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水城市空间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5
/ 2

浅析滨水城市空间设计

罗成丹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70

【摘要】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方面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包括城市工程建设。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基本温饱的物质需求以外,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感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滨水区域可以称得上是“世外桃源”,加上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城市中的滨水空间变成了与众不同的存在。如何处理好建筑与滨水区域的关系,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滨水区域 滨水建筑 城市空间

一 城市滨水区域的环境设计

1.1滨水区域的建设布局

首先我们要理清滨水空间的概念,滨水空间所包含的区域不仅包括城市中水陆交接的区域,还包括了与此处陆地相连的水体部分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陆地部分,这部分统称为城市滨水区域。

目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仿佛是一幅毫无章法的乱涂乱画,只注重滨水空间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地忽略了环境因素。现在相比实现滨水空间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对它进行合理的建设、解决人流数量大、恢复滨水空间是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

理顺城市功能的几大部分,包括:居住区、文娱区、休闲区、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对室外公共空间的需求不一样,对滨水区建设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根据功能叠加和滨水区域所在的位置又可以划分成几大部分:

1、与城市市中心相连的部分;一般这些部分功能比较复杂,所以这部分的滨水区域开放性要更强一些,因为人流相对集中,空间可能造成超负载现象。

2、以旅游休憩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域;这类地带周边环境一般自然景观丰富,地域性特色比较强,相对来说这部分的城市空间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人文情怀、地域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

3、与城市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域;这类滨水区一般为人工湖或者是人工河,目的拟在为居住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微气候,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更多的在于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与仓储、码头等工业化地区相连的滨水区域;工业化较强的地带一般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滨水区域的开发重在带来经济效益,从环境方面的建设与改造还处于一个开发阶段。

5、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滨水区域;城市湿地公园、城市自然河岸线、湖岸线等多做景观类的休闲、文娱功能的开放,辅以适当地构筑物,一般少建建筑,重点在于对此地域生态系统的保护,相对来说对环境的开发也比较少。

1.2滨水区域的合理布局

随着滨水城市空间的大量建设,逐渐地也爆发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滨水建设出现断层化还有形式单一等问题,比如明明处在一条水系的地块上,因为功能开发的不同导致风格迥异并没有一个连贯性,整体上看起来像一盘散沙,既不突出重点,整体也不是很协调。目前我国只是将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这部分空间的建设形式单一,没有真正做到激发滨水区域活力的目的。

滨水空间环境的营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滨水空间环境的开放性;能够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开放场所,增加人与自然的亲合感和人在自然环境下的参与感,让人与人及人与自然间发生着互相联动的作用,增强人的体验性”。另一种是保持滨水空间环境原有的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协调;通过对滨水环境中存在的不同形态的景观要素去具体营造滨水环境独特形象城市滨水空间建设属于景观建设的范畴,只有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景观建设才能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保证滨水空间建设的公共化,才能促进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共同发展。

然后就是滨水空间设计的连续性,连续性的建设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维度。首先是与空间方面衔接的因素,包括:用地功能、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建筑小品等;然后是与时间方面衔接的因素,包括:城市肌理、城市活动、历史建筑、外部景观等。在空间布局与设计上,滨水区域和原来的工程建设需要用一个开敞的空间体系将二者有效衔接,一般会采用以下的做法:

1、与水岸线垂直的方向加强空间联系;一般有城市绿地、景观、交通、城市休闲、文娱活动设施。

2、与水岸线水平的方向加强空间联系;滨水区域从近至远依次有亲水空间、邻水空间以及近水空间。分别可以设置景观广场、文娱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等。

二 滨水空间设计中的生态问题

2.1缺乏科学的生态规划思想

滨水空间被无止境的开发,湿地、绿地等逐渐被高楼大厦侵占,生态逐渐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这都源于生态规划总被“纸上谈兵”,这个思想还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并没有被付诸实践。在进行滨水空间设计时,视觉上的美感,体验的舒适感我们要满足,对环境保护的底线我们更是要牢牢守住。环境的生态规划不能再是我们进行滨水空间建设时薄弱的点,我们要重新摆正它的位置。都说人与生俱来具有亲水性,这个亲水性其实就是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水的物理属性融化吸热、凝固放热所以滨水区域虽不说是四季如春,但也是四季分明,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不会太冷所以在每个季节滨水区都会给人一个较好的体验感,而且一般水域面积大的城市,热岛效应也会有所减弱,这就是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区别于其他城市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

人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环境也需要,为城市环境提供“提供新鲜空气”的正是城市中这些河、湖、湿地等被称为“绿肺”自然环境;城市以快速发展为目标,滨水区域的地块被大量的城市建设侵占,建筑建造过多,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生态失衡,造成了目前比较严峻的生态后果。

2.1滨水空间生态规划的重要性

我国对于滨水空间的建设还处于依赖国外滨水空间建设经验的阶段,因此总会有不足之处有待更新与思考。城市中的滨水空间不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在设计时都应考虑与生态的关系。滨水空间本身就自带一定的自我气候调节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对地块的开发与建设而去触碰这个底线。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滨水空间只注重于设计元素的叠加,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更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滨水空间建设,他的重点就体现在“滨水”两个字身上,这也是滨水区域区别于城市中其他空间很重要的一点;想要使滨水区域经济发展最大化,就要将工程建设与滨水环境中的微气候问题、景观问题、地质条件等同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二者之间相辅相城才能在发挥滨水区域最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保证对环境的不破坏。所以说,工程建设必然对环境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伦理的问题,就像我们在建设中只考虑将建筑建的越高越好却忽略了基础需要加强稳固的问题,那样就算建的再高再炫目,早晚也会坍塌。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密不可分的。

三 小结

  总体来说滨水区域城市空间设计的合理规划还有生态环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滨水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多元素多方位的进行多样性的考量,才能将其打造成具有多维生态空间的城市滨水空间。在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完成对滨水区域城市空间设计的科学构建。 

参考文献

[1]戚洋,王立君.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04).

[2]张宣东.滨水度假酒店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 2018,44(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