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发展方向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儿科护理的发展方向研究分析

张晓宏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030032

摘要:儿童的健康与一个国家的未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国际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创新技术不断改进,儿科医学在过去的10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童健康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此外疾病频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2]。另外,各类精密仪器的普遍使用及医护人员人为素质、医学水平的提高,儿童各类疾病患者,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因此,本文分析当前形势下国内儿科护理的发展方向,就儿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科护理;发展方向;研究方向

1.当前儿科护理现状及问题

    1.1家长过度焦虑,患儿配合程度差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存在。当孩子生病来院治疗时,由于孩子本身年纪较小,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因此护理人员很难判断患儿的真实情况,从而难以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加之部分患儿哭闹拒绝配合检查或治疗,家长溺爱孩子不配合检查或治疗,甚至做出伤害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这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极大的制约护理工作是顺利进行[3]。

    1.2各类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长期暴饮暴食,不注重营养搭配,挑食,缺乏运动导致越来越多的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肥胖的。这些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更甚者影响儿童智力发展[4]。此外,社区保健与家庭保健脱节,导致专业人士对家庭健康教育不到位,使得家长缺乏此类避免慢性疾病发展的保健意识,造成儿童在成长道路上受阻。

        1.3护理工作者知识及责任心欠缺

  由于临床工作强度大,部分护士缺乏护理心理学知识,仅单纯执行医嘱或简单的护理操作,忽略孩子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同时缺乏与患儿家属沟通技巧或缺乏排解焦虑的能力,使得部分父母对护理操作的认知不足,从而使得护理难以进行。此外,部分护士缺乏整理护理概念,缺乏自我监督精神,法律意识淡薄,在护理观察及操作中不能突出重点,责任感、使命感不足,从而影响患儿及家属不满。

2.儿科护理发展方向

    2.1以家庭保健为基础,全面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家庭则与之发展密切相关。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实施家庭保健战略,即加强初级保健与家庭的合作,重组保健模式,在初级保健方面提出重大变化,以人性化、整体化的实践为核心,全面促进儿童健康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5]。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负责儿童健康的社区医护人员以及关注儿童成长身心问题的家庭成员,两两合作,即专业护理人士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人性化护理和支持,与家庭成员进行合作,定期开展讲座,对儿童生理、心理成长需求进行普及教育,建立云端教育,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对幼儿的保健行动、营养、甚至儿童相关权利进行宣讲,关注儿童成长的长期发展,与家庭合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2提供专业服务,降低儿童的慢性疾病发病率

  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今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而越来越多的医疗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慢性病的医疗负荷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儿童慢性疾病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儿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如何将对慢性病的护理扩展到社区和家庭[6]。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医院、家庭乃至学校应紧密配合,针对特殊儿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在儿童生长的不同环境中将疾病最大程度控制,从而使得孩子更快恢复健康。

        2.3提高护理人员知识素养及综合能力

        从专业角度看,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年龄在0到18岁之间的少年儿童。这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宽广的领域,因为其涵盖了我们心理和生理发育最敏感、最快速的几个阶段。这一时期,患儿身体的不适以及复杂心理的产生,无疑都会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阻力。因此,我们应当尝试将儿童视为一个整体,在关心其疾病的过程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一下相关疾病的预防以及儿童心理的疏导,以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全方位,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儿童护理工作者应更具有耐心,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儿病情设计更加合理的护理计划。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沟通时应耐心、细致,说话轻柔,同时也应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提高互换之间的沟通效率,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复杂性,医院应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相应的心理知识,了解儿童时期不同心理发展需求,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及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其工作是顺利进行。此外,医院也应该通过窗口图片或新闻稿的形式,及时宣传和报告护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相对动态情况,使社会更全面了解护士,了解护理工作,从而支持和协调护士的护理工作。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强度较大,医院也应及时加强护理激励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具体来说,临床护理流程和基础护理项目可以带入日常临床护理管理中。医院应每月、每周、每天进行护理评估活动,即及时反馈每天的护理结果,总结每周的护理质量,将护理效果与当月护理人员的工资联系起来。医院应在分析在院安全因素和行政办公室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患者出院后护理满意度跟踪调查方案,从而根据随访调查结果完善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员能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纠正和自我发现,从而激励他们的主动性和热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3.结束语

        从事儿科医疗和护理的工作承担着整个家庭的期望,而这压力和期望是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耐心、爱、责任和同理心的最大考验。因此,拓宽相关专业视野,提高整理素质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对话。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国内外有关儿科护理的主题以及需要改进的领域,应关注儿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寻找突破,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与疾病的影响相结合,将儿童护理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学校,建立医疗与教学的联系,填补儿童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空白。本文介绍的护理问题和热点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理论依据,敦促儿科护理以患病儿童的家庭和安全、儿童健康问题和儿童护理趋势为中心,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使护理人员能够为儿科护理创造更好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娟.中国儿科护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9):16-17.

[2]夏爱燕,魏赛君.研究提升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手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12-13.

[3]卢静.品管圈的开展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提升[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71-272.

[4]张小影,胡媛媛.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及对策[J].人人健康,2019(17):204-205.

[5]陈劼,顾莺,张晓波.儿科医联体护理多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8):1171-1176.

[6]刘义胜.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的进展[J].保健文汇,2019(03):76-77.

(包邮)刘涛  18310098627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锦绣华城A区23号楼 (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