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

陈玉锋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480

摘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强调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过程的全覆盖,重点是“全”。以新责任制为基础,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有效性,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成为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践路径与机制展开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覆盖;路径;机制

2022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也是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之年。如何有效加强新责任制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效率,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活”“长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基石,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不能局限于“尝试性”,更要注重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在内部审计对象、内容、过程的同时重点关注“三甲”决策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实时监督,深化审计监督结果的应用,注重问题的整改和落实,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监督效率的充分发挥。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实施路径

1.1强化内部审计与其他审计主体之间的协作

与专门的审计不同,国企的内部审计全面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广、过程更全面,因此,现行的内审制度已不能适应全范围的要求。就我国国企而言,审计工作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部分,根据审计目标的差异,审计对象也不尽一致。然而,尽管审计对象的职责和目的不尽一致,因此,在对国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审计的同时,关注的焦点也不尽一致,但也有一些方面和程序上的重叠;存在着“重复审计”现象,导致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此,必须对我国国有公司实行全面的内审监管,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计划,以保证审计程序的合理和优化配置。具体而言,可以从内部审核导向社会审计,以提供高效率的资讯来提高审计的品质;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管。

1.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体系和程序,加强对特殊问题的整治;能够实现全面的内部审核。而建立健全的体制,则必须借助国企其它部门的力量,如纪检、合规、财务等。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掌握公司的运营管理资讯,辨识风险,增强监管效能,达到全面监控的目的。

1.3加强国有企业总部机构与下属企业之间的联动

近几年,国企在原有的优势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经营,控制链条长、分子公司数量多,是一些国企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企业的重点,因此推动国企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需要强化总部机构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充分发挥总部内部审计部门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总部、下属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的资源,对总部和下属公司进行经常性审计,并在各层次进行协同审计。比如,国企的总公司可以对直属单位(包括全资或控股)进行统一的审核,对其进行统一的审核,对其进行整合,掌握其重点,并协调推进各层次的内部审核工作。

1.4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监督审计 全覆盖机制

推进全面监管必须达到监管和服务两个目的,即要及时处理被审计存在的问题,加强公司的内控薄弱环节,使其成为实际工作的成果。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效果和审计效果,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审计依据。此外,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在眉睫的特征,根据实际问题的性质,制订出一套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并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整改工作组。

1.5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创新

在数字化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国企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构建数字化的信息化办公平台,以实现对企业运营的数字化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内审工作的质量。从内部审核全面覆盖的对象、内容和内容来看,内部审核全面覆盖的工作量较多,工作范围较宽,而对常规审计工作中的现场问询、盘点、发放函证等流程性工作,如果还是单纯依靠人工操作,将会占用大量的人力成本,影响审计效率。利用数字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使内部稽核机构在各业务部门间进行实时的汇总、整理,从而发现总部、子公司在业务和财政上的潜在问题。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保障机制

2.1增强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方面的保障

要推进全面实施,必须确保其独立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对国企的经营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进行独立的审计。然而现实中,有的国企因人数有限,有的内审机关和各职能单位合并,从而使审计程序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企内部审计不仅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为实现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奠定制度基础。

2.2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与风险范围

我国的内审机构具有监管和服务功能,其所提供的内审结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绝对性,不可能全部确定,不能由于内审的职责是监督功能而将其职责无限扩大。所以,在我国国企的审计中,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合理地运用内部和社会两种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相应的审计流程和审计内容,确保其合法利益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才能确保审核的客观。

2.3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

推进国企审计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面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过程的全方位、全方位的审计,目前的审计资源已不能适应全面审计的要求。主要内容有:第一,通过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内审人才,提高内审人才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跨行业的全面审计工作信息系统,实现对国企和上市公司内部的信息集成,提高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三是通过与社会审核主体的联系,借助社会审计组织的专业素质和第三方的独立来进行内部风险的辨识和评估,并对问题的处理进行监控;建立问题的发现与处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并以之为依据,逐步达到全面的内审。

2.4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问责机制

实现“绩效转化”是实现国企“全面”审计监管的终极目的,也是实现国企“全面”的关键。国企的内审要做好“报告人”,要使其更有效地利用,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上下贯通的监督和追究制度,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大追责力度,并通过强化专项审计监督的方式切实保障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效率的最大化,这也是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效率的最大化,这也是保障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这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结果的评价部分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管全覆盖规范化进程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而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管的重点全覆盖,协调各类审计主体、整体审计资源、国有资产负责人及其综合审计监督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和落地线,逐步实现审计对象、内容和过程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张华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2(14):59-61.

[2]支晓强,王储,赵晓红.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机制和路径: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研究,2021(10):166-175.

[3]陈芒,刘雯熙.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的优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