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探究

郝树新1,赵卫平2

1·河南黄河河务局机关服务中心

2·黄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并且具有较为宽泛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了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传播、福利机构等领域。基于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其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设定上与企业有所差异,为最大程度的保障职工的根本利益,事业单位应实施全面的绩效工资改革策略,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现存问题;有效策略

引言:结合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内容、工作表现、实际贡献发放工资,能够获得职工的信服和支持,同时可以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强化职工的责任性和归属感。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考核设定方面,虽然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改革,但是却呈现出效果微乎其微的情况,不但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稳定性,还引发了大量人才流失的不良情况。对此,事业单位需要认清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遵循合理科学的绩效工资改革原则,从单位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调整工资结构组成、加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各项福利待遇和工资分配的科学及合理性。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和原则

(一)意义

基层职工是事业单位行使日常服务职能的根本要素,只有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权益,才能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所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符合职工要求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可以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促使职工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和职责,有利于激发出职工的个人潜能[1]。其次,绩效工资考核有利于达到公平、公正的工资分配目的,能够解决职工与职工、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创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从而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最后,绩效工资改革有益于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例如,每个职工能够到手多少工资、获得多少奖励,都和职工的实际表现与考核成绩挂钩,在此背景下每个职工能够尽职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并时刻约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意识,这对于事业单位行使社会服务职能而言,无疑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原则

事业单位要想保障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就必须在改革过程中遵循一系列原则,主要包括了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公平分配管理原则、竞争性与经济性并重原则、激励性与约束性结合原则[2]。例如,我国事业单位涉及的服务范围十分宽泛,像是教育行业、体育行业、公共卫生行业等,每个行业在工作内容、要求、难度、强度等方面差异明显,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绩效工资改革策略,将难以保障改革的适应性、合理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各个事业单位遵循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如此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全盘性与实效性。又如,一定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一定的约束机制则能够起到良好的负强化作用,所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应遵循激励性和约束性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改革的平衡性和高效性。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也显现出了诸多的改革问题和诟病,这对于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分配及福利待遇保障,造成了十分不利且严重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工资结构设定缺乏合理性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工作分配的模式,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平均化、死工资”的局限性,但是就设定的工资结构而言,仍然无法激起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3]。例如,绩效工资改革背景下,工资结构以岗位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组成,但是在绩效工资方面却仍由职务、职称进行定级,从而造成了改革后与改革前的工资结构大同小异的局面。同时,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工资占比中十分有限,这也是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工资结构改革方面存在局限性,是造成绩效工资改革失灵、失准和失效的关键问题,对此事业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工资结构重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工资改革的科学性。

(二)绩效考核制度建设不完善

绩效考核制度是保障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性、公平性的关键条件,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会在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对各个职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判定,然后确定职工的绩效工资和奖励性工资。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情况而言,绩效考核制定建设缺乏完善性,严重影响了绩效工资分配的合理性。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常常借助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没有结合自身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进行改革,这就导致了绩效考核制度与事业单位事情不符的局面。

(三)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多由各个科室完成,在此过程中绩效工资考核就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如此一来将呈现出绩效工资考核有所公允的情况。例如,科室管理者与某一位职工私下关系较好时,将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提高该职工的绩效考核成绩,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和谐性,甚至会引发职工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需要重视落实与监管,尽可能保障绩效工资考核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内容提及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在改革进程中,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和整改措施,借此才能保证绩效工资改革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对此,下面将从合理设定工资结构、建设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工资考核监管力度三个层面,提出较为合理的改进策略:

(一)合理设定工资结构

首先,应保证绩效工资总额核定与工资总额核定相结合。就一线部门和二线部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要素而言,应确保两个部门绩效工资考核的平衡性,像是基于一线部门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特点,需要适当提升基本工资与津贴补贴占比,如此才能提升绩效工资改革的科学性。其次,结合事业单位各个岗位的具体情况,设置基础绩效与奖励绩效的占比。例如,对于一些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和部门,需要适当提高奖励绩效的比例,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事业单位招贤纳才,有利于避免技术人才和优秀职工流失。

(二)建设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能够确保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性、规范性及客观性,所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应重视考核制度的建设及完善。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强化管理层对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视,要求管理层应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对被考核职工进行客观、全面的评定,借此才能提高绩效工资改革的效果。其次,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指标,避免考核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职工的绩效工资。

(三)加强绩效工资考核监管力度

科学有效的监管是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的保障手段,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绩效工资考核的监管力度,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工资考核环境。例如,组建专门的绩效工资考核监督小组,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实施审核,一旦发现考核中存在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及惩戒措施,以此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的合理性。

结语:根据上文所述,能够发现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工资改革工作,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及稳定发展,以及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基于此,文章从合理设定工资结构、建设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工资考核监管力度三个维度,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改革策略,以期与行业内人士分享及交流。

参考文献:

[1]林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工资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产经,2021(19):168-169.

[2]熊通成.我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秘书,2021(05):3-13.

[3]徐海芬.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1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