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与肝癌发病风险的病例队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以东风-同济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纳入的27 009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为基础,剔除基线DNA缺失、现患恶性肿瘤、失访的人群后,以5%的比例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取子队列人群1 173名,同时选取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队列中发现的全部新发肝癌患者(共154例,其中4例已入选子队列)共同组成肝癌的病例队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例队列人群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加权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mtDNAcn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 323例。研究对象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3年。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外周血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之间呈“U”型关联(P非线性<0.001)。将研究对象按子队列人群mtDNAcn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锻炼、体重指数和慢性肝炎史发现,与Q2亚组人群相比,Q1亚组(HR=2.00,95%CI:1.08~3.70)和Q4亚组(HR=4.11,95%CI:2.32~7.26)人群肝癌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未发现Q3亚组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HR=1.05,95%CI:0.54~2.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慢性肝炎史与mtDNAcn在影响肝癌的发病风险上无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其作用通路有待更多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