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m难以确诊者应考虑为难定性肺结节,建议邀请更有经验的研判专家与AI系统交流互动(人机多学科会诊)会诊提供诊疗意见。5A(Assistance,辅助):根据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和分期、实施术后常规管理,也可参考AI、循环异常细胞和表观遗传等个体化信息,制定个体化防治复发和转移方案,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 " />

物联网辅助评估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制定再版物联网辅助评估和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目的为在原基础上通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策略,将肺结节诊治中国共识和亚太指南融入"AI肺结节管理程序"(PNapp 5A)和初评与研判二流程体系,将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模式提升为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物联网流水作业工程。(1)初评流程,由初诊医师和初评专家执行PNapp 5A的1A~3A程序。1A(Ask,询问):录入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等;2A(Assessment,评估):应用影像学评估肺结节外观、内涵的良恶性特点和随访变化;3A(Advice,建议):完成鉴别诊断所需肿瘤标志物、真菌和结核等常规检查。其后PNapp 5A自动反馈智能评估的肺结节恶性风险级别(低、中、高),然后由初诊医师管理低级风险患者;对中、高度风险患者则建议AI和循环异常细胞等个体化检查,供初评和研判专家会诊参考;高度风险患者则需进入下述程序。(2)研判流程,由研判专家执行PNapp 5A的4A和5A程序。4A(Arrangement,安排):有活检适应证者,首先顺序选择支气管镜引导(包括支气管内超声或磁导航支气管镜等)的非手术活检;不合适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有转移可能者,可考虑经胸壁针吸活检术。不能除外感染者,可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肺结节<10 mm者,可根据共识、指南安排随访。肺结节>10 mm难以确诊者应考虑为难定性肺结节,建议邀请更有经验的研判专家与AI系统交流互动(人机多学科会诊)会诊提供诊疗意见。5A(Assistance,辅助):根据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和分期、实施术后常规管理,也可参考AI、循环异常细胞和表观遗传等个体化信息,制定个体化防治复发和转移方案,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