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晓燕教授基于“治肺不远温”理论治疗慢性咳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9
/ 2

宫晓燕教授基于“治肺不远温”理论治疗慢性咳嗽

经验总结

朱同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宫晓燕教授运用“治肺不远温”理论治疗慢性咳嗽,提出宣肺温通的治疗大法,以风寒犯肺为外在诱因,痰湿内停或阳气不足为内在条件,提出从肺阳不足,兼有外感论治慢性咳嗽;以补气温阳为先,兼顾宣肺祛邪,补肺阳不离补脾阳,培土生金以扶正固本。用药特点是辛温为主,苦燥甘补,宣降配伍,注重宣散表邪,温化水饮,扶助正气,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关键词:宫晓燕教授;治肺不远温;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2 年度科技项目(2022025)

作者简介:朱同刚(1979-),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咳喘病方向研究。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按病程分为急性(病程<3周)、亚急性(病程 3-8周)、慢性咳嗽(病程>8周)。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患病率广,全球慢性咳嗽发病率为2.0%-28.3%[1-4],误诊率高。慢性咳嗽常病因不明[5],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晰,病程较长[6]起病隐匿,漫长的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8]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现代研究表明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 CVA、UACS、EB、AC、GERC 等。咳嗽发病机制研究显示,当咳嗽反射神经调节网络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成分活动失调,使咳嗽兴奋途径上调或咳嗽抑制途径下调,形成一种中枢敏感状态,进而引起慢性咳嗽。咳嗽的外周与中枢调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有望为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思路。在慢性咳嗽的治疗方面,以一些列对症治疗为主,如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等,也总结出对因治疗方案,如抗炎、抗组胺、抑制胃酸等。大多数慢性咳嗽患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一般来说治疗大多可获得良好效果。但也有一部分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甚则无效,还有一部分虽经过一系列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临床上称其为难治性慢性咳嗽[9]

  1. 传统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且“咳”与“嗽”是区分开来的记载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将咳嗽进行了区分,即“咳为无痰而有声,嗽是无声而有痰”。古代典籍没有慢性咳嗽病名,但多将其称为“久咳”、“久嗽”、“内伤咳嗽”、“脏腑咳”等,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且易合并其他脏腑疾病。《黄帝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念,《咳嗽病诸侯》在五脏咳的基础上,新增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共十种咳嗽;《景岳全书》将咳嗽直接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

古代医家将咳嗽病因病机总结为外感与内伤,现代医家在基础上,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做进一步探讨。邓铁涛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武维屏教授[10]认为气血阴阳的失调等内伤因素是慢性咳嗽致病的基础,特别重视内风,外风,寒痰,热痰,气郁,气逆,阴虚,阳虚对慢性咳嗽的影响。其他医家有的认为风邪是首要因素,有的强调风、痰、阴虚密切相关[11-12]

  1. 宫晓燕教授应用“治肺不远温”理论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在1993年以前就提出“治肺不远温”的学术观点[13],宫晓燕教授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发展、完善,提出寒邪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因素,病因包括内寒和外寒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宣散邪气,温通周身阳气,驱散内外寒邪的方法以治疗慢性咳嗽。温法是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常用方法,宫晓燕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嗽时常将温法与宣、降、化、润、补结合。温宣为治疗风寒邪气郁遏肺气,使肺气宣降失常的常用方法,常用三拗汤、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于外寒内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而对于阳虚感寒,可再造散加减,温宣常用中药有麻黄、生姜等;温降多用于内有寒邪且肺气或胃气不降,或与温宣配合使用,使宣降有常,温降肺气多用紫苑、款冬花、白前,温降胃气多用枳壳、厚朴、旋覆花等;温化法常应用于内有水邪寒饮,寒饮不祛,故温阳以散寒,常选用苓桂术甘汤、二陈汤等加减;温润用于治疗凉燥,治宜辛宣温润,常用方剂为杏苏散加味;温补多运用于阳虚之人,且尤以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多见。常用温补方有苓桂术甘汤、理中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参考文献:

[1]何玉琢, 徐伟, 王海波, 等 .安徽省 40 岁及以上人群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 29 (3): 172‐177.

[2]Lai K, Long L.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 Lung, 2020, 198(1):23‐29.

[3]李婧辰, 张梅, 李镒冲, 等 . 我国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症状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8, 39(6): 786‐791.

[4]陈如冲, 赖克方, 刘春丽, 等 . 广州地区 1087名大学生咳嗽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27(2):123‐12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

[6]张元兵,徐超,刘良徛.半夏厚朴汤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慢性咳嗽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

4522-4524;

[7]赖克方. 慢性咳嗽[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8]杨存珍, 陈如冲, 李斌恺, 等 . 女性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及尿失禁调查[J]. 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7):391-394;

[9]Lai K, Chen R, Lin J,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 Chest,2013, 143(3):613‐620;

[10]崔红生,武维屏辨治肺系疾病思路[J].中医杂志,2013(02),107-109;

[11]沈春锋.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学术思想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7:525-526;

[12]崔云.张艳萍,许建忠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29(7):513-51;

[13]赵凤达,蔡灿林.洪广祥“治肺不远温”在慢性咳喘病中的运用.江西中医药,1993,2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