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

庞松江

鹤岗鹤矿医院有限公司南山分院放射科,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目的:探究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10——2021.10期间临床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作为统计主体,共计50例参与检查。在其疾病辅助诊断中分别采用X线、CT影像学检查,对鉴别方法做综合分析。结果:50例患者做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检查中,发现X线、CT检查均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病情检查诊断中通过X线和CT检查,以其使用方法和具体表现分析后对症施治,可及时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疾病转归,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影响。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CTX线;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是指发生于支气管粘膜、气管和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目前探究其发作的诱使病因尚不清晰,但目前研究可知患者支气管炎的发作和周围环境因素、自身机体免疫因素有相关性。慢性支气管炎若是处于急性发作期,更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诱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难度大、易复发,患者若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或连续两年发作,排除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例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皆可作出初步诊断。及时对慢性支气管炎作出诊断有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目前临床多依靠影像学检查帮助病人确诊疾病,X线胸片上可见严重肺气炎症,CT检查则可见早期肺气炎症,不同患病阶段的病人均能借此获得精准诊断,因此利用度较高[1]。本次统计围绕X线与CT使用方法和诊断鉴别作出统计,详情可见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10-2021.10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共计50例,设定为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主体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影像学检查,经病理学检查已确诊,现观察影像检查使用价值分别观察具体显影结果。病患入院前短时间内并未接受其他治疗,本次统计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实施,符合实验条件。本次纳入对象中,男患26例、女患24例,最高年龄值73岁、最低年龄值45岁,平均年龄(61.51±5.24)岁。病情程度:轻度病人26例、中度病人16例、重度病人8例。最长病程15年、最短病程3年,平均病程8.05±2.01年。

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同时患心脏病、肾脏病等全身器质性病变者;患呼吸道疾病者,如哮喘;存在沟通障碍或(和)精神疾病者;抵抗治疗、护理者。

1.2方法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的早期症状为咳嗽咳痰、有喘息感,痰液颜色呈白色粘液泡沫痰,痰液粘稠度过高不易咳出。当患者出现感染迹象时,可见其痰液颜色明显变黄同时痰液量变多,部分病人用力咳痰时可见痰中带血丝。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于冬季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易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感染、呼吸阻滞等相关并发症。疾病发展至晚期患者个体可见明显气急气喘、呼吸困难、平卧困难等负性体征,造成病情加重,主要诱因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对所有患者分别做疾病检查,X线、CT检查对象均50例,统计检查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X线、CT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值在SPSS 23.0系统中分析,数据指标则(n  %)表示,使用2检验,结果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诊断准确率:50名患者X线检查下,受检者50例、确诊50例、确诊率100%。50名患者CT检查下,受检者50例、确诊50例、确诊率100%。

    X线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变化是缓慢的,因此在病人患病早期X线检查多未见异常,但随着患者病情加重,X线胸片检查便可异常。1.肺部纹理改变,主要可见扭曲、絮乱、变形、增多等多种异常纹路表现。胸片检查可见的现状致密影多为平行状态,双轨状,因此成为轨道征,这是由于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而引起的,并用X射线逐渐垂直。肺组织的纤维化很可能具有网状或带状的阴影,并且内部可能会出现一个小的点阴影。②肺气肿,包含弥漫性肺气肿、小叶中心肺气肿,前者属于末梢支气管痉挛或狭窄所致,主要发病见心脏垂位型、膈低平、肋间隙变宽以及肺野透亮度增加。后者属于患者细支气管部位阻塞或炎症发生破坏了泡壁所致,影像可见肺透明度明显不均匀或肺大泡。③肺动脉高压征象,影像可见靠近肺门的肺血管纹理相较过粗,但外围分支过细。④肺部炎症,可见肺实质炎症,可见患者双肺下野内带存在明显斑片形阴影。

CT诊断:病程长短的不同体现于CT检查下患者的影像显示均有较大差异,病程短病人,检查多无异常,病程长病人,检查可见多种并发症。患者支气管壁增厚明显,可见多程度管腔扩张或狭窄,轨道征,即为肺部纹理扭曲。患者CT显示肺组织不均匀、密度低,小血管影像疏松、细小,气管呈切鞘状,肺大泡显影。若患者肺间质纤维化可见弥漫性网状阴影表现,若可见患者外围动脉残根状影像,存在肺动脉高压症状。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会从健壮逐渐走向衰弱,故而很多慢性疾病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的概率便逐渐提升。慢性支气管炎症属于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之一,主要致使因素为患者长期吸烟、过敏、呼吸道感染、气候、免疫等,导致患者气管、呼吸道粘膜、周围组织等出现病变而造成的疾病反应,甚至会造成肺源性心脏病。故而需及时接受治疗,协同有效的检查诊断也十分重要。胸部X线和CT两种检测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度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检查在慢性支气管炎早期疾病有明显优势,不仅方便简单、操作便捷,而且能够根据患者的特定病变进行个体扫描。总体操作时间短因此降低了伪影出现概率,X线检查在患病后期可给予病程程度精准诊断,误诊率低,整体检测准确度理想[2-3]

综上所述,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使用价值高,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桂正嫔,李耀敏.CT影像诊断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2):198-199.

[2]董文书.CT影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2):4678-4679.

[3]陈志强.影像学检查在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3):413-415.