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9
/ 2

试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陈正

321322198902120834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建筑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工程建设质量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在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工程项目的重点内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它们不仅对当前的建筑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还关系着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保证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在施工环节的安全基础上,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然而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来说,重要前提就是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的环节复杂且多样,其中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图纸变更与调整、施工计划书等,这些工作无疑都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优化导向,应该与岗位问责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1.2降低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

如果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严格做好施工质量的把控,那么不仅能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的控制。建筑企业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的预期规划,并测算理想状态下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一系列成本投入,通过精确的细化过程和任务分解,让成本把控环节在工程管理中加强落实,有效降低建筑施工的资金投入,不会因为前提的预测或者设计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成本是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成本把控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良好的工程管理质量在行业中赢得良好的口碑,使口碑和声誉变成建筑企业无形的资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施工企业对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少数项目仍然存在建设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施工设计环节。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将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就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2.2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仍然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人员专业水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要求,是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为追赶工期,将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施工人员直接安排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施工人员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其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3 加强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

本次工程在屋面工程中主要采用多种工艺手法,每道工艺用于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标准。针对屋面工程,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混凝土刚性保护层、砂浆隔离层、防水层、沥青防水涂层、水泥砂浆找平层、轻质混凝土找坡以及聚苯板保温层的顺序,完成以上工序后再进行原浆抹光。从施工内容方面来看,流程复杂且严谨,一旦在某一工序上发生小失误,都会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

在建筑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内容十分复杂,涉及多项工程,无论哪一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对后续相关联的工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最终的工程质量不尽人意。基于此,管理者务必加强对现场的控制与管理,做到合理分工,科学管控施工顺序,统筹各项工作,提升衔接度,合理预测一些复杂工程施工阶段会发生的问题。以屋面工程为例,需要考虑到该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因此在现场管理中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各个工序的顺序管理,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返工问题,要求相关人员针对具体的施工内容制定合理的方案,参照施工内容时务必强调成本控制。此外,监理方还需进一步明确任务,履行相关职责,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管理,认真监督,确保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使用均符合要求。不仅如此,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交流,明确工序进度做到实时控制,确保协调各方力量,提升施工管理质量。

3.2 优化设备管理和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采购人员根据完备的施工方案制定采购计划,其中务必融入对施工进度的思考,明确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避免造成超支。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控。管理者务必关注材料的质量问题,在进场前期进行规格、质量、数量核对,确保满足施工需求,且符合合同内容。在材料进厂过程中需要再次对车辆和材料进行针对性质检和抽检,若不符合规定,则禁止进场,还要监测人员详细记录材料进场的时间、车次等信息,索要批次合格证。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高,产品更迭速度快,且面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交替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或缺乏定期养护,则会出现运行中断、安全故障等问题。因此,要求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注重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材质都是钢铁制品,会受到温度、湿度以及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生锈、腐蚀等现象,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定期检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除锈,喷涂润滑油和防锈漆。

3.3 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要融入现代化思考。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建筑企业可以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一个功能性强、操作便捷的内部运营系统。通过面部采集、指纹采集等方式收录全部施工人员的实名制信息,再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入场门禁,对信息进行对比和统计,从而快速落实进厂人员管理工作,提升身份审核的效率。在施工阶段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监测与管理,一旦超出某一范围后能够立刻发出警报,形成实时监测。在落实过程中可以引入高精确度、功能全面的监测系统,如设备标准操作监测、扬尘监测等,从而实现动态化管理,既能及时发现隐患,又能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在深基坑施工中引入变形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能够让地面工作者了解到详细的地下施工数据,从而消除隐患,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结语

近年来,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把控策略成为了建筑行业的规范,但是建筑企业必须要明确,完善这些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立足于工程的实际进行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各项环节的重视,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周超.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 10) : 223.

[2] 凌晓萍.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 30) : 191.

[3]尉双平.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研究 [J]. 四川建材 ,2021,47(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