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自然周期获卵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外成熟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获卵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自然周期取卵的586例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获卵数(0~8、9~19、≥20)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水平、卵成熟和胚胎发育指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结果获卵数为0~8组、9~19组和≥20组的患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1.00(0.61,1.76)、1.41(0.86,1.96)、1.62(0.96,2.14)]、睾酮水平[(1.07(0.69,1.91)nmol/L、1.28(0.77,1.95)nmol/L、1.67(1.03,2.75)nmol/L]和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24(19,24)、24(24,30)、30(24,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FC是影响获卵数的显著因素(P9~19/0~8=0.002,P≥20/0~8<0.001),LH/FSH是去除AFC后影响获卵数最显著的内源性因素(P9~19/0~8=0.006,P≥20/0~8=0.003)。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显示,获卵数越多,每未成熟卵成熟率[0~8组:48.0%(242/504),9~19组:44.8%(539/1202),≥20组:40.4%(1067/2640),P=0.001]、正常受精率[0~8组:31.7%(160/504),9~19组:25.5%(306/1202),≥20组:23.7%(625/2640),P=0.001]和可移植胚胎率[0~8组:19.2%(97/504),9~19组:11.6%(140/1202),≥20组:6.0%(153/2540),P<0.001]则越低,可移植胚胎形成周期率[0~8组:51.1%(47/92),9~19组:66.3%(61/92),≥20组:73.9%(68/92),P=0.005]则越高。移植周期不同获卵数分组间的每新鲜移植周期和每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FC是预测PCOS患者自然周期获卵数的有效指标,同时LH/FSH也是影响获卵数显著的内源因素。随着获卵数的增多,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质量和发育潜能会逐渐下降,但形成可移植胚胎的概率逐渐升高,获卵数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