采购大于300件的数据等数据来制定。常用耗品实现动态化管理,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对于车间生产已经用不到的物料,要及时剔除,季度发生3次以上催件耗品纳入清单控制。

建立安全库存预警程序,实施安全库存预警工作,生产供应处每月2次统计清单中物料的库存量,对库存量少于安全库存量的查找原因。通过实施安全库存预警工作,提升了常用耗品的服务保障水平。

2.4  主导制定图片采集标准,完善备件图片库

通过完善备件图片库,可以对备件进行准确的描述,减少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和使用人员、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次数,提高采购效率。制定《备品备件图片采集与上传工作标准》,根据要求组织图片的采集和上传。在《备品备件图片采集与上传工作标准》中,明确职责分工和图片采集标准,对特殊情况下上传备品备件图片的流程进行说明。所有收获的备件,需要拍照并且上传到系统中;若在图片上传以后发现有错误,需要进行退换货,则需要由保管工将正确的图片传递至备件库,进行统计核算,并以此来对TsPM主数据图片进行修改;在实现系统图片推送功能以前,由备件库统计(核算)工将备件图片人工导入TsPM备件主数据。

2.5  设计建立备件上机适用性评价信息化管理模块

备件上机适应性评价纳入系统,由人员对备件的质量进行评价。在车间操作过程中,使用某备件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发生了影响生产的情况,使用人应及时的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并且评分。评分标准为满分10分,若上机适应性评分低于8分,则需要反馈给采购员,由其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结论

通过采取上述改进策略,有效的提高了该工厂的备件功效效率和及时性。通过实现备件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备件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物资保障,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下一步可以加强智慧物流的研究,建立备件BOM清单,从而为备件的采购提供更加详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何琴. 基于管理信息化的铁路物资采购供应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6(10):3.

[2]姜华. 卷烟企业基于RFID的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7, 22(10):3.

[3]温周俊, 姜若丽.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自然科学:00275-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