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新中式文化元素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新中式文化元素的应用

李明远

天津市河西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天津市300000

摘要:经历了古典园林的辉煌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逐步进入近现代,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渗透,使得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方向几经调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民族意识的逐渐复苏、传统文化的回归及发扬,新中式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应运而生。虽然当前新中式风格园林尚不成熟,但已经形成富有中华民族特色、民族情愫与传统文化神韵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与哲思。为适应文化语境的变迁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形势,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需要深入领会新中式文化元素的内涵,把握新中式风格园林兴起的背景,掌握适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新中式文化元素,使得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开拓进取中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新中式文化元素;应用

1新中式文化元素概述

我国园林经历了古典风格的辉煌灿烂,至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持续渗透,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方向几度调整,从最初照搬照抄西方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对古典园林风格发扬及现代园林创新的尝试,形成一种新中式园林景观风格,将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精髓融入到富有时代感与现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内,产生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效果。新中式文化元素,是以现代设计语汇对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现代化表达,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结合为有机整体,以新时代审美语境、人们的观赏及居住偏好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古典韵味但丝毫不僵化、单一的现代园林景观,让古典园林之精神得以在新时代下熠熠生辉,成为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要注意的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新中式文化元素,并不是元素的纯粹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古典园林的深刻认知,追求一种传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和谐之美,以现代人的审美意志,打造出富有古典韵味的园林景观。换言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并非直接将新中式文化元素“镶嵌”在景观空间内,而是要以富有传统韵味的色彩、隐含中华传统美学思维的空间组织形式、蕴含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花木配置,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韵”的园林景观意境,继而将大隐于市的隐逸情怀、古典园林的沉稳大气、现代园林景观的肆意洒脱与不拘一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新中式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

2.1合理配置植物群落

工作人员的运行,植物的生长,管理时需要明确其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大多情况下,当植物处于正常状态的生命活动时,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其他植物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将这一内容作为工作中心,以此来确保整个植物群落具有合理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比如说,在进行植物种植时,可以选用榆树和栎树进行配合,在这一过程中,榆树便会从正常的生长方式转变为背向生长方式,如果是将刺槐与杨树种植在一起,那么,刺槐的根部会通过渗透枝叶的方式来促进杨树现快速增长。正因如此,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应的生物学理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设计,进而降低互相影响的情况,并对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调整,尽可能不选用单一性景观来开展相应的艺术创作,这样会导致整个景观缺乏美感与可观赏性几乎满足包罗万象的生态特征,同时,也会导致国民的审美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而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物种多样性的管控,使其能够呈现出良性且循环的状态。并对周边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另外因为园林中自然植被数量相对较多,所以给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增加极大难度,因此在实际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根据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加强人和自然协调力度,同时及时发现当前生态系统运行过程存在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给予园林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由于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自然资源损耗率持续增高,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完整性提高,避免自然资源浪费,最终能够将生态园林景观特点充分发挥,以设计出理想生态园林景观。

2.2循序渐进———园林的空间组织

我国古典园林因受到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为封闭式空间,以四周围墙阻断园林空间与外界环境,将景观隐匿于园林内。若想在有限的空间内再现与还原自然式山水之美绝非易事,最困难的便是要突破时空的桎梏,让园林景观体现出一种自然灵动之感。在此方面,我国古典园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新中式文化元素,便要借鉴古典园林内别具匠心的空间组织手法,以新中式空间元素赋予园林景观以自然的生命力。动静结合、虚实交互、承上启下、循序渐进是古典园林常用的空间组织形式及空间曲折变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园林的开放性与生态性特征,将园林整体划分为不同尺寸、形状及个性的空间,杂糅构成不同空间的基本要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划分为相对独立但交织融合的片段,使得园林空间得以参差交错、互相掩映,便可以通过空间的局部交错,打造出丰富且似乎无尽头的园林景观。

2.3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人员所要重视一大设计要点,在进行园林景观的生态化建设时,需要参考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特点,根据独特的文化特征来进行立方符号的投入应用,以此来提高园林景观的独特性与美观程度,倘若相关人员选择向其他区域进行模仿,会出现整个景观流水化的状态,毫无特色可言,不但会导致国民的审美发生疲劳,同时还会对我生态文明建设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都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这方面的管控力度,并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人类角度出发,加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人性化设计来满足我国国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于整个民族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4意境营造———基于新中式文化元素的构景手法

基于新中式文化元素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构景手法主要包括:(1)障景手法,即通过层次布局与构筑木石,以遮蔽、分割景物,营造出一种朦胧缥缈之美感;(2)框景手法,即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有选择地摄取园林内优美的景色,以此引导人们的视线,体现出园林景观的隐逸之气;(3)漏景手法,根据周边的景观以及现有的条件,采用镂空设计形式以巧妙搭配,体现出园林景观别样的美感与审美情趣;(4)借景手法,即结合园林现有的空间条件构成借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错落有致与精巧布局。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上述蕴含新中式文化元素的构景手法通常并列出现,综合运用。例如以格栅作为景物之间的隔断,融合简约与繁复之美,在一个个排列均匀且间隔适宜的格栅之间不经意地漏景,远观时景观仿佛在“灯火阑珊处”,亦或是在月影黄昏下,朦朦胧胧、飘飘渺渺,如含羞之月般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再如圆窗、月洞门与方形景观墙的组合,体现出一种“天下之事,尽于方圆之内”的意境。“方”为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与风骨,“圆”是豁达的处事风格与智慧,方圆合一为天地,亦是美学。

3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景观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秉承"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保持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施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人类创建—个环境优美干净舒适的生存环境,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对于社会文化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J].文化产业,2021(33):136-138.

[2]张丽娟.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21,44(04):127-128.

[3]林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6):43-44.

[4]靳琳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0(0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